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凯

作品数:1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器官功能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多器官功能障...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原菌分布
  • 3篇肾脏
  • 3篇肾脏替代
  • 3篇器官
  • 3篇器官功能
  • 3篇器官功能障碍
  • 3篇器官功能障碍...
  • 3篇综合征
  • 3篇连续性
  • 3篇连续性肾脏替...
  • 3篇疗效
  • 3篇耐药
  • 3篇耐药率
  • 3篇急诊
  • 3篇病原菌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9篇余凯
  • 15篇温立强
  • 9篇蒋龙元
  • 8篇常瑞明
  • 7篇杨涛
  • 6篇江志鹏
  • 5篇常建星
  • 1篇梁炼
  • 1篇刘晓强
  • 1篇曾朝涛
  • 1篇周天恩
  • 1篇黄子通
  • 1篇刘远山
  • 1篇王鹏飞
  • 1篇杨正飞

传媒

  • 7篇岭南急诊医学...
  • 4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华卫生应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近5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送检阳性标本17833份,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排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8.0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65%)、鲍曼不动杆菌(14.55%)、肺炎克雷伯菌(12.28%)、金黄色葡萄球菌(7.56%)。排前五位的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52.59%)、热带念珠菌(15.72%)、光滑念珠菌(10.17%)、非白念珠菌(8.51%)、近平滑念珠菌(4.6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9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多西环素耐药率达70%以上。结论:对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避免使用头孢噻肟、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避免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避免使用头孢噻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避免使用青霉素G、阿莫西林。
余凯温立强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耐药率合理用药
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中的疗效.方法 对2012~2013年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颜面部外伤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与周期另外50例使用常规清创缝合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清创缝合的处理方法相比,应用医用胶水进行创面的粘合处理,减少了创口周围红斑、硬结及瘢痕增生;术后创面更加平整,美观;不增加感染机会减少,且免去拆线.使用医用胶水同时减少了清创时间,患者对该方法的满意度增加.结论 在急诊外科颜面部伤口处理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处理较传统的清创术效果更好,但应正确选择适应症.
余凯常瑞明温立强江志鹏杨涛
关键词:急诊外科颜面部外伤
2014年广州地区89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登革热的早期诊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早确诊、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可以防止登革热的进一步流行和扩散。
余凯温立强
关键词:登革热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将2014年1月7日至2019年7月1日因泌尿系感染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治的患者,对11283份尿液进行细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其中496份标本细菌培养阳性,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11株(42.54%)、粪肠球菌51株(10.28%)、肺炎克雷伯菌40株(8.06%)、铜绿假单胞菌31株(6.25%)、奇异变形菌15株(3.02%)。26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157株(59.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36(66.02%)株。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100%)、替加环素(98.77%)、厄他培南(98.69%)、美洛培南(97.67%)、头孢替坦(96.36%)、丁胺卡那霉素(93.6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31%)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78.33%、78.34%、14.19%。结论: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随着产ESBLs菌检出率升高,轻症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余凯刘晓强蒋龙元梁炼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敏感性耐药率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心肺复苏后受损肠黏膜修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肺复苏(CPR)后受损肠黏膜修复的影响因素。方法28只麻醉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CPR组和假复苏对照组(sham组),sham组大鼠只进行麻醉和外科手术操作,不进行心脏骤停和CPR(n=7);CPR组按照复苏后的时间点分为三个亚组,即12、24、48h组,每个亚组7只。评估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杯状细胞计数,检测肿瘤坏死因子一仪(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及肠三叶因子(TFF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CPR后12、24、48h组肠黏膜损伤明显较sham组严重(P〈0.01),损伤评分分别为3.15、3.03、2.22分,而sham组为0.55分,24、48h组可见小部分的肠黏膜重建现象,即杯状细胞和其他细胞爬行到肠黏膜受损区覆盖肠黏膜的裸露区域。与sham组比较,CPR组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IL-1β、TNF-α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1),尽管TFF3在12h组表达较sham组有所增高,但在24、48h组表达明显低于sham组(P〈0.05)。结论肠黏膜持续的高炎症状态和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CPR组受损肠黏膜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也影响肠黏膜的修复。
