王全军
- 作品数:192 被引量:3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质量保证程序中基于实验过程检查
- <正>质量保证部门(QAU)作为整个临床前研究体系和管理框架中相对独立的部门,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公正的对文字资料进行审核,对试验现场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质量保证部门(QAU)的检查或审查包括三...
- 万淑芳马华智李红郭巧珍王建京王全军
- 关键词:药物安全评价临床前研究
- 文献传递
- rasH2转基因小鼠灌胃F-1重复给药6个月致癌试验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正>【目的】通过rasH2转基因小鼠连续6个月灌胃一类新药F-1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全身暴露程度和持续时间,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及相关的血药浓度,为描述暴露与给药剂量和给药期限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 孔琦柳艳青曹艳飞刘爱燕吴春燕董延生王全军
- 关键词:实验药理毒物代谢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白藜芦醇对曲格列酮诱发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曲格列酮诱发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含有0.1%DMSO的RPMI 1640培养基)、50μmol/L曲格列酮组、白藜芦醇3种浓度(3.75,7.5,15μmol/L)与50μmol/L曲格列酮的共处理组。MTT法检测曲格列酮、白藜芦醇以及白藜芦醇与50μmol/L曲格列酮共同作用对HepaRG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上各组作用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和细胞凋亡程度,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曲格列酮能明显导致HepaRG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处理组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均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大幅降低(P<0.05),CAT、GSH-px、SOD的活性均降低(P<0.05)。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共同作用后,ROS和MDA生成量有所下降(P<0.05),细胞凋亡和坏死率也相应下降(P<0.05),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以上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P<0.05),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曲格列酮能引起HepaRG细胞产生明显的氧化应激作用,白藜芦醇能够显著改善由曲格列酮对HepaRG细胞所造成的氧化损伤。
- 李泽君呼丹熊克朝刘悦樊星吴纯启丁日高王茜莎王全军
- 关键词:白藜芦醇曲格列酮活性氧抗氧化
- MC004对雄性大鼠生育能力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新型雷公藤甲素衍生物MC004对雄性大鼠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隔日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0,0.25,0.50,0.75mg·kg-1的MC004,共28d。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动物体重,进行生育力检查并观察孕鼠各项妊娠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5mg·kg-1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0.75mg·kg-1组大鼠生育率明显降低(P<0.01);与0.75mg·kg-1剂量组雄性大鼠交配的雌性大鼠子宫重,胎盘重,卵巢重,平均着床数,活胎窝数,总活胎数,窝均活胎数,活胎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着床前死亡率和着床后死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各剂量组雄性大鼠交配的雌鼠在平均黄体数和吸收胎数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雄性大鼠隔日尾静脉注射给药28d0.75mg·kg-1剂量的MC004,对生殖系统产生明显毒性,导致雄性大鼠生育力降低。
- 骆永伟施畅吴纯启王全军张玉杰廖明阳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抗肿瘤药生育力
- 尿烷致rasH2转基因小鼠肿瘤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 王和枚张思明袁本利尹纪业瞿文生刘悦梁宗星董延生王全军
- 小型猪在医学实验中的饲养管理
- 由于小型猪与人类在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极其相似,使得小型猪作为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型猪由于其较小的体型、适于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等特点,作为替代犬和猴的非啮齿类动物已经广泛应...
- 欧阳兆和马华智方鉴军朱阳帆董延生王全军
- 关键词:小型猪饲养管理
- 文献传递
- Z24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系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Z24对大鼠肝脏CYP450酶系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灌胃(ig)给予Z24(0,50,100,200 mg.kg-1.d-1),连续5 d,以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大鼠,测定肝微粒体中CYP450总含量、细胞色素b5(Cyt-b5)含量、NADPH-CYP450还原酶活性以及1A2,1B1,2E1,3A4亚型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CYP450总含量、NADPH-CYP450还原酶活性及CYP1B1、2E1亚型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100和200 mg.kg-1组Cyt-b5含量升高(P<0.05);200 mg.kg-1组CYP1A2和3A亚型活性升高(P<0.05)。结论:Z24对CYP450、NADPH-CYP450还原酶及CYP1B1、2E1亚型有诱导作用,剂量达100和200 mg.kg-1时分别对Cyt-b5和CYP1A2、3A亚型产生诱导作用。
- 王莹王全军吴纯启施畅王青秀廖明阳
- 关键词:Z24肝脏细胞色素P450
- 对乙酰氨基酚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及BRL-3A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提取鉴定体系,比较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和永生化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两步灌流法提取大鼠原代肝细胞,通过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和肝细胞双核结构进行鉴定;CCK 8法测定APAP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及BRL-3A细胞毒性作用的IC50;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APAP对2种细胞的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上清AST、ALT、LDH、ALP、ALB、BUN、TP、GLU 8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PAS糖原染色鉴定获取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双核结构,细胞存活率浮动在80%~95%;最佳接种密度为60 000/cm^2,在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APAP作用于大鼠原代肝细胞24 h的IC50为18.03 mmol/L,95%置信区间为(17.28~18.81)mmol/L,作用于BRL-3A的IC_(50)为20.05 mmol/L,95%置信区间为(18.99~21.17)mmol/L;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30 mmol/L APAP作用下,2种细胞细胞器肿胀,核膜破裂,细胞膜边界模糊不清;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原代肝细胞分泌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随着APAP浓度增加产生显著变化,而BRL-3A细胞几乎所有的酶学指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结论与永生化细胞BRL-3A比较,大鼠原代肝细胞更能体现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但其体外培养存活时间较短;BRL-3A细胞缺少肝脏重要酶类,增加细胞内肝脏酶类是提升其作为肝脏毒性筛选模型的更好手段之一。
- 李曼吴纯启许赫雷谢丽华韩刚王全军王茜莎
- 关键词:大鼠原代肝细胞原代培养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
- 纳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纳米铜与微米铜对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探讨氧化损伤在纳米铜致大鼠肝毒性和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羟丙甲基纤维素),微米铜组(200 mg/kg),纳米铜3个不同剂量组(50、100和200 mg/kg),每组6只,10 ml/kg经口灌胃染毒,每日一次,连续5 d。染毒结束后,留取大鼠肝脏和肾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DTNB)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结果纳米铜染毒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NPSH的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先增后降,而MDA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尤其是在纳米铜高剂量组(200 mg/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微米铜组却未发现相应改变。结论在相同剂量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纳米铜对大鼠的毒性明显强于微米铜,纳米铜导致大鼠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肝、肾组织中NPSH的耗竭及脂质过氧化有关。
- 杨保华雷荣辉吴纯启原野马华智骆永伟胡中慧廖明阳王全军
- 关键词:纳米铜纳米毒理学肝毒性肾毒性
- 发现毒理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5年
- 发现毒理学又称为开发前毒理学(PredevelopmentalToxicology),是指在创新药物的研发早期,对所合成的系列新化合物实体(NewChemicalEntities,NCEs)进行毒性筛选,以发现和淘汰因毒性问题而不适于继续研发的化合物,指导合成更安全的同类化合物。发现毒理学的研究既可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又减少资源消耗。笔者就发现毒理学研究的定义、必要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 王全军吴纯启廖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