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闻英

作品数:53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肿瘤
  • 12篇诊治
  • 11篇切除
  • 11篇间质
  • 11篇间质瘤
  • 11篇肠肿瘤
  • 10篇病理
  • 10篇肠癌
  • 9篇原发性
  • 8篇诊治分析
  • 7篇直肠
  • 7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小肠
  • 6篇直肠癌
  • 6篇切除术
  • 6篇黏膜
  • 6篇出血
  • 5篇胃肠
  • 5篇腺瘤

机构

  • 3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广州医学院附...
  • 2篇武警广东省总...
  • 1篇井冈山学院
  • 1篇吉林省德惠市...
  • 1篇暨南大学第六...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合浦县公馆人...

作者

  • 53篇闻英
  • 35篇黄祥成
  • 34篇巴明臣
  • 27篇卿三华
  • 22篇李国新
  • 15篇吴承堂
  • 7篇崔书中
  • 6篇石汉平
  • 5篇余江
  • 5篇王斌
  • 5篇罗育其
  • 4篇唐云强
  • 4篇雷尚通
  • 4篇齐德林
  • 3篇张军花
  • 3篇张志凌
  • 3篇陆勤
  • 3篇郑永波
  • 2篇李锟
  • 2篇陆京伯

传媒

  • 5篇腹部外科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对我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头晕、乏力、黑便 ,发病至确诊时间 2月~ 7年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 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 1例 .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探查确诊 4例 ,因其他疾病腹腔镜探查确诊 1例 ,术前确诊仅 1例 .随访 2月~ 9年 ,除 1例患者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患者均健在 ,未发现空回肠间质瘤复发 .结论 空回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是避免空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石汉平闻英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间质瘤
乳腺叶状囊肉瘤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采用局部切除11例,单侧乳房切除术10例,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3例,其中5例(20%)曾诊断为乳腺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因术后肿瘤复发而经历2~3次局部切除术。结果术后病检证实:低度恶性11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4例。随访1~10年(平均5.2年),局部复发率29.1%,5年生存率97%。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应行乳房切除;多数乳腺叶状囊肉瘤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乳腺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乳腺叶状囊肉瘤病理乳腺切除术
腹茧症1例报告
2009年
小肠蚕茧式包裹症(简称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的罕见的腹部疾病,病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易于误诊,作者曾遇1例临床证实的腹茧症,现报告如下。
巴明臣崔书中唐云强王斌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腹茧症病例报告
大剂量5-FU致肠黏膜严重损伤时肠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5-FU致肠黏膜严重损伤时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PBS,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大剂量5-FU(150mg/kg.d,连续五d),分别于处理后第1、3、5天,剖杀小鼠取小肠,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小鼠肠黏膜遭受严重破坏,黏膜萎缩,绒毛、隐窝结构消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表达增加,PCNA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肠黏膜细胞中表达PCNA的肠上皮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肠黏膜损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
罗育其吴承堂闻英廖康雄张军花
关键词:肠黏膜PCNA5-FU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治体会(附26例报告)
2005年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 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6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息肉样腺瘤9例,间质瘤5例,管状腺瘤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异位胰腺、胰岛细胞瘤、 神经鞘瘤、胃泌素瘤、血管瘤各1例。内镜检查发现17例,上消化道钡气双重对比X线造影检查发现 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3例,因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发现2例。9例病人在内镜下 行肿瘤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1例行肿瘤切除加胃大部切除术。随访6个月~10年,除1例局部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癌变、2 例死于非相关恶性肿瘤、2例失访外,其余病人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 典型,术前确诊困难。反复腹痛和黑便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内镜检查和X线造影是 主要的诊断手段,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预后良好。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闻英李国新
关键词:十二指肠良性肿瘤X线造影诊治体会内镜检查腺瘤
小肠间质瘤47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ll intestine,S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对199406—01-2006-06-30收治的47例SIS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8例,腹部疼痛或腹胀5例,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1例。病理检查:良性18例(38.3%),交界性14例(29.8%),恶性15例(31.9%);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17例,上皮样细胞构成11例,多形细胞构成19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不全(2例)、术后复发(5例)或远处转移(2例)的患者应用甲磺酸依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5例患者死亡;11例患者术后复发及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转移,7例服用格列卫治疗部分缓解;余27例健在,临床疗效满意。结论:SIST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或腹部包块;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明确诊断进行手术治疗;格列卫辅助治疗手术切除不全或术后复发的SIST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崔书中巴明臣陆勤吴印兵闻英黄祥成
关键词:肠肿瘤间质瘤甲磺酸盐类腹腔镜检查
全胃切除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9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了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并对三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与2个月的营养指标、饮食状况及消化道症状进行对比。结果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6”字型术组最高,Orr式术组居中,P形术组最低(11%、2.1%、0);术后2周与2个月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在Orr式术组明显低于P形术组(P<0.05)及“6”字形术组(P<0.05);术后倾倒综合征(7%、0、0)、返流性食管炎(60%、4%、0)及营养不良(20%、0、0)的发生率Orr式术组最高,P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低。结论P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闻英李国新余江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创伤/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石汉平金大地缪明永官健王学敏闻英吴承堂徐仁宝陈克明华积德高翰陆京伯陈向荣秦路平黄祥成
该项目从多方面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发现烫伤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之前有一个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增强的过程。提出失血性休克后重要生命器官线粒体功能障碍、器官组织ATP和CP含量显著降低。发现氧自由基反应...
关键词:
关键词:休克发病机制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由于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学和预后特征。多数GIST的发生与C-ki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PDGFRa突变是GIST的另一...
巴明臣闻英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机制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2例报告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 对10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 8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 :乳头区 64例 ,降段 11例 ,其他部位 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 (5 7例 ) ,黄疸 (5 3例 )和消化道出血 (4 1例 )。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 (72例 ) ,胃肠道间质瘤 (5例 ) ,恶性淋巴瘤 (3例 )次之。 3 6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3 1例行姑息性手术 ,15例未进行外科治疗。本组病例随访患者 5a生存率 2 .4%。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预后甚差。
闻英巴明臣卿三华黄祥成李国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