常瑞明常建星温立强江志鹏余凯杨涛蒋龙元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非创伤性急腹症急诊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检测降钙素原(PCT)对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0月急诊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把急腹症患者分为感染性急腹症组(A组,n=41)及非感染性急腹症组(B组,n=52),另选取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C组,n=20),比较三组PCT水平。结果 :感染性急腹症组PCT明显高于非感染性急腹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非感染性急腹症组与对照组P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在急诊非创伤性急腹症早期诊治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感染性急腹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温立强李祖勇余凯常瑞明
关键词:急诊降钙素原急腹症
盲肠不同部位结扎穿孔致脓毒症模型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盲肠不同部位结扎穿孔致脓毒症模型的研究,探索一种理想的、符合临床病理过程的脓毒症模型。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即盲肠结扎穿孔组(CLP)和假手术组(sham),前者根据盲肠结扎部位和程度又分为轻度脓毒症组(Min)、中度脓毒症组(Mod)、重度脓毒症组(Sev),每组10只,分别结扎盲肠25%、50%、75%(从盲肠远端起至回盲瓣),sham组仅行开腹、关腹程序。造模后24 h取血样,测定血清TNFα浓度;按照肠粘膜损伤分级评估肠粘膜损伤程度;另外40只C57bL/6雄性小鼠造模后做死亡生存分析。结果TNF水平、肠粘膜损伤程度和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假手术组死亡率为0,轻度脓毒症为10%,中度为40%,重度为100%。结论中度脓毒症模型是符合临床的一种理想动物模型。
常瑞明肖建强杨涛温立强江志鹏余凯常建星
关键词:脓毒症TNF死亡率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受损的肠屏障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7)、心肺复苏组(CPR组=7)和乌司他丁组(ulinastatin,UTI组=7),戊巴比妥钠(45~ 60 mg/kg).腹腔注射麻醉,sham组大鼠麻醉后只行动静脉插管,不经历心搏骤停复苏;CPR组大鼠插管后用致颤法导致心搏呼吸骤停,8 min后行心肺复苏,开始实验前2h经尾静脉注射与UTI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而UTI组大鼠注射UTI(100 000 U/kg),余程序同CPR组.在复苏成功后48 h大鼠心脏取血测定TNF-α和IL-1β的质量浓度,留取回肠标本行肠黏膜电镜观察、肠黏膜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监测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 CPR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与sham组比较,P<0.01;与UTI组比较,P<0.05);UTI组较sham组高,但明显低于CPR组(P<0.05).电镜下观察到CPR组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明显开放增宽,UTI组开放增宽不明显,sham组成正常形态;sham组未见明显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CPR组凋亡明显,UTI组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较CPR组明显减轻;UTI组caspase-3表达较sham组高,但较CPR组低(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少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液中促炎介质的释放,降低肠黏膜caspase-3的表达,减轻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受损的肠屏障有保护作用.
常瑞明常建星江志鹏温立强余凯杨涛蒋龙元
关键词:乌司他丁心肺复苏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肠屏障
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我院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18年9月到2024年7月腹腔感染相关病原学送检阳性标本9902份,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导致腹腔感染的前五位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17.00%)、肺炎克雷伯菌(12.02%)、粪肠球菌(8.83%)、屎肠球菌(7.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8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肺炎克雷伯对环丙沙星,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青霉素G、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超80%。结论:腹腔感染病人,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早期经验性治疗使用覆盖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抗生素。大肠埃希菌感染避免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避免使用环丙沙星,粪肠球菌感染避免使用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屎肠球菌感染避免使用阿莫西林、青霉素G、莫西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余凯曾朝涛
关键词:腹腔感染合理用药病原菌分布耐药率
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入院时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20 g,Bid,静脉滴注及呋塞米20mg,Bid,静脉注射,连续使用至腹痛、腹胀缓解,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为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4.8+3.2)d&(7.5+2.7)d和(4.2±1.5)d&(7.5±2.8)d,(7.4±2.3)d&(11.5±3.3)d和(9.2±1.7)d&(12.6±2.8)d,P均<0.05;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13.5+2.8)d&(21.3±3.7)d,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日。
余凯常瑞明温立强江志鹏杨涛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白蛋白呋塞米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