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利
-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台湾主持人内地掘金热的冷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近两年,台湾主持人大举进入内地。最先进入内地主持界的是黄安,随后侯佩岑、张菲、曹启泰纷至沓来。阿雅多次与内地主持人梁海斌同台主持《同一首歌》,曹启泰做光线传媒《星空舞状元》的评委主持,巫启贤、蔡康永说:“从明年(2007年)开始要将更多的工作时间放在内地”,吴宗宪则通过签约《情艺在线》,成为首位进入央视的台湾主持人。越来越多的台湾主持人出现在内地综艺节目中:陕西卫视《周六乐翻天》、重庆电视台《娱乐星工厂》力邀吴宗宪,湖南卫视“超女”请来蔡康永,上海“时尚风尚”大典请来张菲。
- 马广利曹燕宁
- 关键词:主持人冷思考《同一首歌》重庆电视台光线传媒
- 哈荷诗歌中万物相连的生态主题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美国印第安诗人乔伊·哈荷非常关注当代印第安人的失根性和生存问题。她汲取了民族传统文化中万物相连的自然信仰,在作品中突出了她对土地、非人类生命以及回归传统的思考。哈荷把人与自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为当代都市印第安人寻求身份和生存之道。
- 洪流马广利
- 关键词:诗歌生态主题
- 孔子大同之世与马克思的理想社会——“马儒”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被引量:1
- 2017年
- 儒学的"尧舜之世"(亦称为"大同"社会)出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赞美,表达了儒学对现实社会"礼崩乐坏"的批判。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则从欧洲传统的空想社会主义而来,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以社会生产形态为主要判断的理想社会。两者都有共同的人文主义批判性。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理想王国"。不可忽视的是,在这种批判中又都有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蓝图。他们的人文理想社会对世界文明中影响巨大的宗教模式有解构功能,无论是基督教世界末日论还是天堂天国、佛教来世转生和成佛等宗教图式都面临这种人文主义理想社会的挑战。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共通之处构成马克思主义对儒学阐释的基础。马儒所提出的世界大同与理想社会,与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也有深刻关联。
- 马广利方汉文
- 关键词:理想社会
- 台湾比较文学发展简史: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 2007年
- 结合个人视阈,回顾了台湾从20世纪中期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开端,以及比较文学学会的建构、大学中的院系设置和相关的研究出版状况。随着台湾比较文学影响力的加大,"汇文网"应运而生,成为岛内以至两岸三地比较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要的资源支持。并从参考书目与图书馆应有、语言文学和文化、翻译和比较文学,以及中国学派等四个方面对台湾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展望。
- 李达三贺爱军马广利杜明业唐国清方汉文
- 关键词:中国学派
- 生态意识视角下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土地情结
- 2019年
- 早期的印第安人对土地是崇敬和膜拜的,他们有节制地耕种和捕猎,具备原始生态意识。在毛皮贸易中,印第安人改变了传统的信仰,因为贪念,肆意屠杀动物,造成对大地的破坏。在与白人交往中,印第安人逐渐丧失了土地,最终进入保留地生存,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土地的诉求。
- 马广利
- 关键词:生态意识土地伦理土地情结印第安人
-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及其反思被引量:3
- 2007年
- "意识形态"问题贯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始终,从科学技术同意识形态的关系可以更加准确地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进而说明该派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 马广利
-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
- 宗白华对康德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 从宗白华与康德美学的遇合入手,深入研究了康德美学形成的渊源,强调了德国唯理主义美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的心理分析美学对康德美学体系形成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宗白华对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的研究,指出了宗白华对康德美学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 马广利
- 关键词:宗白华美学
- 美国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生态意识
- 2019年
- 早期的印第安人对土地是崇敬和膜拜的,他们有节制的耕种和捕猎,具备原始生态意识。但是在毛皮贸易中,印第安人改变了传统的信仰,为了贪念,肆意屠杀动物,造成对大地的破坏。在与白人交往中,印第安人逐渐丧失了土地,进入保留地生存,最终迎来了自治,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土地的诉求。
- 马广利洪流
- 关键词:生态意识土地伦理
- 中国比较诗学的系统理论建构——读刘介民的《中国比较诗学》
- 2005年
- 马广利
- 关键词:理论著作学术界本体论方法论本质论起源论
- 比较文明史与中国学术的“通学”
- 2018年
- 比较文明史作为比较文明学的一个分支,是全球化时代国际重要学科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上,比较文明史继承"中西新学"成为"通学"的新期。中国学术史从春秋诸子、汉儒、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直到"中西新学"共七期之后进入"通学","中西新学"以甲骨学与古代社会研究、清华与西南联大学者群、延安学术为代表;"通学"发轫于钱锺书、季羡林的中外学术"打通","通学"则完全进入世界学术创新,以方汉文的比较文明文化学学科理论建构、比较文明史的"遗产文明"(陶泥文明等)的"物质文化"研究、"马儒"史学认知论、八大文明体的历史发展新方法与新观念为中国化的学术主体创新。当代"通学"结束了中国被动接受西方"新学科"的历史,形成中西学术"融新"的格局。
- 马广利
- 关键词:通学中国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