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祥成

作品数:164 被引量:1,133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肠癌
  • 45篇直肠
  • 42篇肿瘤
  • 38篇直肠癌
  • 34篇手术
  • 26篇切除
  • 22篇肠肿瘤
  • 21篇外科
  • 21篇腹腔
  • 17篇切除术
  • 16篇系膜
  • 16篇肠系膜
  • 16篇大肠
  • 15篇诊治
  • 14篇术后
  • 14篇腹腔镜
  • 14篇病理
  • 13篇肠道
  • 12篇直肠系膜
  • 11篇小肠

机构

  • 91篇中国人民解放...
  • 6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解放军总医院...
  • 7篇广州医学院附...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三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井冈山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解放军第59...
  • 1篇平南县人民医...

作者

  • 164篇黄祥成
  • 55篇卿三华
  • 50篇李国新
  • 39篇吴承堂
  • 35篇巴明臣
  • 35篇闻英
  • 32篇齐德林
  • 15篇余江
  • 15篇钟世镇
  • 13篇姚学清
  • 11篇宋京翔
  • 11篇邓海军
  • 10篇石汉平
  • 10篇周正端
  • 9篇郑永波
  • 8篇黎沾良
  • 8篇张策
  • 7篇韩述岭
  • 7篇盛权根
  • 7篇丁自海

传媒

  • 15篇第一军医大学...
  • 1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0篇中华胃肠外科...
  • 7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6篇中国临床解剖...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6篇岭南现代临床...
  • 5篇现代临床医学...
  • 5篇腹部外科
  • 4篇新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14篇2006
  • 16篇2005
  • 15篇2004
  • 19篇2003
  • 15篇2002
  • 11篇2001
  • 9篇2000
  • 8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7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对我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头晕、乏力、黑便 ,发病至确诊时间 2月~ 7年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 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 1例 .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探查确诊 4例 ,因其他疾病腹腔镜探查确诊 1例 ,术前确诊仅 1例 .随访 2月~ 9年 ,除 1例患者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患者均健在 ,未发现空回肠间质瘤复发 .结论 空回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是避免空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石汉平闻英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间质瘤
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病案观教育被引量:4
2003年
针对许多教学医院病案质量不高、病案教育滞后的状况,强调应对实习生尽早进行病案教育,并探讨了提高实习生病案书写质量的途径.
邓海军吴承堂黄祥成孙大成
关键词:实习生病案书写质量
乳腺叶状囊肉瘤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采用局部切除11例,单侧乳房切除术10例,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3例,其中5例(20%)曾诊断为乳腺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因术后肿瘤复发而经历2~3次局部切除术。结果术后病检证实:低度恶性11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4例。随访1~10年(平均5.2年),局部复发率29.1%,5年生存率97%。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应行乳房切除;多数乳腺叶状囊肉瘤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乳腺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乳腺叶状囊肉瘤病理乳腺切除术
腹茧症1例报告
2009年
小肠蚕茧式包裹症(简称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的罕见的腹部疾病,病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易于误诊,作者曾遇1例临床证实的腹茧症,现报告如下。
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腹茧症病例报告
直肠癌远侧肠壁癌细胞的浸润及p53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方法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68例直肠癌远侧肠壁中癌细胞的浸润规律及p53的表达范围。结果52.9%(36/68)直肠癌远侧肠壁存在癌细胞浸润,其中88.9%(32/36)的患者浸润距离≤2cm,均未超出3cm,并与原发癌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相关;23.5%(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组织存在p53的表达,其中81.3(13/16例)的患者p53的表达范围≤2cm,均未超出3cm,并与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不相关。结论3cm可作为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
邓海军李国新卿三华黄祥成
关键词:直肠癌P53基因
小肠间质瘤4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ll intestine,S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对199406—01-2006-06-30收治的47例SIS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8例,腹部疼痛或腹胀5例,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1例。病理检查:良性18例(38.3%),交界性14例(29.8%),恶性15例(31.9%);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17例,上皮样细胞构成11例,多形细胞构成19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不全(2例)、术后复发(5例)或远处转移(2例)的患者应用甲磺酸依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5例患者死亡;11例患者术后复发及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转移,7例服用格列卫治疗部分缓解;余27例健在,临床疗效满意。结论:SIST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或腹部包块;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明确诊断进行手术治疗;格列卫辅助治疗手术切除不全或术后复发的SIST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崔书中巴明臣陆勤吴印兵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肠肿瘤间质瘤甲磺酸盐类腹腔镜检查
全胃切除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9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了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并对三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与2个月的营养指标、饮食状况及消化道症状进行对比。结果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6”字型术组最高,Orr式术组居中,P形术组最低(11%、2.1%、0);术后2周与2个月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在Orr式术组明显低于P形术组(P<0.05)及“6”字形术组(P<0.05);术后倾倒综合征(7%、0、0)、返流性食管炎(60%、4%、0)及营养不良(20%、0、0)的发生率Orr式术组最高,P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低。结论P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闻英李国新余江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胃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10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3例G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28例,其中包括腹部包块1例;腹痛或腹胀25例,其中包括腹部包块3例。胃镜检查发现37例,其中活检明确诊断11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发现25例,CT检查发现33例,B超检查发现38例。本组患者均行切除,手术切除不全(1例)、术后复发(4例)或远处转移(1例)的患者应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辅助治疗。病理检查:良性GST患者16例(30.2%),交界性GST患者8例(15.1%),恶性29例(53.9%);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19例、上皮样细胞构成11例、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共同构成23例,恶性患者3例发现瘤巨细胞。随访1~6年,8例患者死亡,16例手术后复发,其中5例服用Gleevec部分缓解,余29例患者健在。结论GST临床表现以消化道慢性出血、上腹部不适等为主。内镜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GST的主要方法。恶性多见,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与上皮样细胞共同构成。手术切除是GST的主要治疗方式,GLeevec辅助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的GST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病理特征
残胃癌术后化疗期间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一例
2011年
患者男忡,56岁,体形消瘦,因残胃癌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第3天开始进全流食,进食后九不适,排便正常。术后第12火,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查体:T36.8℃,R18次/分,HR82次/分。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白细胞8.1Х10^9,中性粒细胞68.5%,血红蛋白108g/L,总蛋白52.3g/L,白蛋白30.5/L。开始行化学治疗,化疗方案为FOLFOX4方案,应用奥沙利铂+。
黄祥成
关键词: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化疗期间FOLFOX4方案淋巴结清扫术
加温联合化疗对培养的人直肠癌细胞的形态观察和DNA含量分析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用42℃高温联合化疗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直肠癌细胞,从光镜、扫描电镜及DNA含量三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热化疗后细胞核空泡明显,胞膜凹陷,皱缩,微绒毛减少。DNA分布范围明显增宽,主干系右移,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增多。提示热化疗后残存的细胞与亲代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存在差异。
周杰程宝鸾张淑春周正端齐德林黄祥成
关键词:细胞系直肠肿瘤高温疗法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