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玻璃体
  • 3篇光学相干
  • 2篇源性
  • 2篇视网膜脱离
  • 2篇水肿
  • 2篇曲安奈德
  • 2篇相干
  • 2篇孔源性
  • 2篇孔源性视网膜...
  • 2篇黄斑
  • 2篇黄斑水肿
  • 2篇光学
  • 2篇B型超声
  • 2篇玻璃体后脱离
  • 2篇超声
  • 1篇单抗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管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孙晓东
  • 5篇张磊
  • 4篇姜媛
  • 4篇王泓
  • 4篇汪枫桦
  • 4篇王雯秋
  • 2篇俞素勤
  • 2篇张皙
  • 2篇钱锦
  • 2篇吴颖
  • 2篇莫亚南
  • 2篇刘海芸
  • 2篇王卫峻
  • 2篇许迅

传媒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被引量:4
2009年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后可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的增生、迁移、粘附等活动。研究发现EGF/EGFR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移行,从而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本文从EGF/EGFR的结构、功能、参与PVR形成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拮抗EGF/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方法在治疗PVR上的应用前景。
张磊孙晓东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迁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评价
2012年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染色作观察PVD的金标准,比较各种术前玻璃体检查方法对于诊断PVD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诊断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术中TA染色中发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B超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76.7%.眼底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6.7%,OCT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3-3%,其中B超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差异性最大。结论在RRD中完全性PVD发生率较低。现有各种术前检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而术中TA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玻璃体皮质残留。
汪枫桦王雯秋俞素勤莫亚南张磊姜媛刘海芸王泓张皙许迅孙晓东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B型超声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30例(30眼),其中分支静脉阻塞20例,中央静脉阻塞10例。年龄34—79岁,平均(57.3+8.9)岁。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的剂量按照PrONTO研究组方法,为1.25mg,3次注射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结果补充眼底激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底照相、相干光学断层扫描、FFA检查。采用ETDRS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CRT)。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值与治疗前基线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RVO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CVA与CRT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30例RVO患者平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3.9±1.9)次,视力提高15个字符及以上者16眼(54%),视力提高5。lO个字符者10眼(33%),视力稳定在5个字符以内者4眼(13%)。治疗后12个月时,ETDRS视力为60±19,与治疗前(4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P〈O.05)。平均CRT值末次随访时为(268.9±115.9)μm,与治疗前[(616.7±177.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P〈O.01)。治疗后12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r=0.791,P〈0.01),无论何种类型静脉阻塞,基线视力、预后视力与治疗前黄斑水肿程度均无相关性。末次随访时21眼(70%)黄斑区未见明显囊性积液,9眼(30%)仍有少量囊性积液,FFA显示复发的主要原因为黄斑区小血管渗漏。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可保存或改善�
王雯秋王泓姜媛王卫峻张磊钱锦汪枫桦吴颖孙晓东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黄斑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贝伐单抗
黄斑水肿患者中心凹厚度与同视性质及平均敏感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同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 OCT仪进行OCT榆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同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颞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柏关性(r=0.433,P=0.058)。同视分析中,同视稳定组与固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巾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固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王雯秋王泓张磊姜媛钱锦王卫峻汪枫桦吴颖孙晓东
关键词:黄斑水肿中央凹视野检查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染色作观察PVD的金标准,比较各种术前玻璃体检查方法对于诊断PVD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诊断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术中TA染色中发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B超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76.7%,眼底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6.7%,OCT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3-3%,其中B超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差异性最大。结论在RRD中完全性PVD发生率较低。现有各种术前检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而术中TA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玻璃体应质残留.
汪枫桦王雯秋俞素勤莫亚南张磊姜媛刘海芸王泓张皙许迅孙晓东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光学相干断层扫描B型超声曲安奈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