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承堂

作品数:158 被引量:1,034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8篇胰腺
  • 37篇肠癌
  • 36篇胰腺炎
  • 36篇腺炎
  • 33篇坏死
  • 32篇坏死性
  • 31篇坏死性胰腺炎
  • 31篇急性坏死
  • 30篇急性坏死性
  • 30篇急性坏死性胰...
  • 27篇直肠
  • 26篇细胞
  • 25篇直肠癌
  • 25篇肠道
  • 22篇腹腔
  • 19篇黏膜
  • 19篇腹腔感染
  • 18篇严重腹腔感染
  • 17篇肿瘤
  • 16篇手术

机构

  • 75篇南方医科大学...
  • 6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7篇解放军总医院...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59...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解放军第三二...
  • 2篇武警广东省总...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吉林省德惠市...
  • 2篇广东省梅州市...
  • 2篇合浦县公馆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158篇吴承堂
  • 39篇黄祥成
  • 33篇黎沾良
  • 28篇雷尚通
  • 17篇孙凯
  • 16篇郑永波
  • 15篇罗育其
  • 15篇闻英
  • 15篇熊德鑫
  • 10篇王伟
  • 9篇齐德林
  • 9篇祝小枫
  • 8篇刘晋峰
  • 7篇廖康雄
  • 7篇卿三华
  • 6篇陆连荣
  • 6篇张军花
  • 6篇谭建美
  • 6篇区文弢
  • 6篇姚学清

传媒

  • 1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0篇中国普通外科...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危重病急...
  • 7篇中国普外基础...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20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 1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16篇1999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本文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过氧化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文章通过复制SD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模型,观察了肠黏膜过氧化损伤情况,探讨了过氧化在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承堂李锟
关键词:肠黏膜损伤腹腔感染
文献传递
MicroRNA-338-3p通过下调SMO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microRNA-338-3p(miR-338-3p)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脂质体分别转染miR-338-3p前体(pre-miR-338-3p)和miR-338-3p特异性抑制剂(miR-338-3p-inhibitor)至人结直肠癌SW620及SW480细胞系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表达状况,运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分析Smoothened(SMO)mRNA及蛋白表达状况,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在经anti-SMO-siRNA预先处理的SW480细胞中转染miR-338-3p-inhibitor,检测转染细胞中SMO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SMO可能是miR-338-3p的作用靶基因;SW620细胞中miR-338-3p表达水平较SW480细胞减低,而SMO蛋白增高。转染pre-miR-338-3p至SW620细胞,miR-338-3p表达上调,SMO蛋白表达降低,且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下降;而转染miR-338-3p-inhibitor至SW480细胞后,miR-338-3p表达下降,SMO蛋白表达上升,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且此种增强效应可被an-ti-SMO-siRNA所部分逆转,说明miR-338-3p确实是通过抑制SMO而发挥抗癌作用。结论 MiR-338-3p通过下调SMO表达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
区文弢孙凯吴承堂雷尚通张晓槟
关键词:结直肠癌SMOSHH信号通路迁移
术前不同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传统肠道准备与快速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抓阄的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33例,术前仅行1d的肠道准备)和对照组(27例,按传统的3d方案进行肠道准备)。分别于肠道准备前和术后第1次排粪时,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并观察术后肠道菌群紊乱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种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且对照组较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计数则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8/27)(P〈0.05)。结论快速肠道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术后肠道菌群的紊乱程度,并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伍颖君吴承堂张晓槟区文弢黄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道准备肠道菌群感染并发症
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石汉平金大地缪明永官健王学敏闻英吴承堂徐仁宝陈克明华积德高翰陆京伯陈向荣秦路平黄祥成
该项目从多方面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发现烫伤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之前有一个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增强的过程。提出失血性休克后重要生命器官线粒体功能障碍、器官组织ATP和CP含量显著降低。发现氧自由基反应...
关键词:
关键词:休克发病机制
胃窦部异位胰腺1例报告
2004年
韩景龙黎镭吴承堂
关键词:胃窦异位胰腺幽门成形术
直肠癌术式与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式的差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直肠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直肠癌患者中,行局部切除10例、Dixon术75例、Miles术27例。其中,存活106例,局部复发10例(8.93%)。101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的性功能障碍(90.18%),109例患者泌尿功能正常(97.32%)。行局部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全部存活,术后无1例复发转移,全部患者无泌尿功能和性生活障碍。结论直肠癌术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术后的生活质量。
姚学清黄祥成卿三华吴承堂钟世镇
关键词:术式直肠肿瘤外科学预后统计学
严重腹腔感染时溶菌酶在小肠隐窝Paneth细胞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溶菌酶在小肠隐窝Paneth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24,48h组,每组10只,处死后,取距回盲部10cm处回肠组织2cm,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严重腹腔感染前后LZM染色阳性Paneth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Wistar大鼠肠黏膜隐窝底部Paneth细胞中LZM仅有微弱表达,而感染后肠黏膜隐窝底部Paneth细胞中强表达LZM。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LZM表达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肠上皮干细胞增殖状态,提示LZM表达与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道黏膜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刘晋峰吴承堂雷尚通任永锋
关键词:腹腔感染干细胞溶菌酶
清胰汤治疗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机理探讨被引量:5
1998年
探讨了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变化及中药清胰汤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中药清胰汤可显著降低胰腺炎犬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肝、胰、肾、肠MDA水平亦见下降;显著降低血中胰淀粉酶活性;改善肝、肾功能。提示:清胰汤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并减轻其对脏器损伤的作用。
吴承堂黎沾良熊德鑫祝小枫
关键词:坏死性胰腺炎氧自由基清胰汤中医药疗法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肠道细菌与胰腺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为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感染源,将PUC18质粒菌JM109置入15只犬肠道内,定植后,随机分为胰腺炎组(n=8)及对照组(n=7)。每日抽血作细菌培养。第7天活杀后,作脏器细菌培养。对耐氨苄青霉素菌株进行酶切分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除肾及脾脏外,其余脏器均发现有JM109菌移位,以胰腺移位率最高(6/8);血培养及腹水中同样找到质粒菌JM109,发病后24h血培养阳性率高达4/8。提示肠道细菌移位是继发性胰腺感染的感染源。
吴承堂黎沾良熊德鑫祝小枫
关键词:胰腺炎细菌移位坏死性肠道细菌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手术治疗:附45例报告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 45例FAP的临床病例资料。行全大肠切除回肠造瘘术 2 5例 ,次全结肠切除 +直肠息肉电灼术15例 ,结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经直肠肌鞘脱出及回肠肛管吻合术 5例。结果 患者首诊平均年龄 3 3 .5岁 ,3 5例有家族史。便血、腹泻、腹痛是常见临床表现。息肉数量均在 10 0个以上。术前漏误诊 10例 (2 2 .2 % )。癌变者 2 8例 (62 .2 % ) ,未癌变者 10例 (2 2 .2 % ) ,不典型增生 7例 (15 .6% )。癌变组与未癌变组间年龄相差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40例获定期复查随访。无癌变者存活 2~ 2 0a ;肝转移是癌变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存活时间 2 .5~ 4.5a。结论 FAP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 ,容易漏诊误诊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早期手术治疗是防止FAP癌变的关键。
闻英陆京伯朱茗吴承堂黎镭朱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