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传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珐琅
  • 3篇知识
  • 3篇知识传承
  • 3篇民俗
  • 3篇传承
  • 2篇数字化
  • 2篇清宫
  • 2篇民俗学
  • 2篇工匠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建设
  • 1篇地方传说
  • 1篇学术
  • 1篇样图
  • 1篇英雄史诗
  • 1篇知识结构
  • 1篇社会资本
  • 1篇神话
  • 1篇神话母题
  • 1篇神话学

机构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毕传龙
  • 1篇朝戈金
  • 1篇巴莫曲布嫫
  • 1篇张志娟

传媒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创新
  • 1篇文化遗产
  • 1篇三峡论坛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公众的生活实践——美国史密森尼民俗节概览被引量:3
2015年
将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民俗节庆实践放置在公共民俗学的视域下予以考察,从民俗节的"台前"到"幕后"再到经验借鉴等三个层面,梳理和总结该机构举办民俗节的方式、方法和经验,意在为我国进行相关节日民俗事象的研究和民俗节庆项目的策划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参考。
毕传龙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商人、传承人:北京珐琅行业能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资本被引量:6
2015年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手工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行业能人值得重视,其个人生活史与特殊社会史需要进行个案研究。张同禄是当今唯一健在的"景泰蓝制作技艺"首批国家级传承人,他拥有艺人、商人、传承人的多重社会角色。这些角色相异的身份,既能表达他作为行业能人所具备的行业知识结构,又能体现工匠与工匠、工匠与行业、工匠与社会等多重社会关系网络。从社会角色分析社会资本,应是研究手工行业知识传承的一条有效路径。
毕传龙
关键词:社会资本知识传承
蒙古英雄史诗的数字化建档实践被引量:5
2015年
为进一步推进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相关平行学科与专业的学术讨论、对话交流和成果传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史诗学"课题组从2012年开始启动"蒙古族英雄史诗大系数字化建档项目",一则以电子书(eEdition)的方式呈现该大系所汇集的196种史诗文本;二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的资料学建设框架中集成史诗文本数据集,读者可按传承圈、演述人、主题、人物、情节、结构和采集地、采集时间,以及参与其间的中外史诗学者等多重维度进行浏览或检索;而其他一些可扩展的维度也将继续得以深拓,以利在不久的将来推进史诗研究及其专门学。
巴莫曲布嫫朝戈金毕传龙李刚
关键词:英雄史诗
数字时代的民俗学研究——2015年国际民俗学者组织暑期学校述略被引量:3
2016年
2015年6月11日至18日,由芬兰图尔库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东芬兰大学、芬兰埃博学术大学和芬兰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国际民俗学者组织暑期学校"(Folklore Fellows’Summer School,以下简称暑校)在图尔库大学驻塞利岛的研究站举行,主题为"数字时代的民俗学研究"(Doing Folkloristics in the Digital Age),意在从民俗学的视角解读互联网时代民众生活之变革,并思考这些变革和新技术手段给学科伦理以及研究范式带来的深远影响。(1)暑校主办方结合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数字民俗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毕传龙张志娟
关键词:民俗学研究民俗学者
从清宫造办处档案看珐琅作工匠组织管理被引量:3
2014年
学界对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多从历史视角进行研究,主要关注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以珐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与珐琅作工匠组织管理的成果并不多。在皇室御用管理制度中,工匠的录用评价体系、具体的管理事件以及民俗规制与行业知识内涵更值得关注,特别是工匠组织管理,包括工匠选用标准与补替制度、工匠放匠管理与腰牌制度、工匠评价标准与赏罚制度、工匠养膳制度与分级管理、工匠请假制度与民俗事件等五个方面。从工匠管理事件与行业知识传承关系的角度切入,对工匠组织管理的相关记载进行整理与分析,能够揭示珐琅工匠组织与民俗社会产生的多层联系。
毕传龙
数字文化遗产和口传史诗数字档案建设--“第五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综述被引量:4
2014年
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第五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The Fifth IEL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pic Studies and Oral Tradition Research)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以及芬兰、美国、日本、韩国、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十余位学者围绕“数字文化遗产和口传史诗数字档案建设”这一主题,从口头传统数据库建设、专题数据库建设、数字化价值和资料学建设等四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
毕传龙
关键词:档案建设讲习班国际史诗学口传
雍乾时期的手工技艺观念新视角——西方传教士与清宫珐琅作手工行业知识传承
2015年
从学术史上看,关于传教士在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作用的讨论颇多,而对传教士与造办处作坊的关系从手工行业知识传承角度鲜有具体个案研究。其实,观察西方传教士与清宫造办处的关系,手工行业知识传承的维度恰恰是绕不过去的。以手工行业知识传承的问题为切入点,描述传教士在清雍正和乾隆两朝清宫造办处珐琅作作坊内当差行走时的具体活动及其具体作用,呈现皇室珐琅作对传教士所操持行业知识的基本态度和管理特点,是发现珐琅作手工行业知识的多种结构和来源的有效途径。
毕传龙
关键词:传教士中外文化交流
珐琅手工行业工匠画稿知识传承研究
2015年
珐琅行业工匠画稿是珐琅手工行业知识的特殊工匠知识,它是珐琅各道工序的工匠进行互动与知识交换的物质媒介,它的传承尤其能反映珐琅行业知识的集体传承特点。根据工匠对工匠画稿的多种理解,珐琅行业工匠画稿可分为三种:表现珐琅画稿立体制品的造型图、表现珐琅制品图案花纹的纹样图,以及表现珐琅画稿所使用珐琅料颜色的色彩图。珐琅行业工匠画稿本身是民俗,它的绘制与使用亦是民俗。
毕传龙
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被引量:18
2016年
在数字技术愈加助力人文科学研究的趋势下,借助数字化方式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数据存储与开发,建设人文资源数据库以辅助学术研究,日趋成为学者着力探索的新方向与新课题。该文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专业学科建设和民众文化需求三个层面梳理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领域的理念背景和现实依据,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总结和归纳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相关学术史和问题线索,明晰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是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与融合实现对民俗过程的数字化表达,进而指出民俗文化资源数字化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应着重处理好总体与样本、借鉴与定制、技术与理念等关系组。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民俗学和相关学科的资料学与方法论建设,也对推进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课题相关成果的社会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毕传龙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资源
数字时代大部头纸介著作的数字化关照——评《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
2015年
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神话研究在整个人文科学领域中取得的学术成果格外引人注目,这与人类社会发展面临困境时神话恰恰能够给人类生存注入理性和智慧的文化基因有些许关联。特别是近数十年来,神话学取得长足发展,神话研究的各种著述蔚为大观,同时也应看到,中外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步履维艰,走过不少弯路。世界学术之林正在渴求“打上中国烙印”的学术成果诞生。
毕传龙
关键词:神话学母题民族神话民族文学研究世界学术地方传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