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立嵘

作品数:47 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中毒
  • 9篇食物
  • 9篇食物中毒
  • 9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5篇食品
  • 5篇污染
  • 5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贫血
  • 4篇青少年
  • 4篇患病
  • 4篇患病率
  • 4篇副溶血性
  • 4篇副溶血性弧菌
  • 3篇腰围
  • 3篇少年
  • 3篇体质指数
  • 3篇健康

机构

  • 46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柳州市疾病预...

作者

  • 46篇黄立嵘
  • 32篇唐振柱
  • 30篇黄兆勇
  • 24篇方志峰
  • 23篇杨娟
  • 17篇阮青
  • 15篇黄林
  • 13篇韩彦彬
  • 13篇陈兴乐
  • 10篇张洁宏
  • 10篇李秀桂
  • 8篇吕素玲
  • 8篇黄彦
  • 7篇王红
  • 7篇刘军
  • 7篇刘展华
  • 6篇姚雪婷
  • 5篇陈莉
  • 5篇李庆华
  • 5篇车光

传媒

  • 15篇应用预防医学
  • 6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中国卫生工程...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溶血性孤菌O3:K6大流行克隆群抗生素敏感性及种群遗传研究
黄彦孙贵娟王红吕素玲黄立嵘诸葛石养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克隆群抗生素敏感性及种群遗传研究”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立项编号为:2012GXNSFBA053125。该课题由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课题负责人:黄彦副...
关键词: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南宁市零售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中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有效评估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及其危险性,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检测58份熟肉制品,合格5份,合格率为8.62%,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菌群污染,平均菌浓度为185850MPN/g,其中烧烤类高于卤制类5.6倍,超出国家卫生标准3693倍和396倍,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中大肠菌群污染严重,是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对消费者食用存在极高的危险性。
李秀桂蒋震羚唐振柱黄兆勇黄彦王红车光吕素玲方志峰黄立嵘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
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及大肠菌群限量探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了解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制定即食凉拌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T4789-2003)检测凉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菌群。结果29家零售加工单位即食凉拌食品受大肠菌群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其零售的76份即食凉拌食品样品中均未检出目的致病菌。大肠菌群是主要污染菌,阳性率为71.05%,其中中式凉拌菜阳性率为70.23%,高于西式沙拉的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05),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P>0.05)。超市零售加工的中式凉拌菜大肠菌群阳性率高于普通饭店和中高级饭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P<0.05),平均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6,P<0.01)。结论大肠菌群是凉拌食品主要的污染菌,应尽快出台即食凉拌食品卫生标准,建议即食凉拌食品大肠菌群限量≤100MPN/g。
李秀桂唐振柱黄彦黄兆勇王红吕素玲黄立嵘诸葛石养车光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
广西2007~2011年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广西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07~2011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广西共发生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人数805人,死亡43人,平均中毒规模为12.58人/起;中毒高发季节为第3季度;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占46.88%,其次是集体食堂占31.25%;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最高,占60.37%,而死亡人数以家庭最高,占88.37%,病死率达31.40%。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主要为误食毒蘑菇、自制药酒、野生蜂蜜及菜豆加工不当等。结论加强预防食物中毒宣教工作将有效控制误食有毒动植物中毒死亡事件的发生。
蒋玉艳唐振柱刘展华黄立嵘姚雪婷
关键词: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措施
广西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广西境内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这些分离株存在毒力基因的情况,从毒力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与临床分离株的相关性,为对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风险性评估和开展食品安全性检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年广西食源性疾病监测网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水产品来源株和临床株)为研究对象,利用O抗标准血清分型的基础上,应用PCR的方法检测该菌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结果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分型呈多样性,毒力基因阳性率低;临床分离株血清型集中为O1和O3,均存在tdh毒力基因。结论广西境内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主要与携带tdh毒力基因的该菌有关,监测时不仅要关注水产品中该菌的高分离率,更要关注和防范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
王红唐振柱李秀桂黄彦车光黄兆勇蒋震羚吕素玲方志锋黄立嵘程国强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
2006年广西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2007年
目的掌握广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度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76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食物中毒76起,中毒人数1 250人,死亡15人。食物中毒发病率2.55/10万,病死率0.03/10万,平均每起中毒16人,其中重大食物中毒12起,中毒人数53人,死亡15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食物中毒起数减少了16起(17.4%),中毒人数减少了35.5%,死亡人数减少了44.4%。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食物中毒多发于农村地区(占50%),发病场所以家庭为主(占39.47%),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性和细菌性为主。结论建立健全食物中毒预警机制,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安全宣传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陆冠臣黄兆勇杨娟方志峰黄立嵘
关键词:食物中毒
2002年广西城乡成年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广西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区抽取8个县(区),对年龄≥18岁的3 060人进行DM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DM、IGT粗患病率分别为2.52%、1.21%,标化患病率为1.43%、0.89%。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体重指数的增加等呈上升趋势。城市人群、有DM家族史人群DM和IGT患病率明显增高,少数民族人群DM患病率低。高血压、血脂异常与DM、IGT患病率密切相关,吸烟、饮酒等因素对DM、IGT患病率无明显影响。全区DM防治情况不乐观,≥18岁人群曾经测量过血糖的比例只有4.53%,DM患者知晓率仅为43.59%。结论家族史、高龄、超重、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是DM的危险因素。DM的防治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DM知识。
刘军唐振柱陈兴乐韩彦彬黄林黄兆勇方志峰杨娟阮青张杰宏李庆华陈莉黄春光黄立嵘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
广西2015—2020年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2015—2020年广西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诺如病毒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广西11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2015—2020年监测数据,采用R4.0.3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包括流行曲线、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等方法,诺如病毒相关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计算OR值及95%置信区间,统计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共检出1008例诺如病毒病例,阳性检出率12.75%(1008/7903),<5岁儿童(OR=1.43,95%CI:1.13~1.82)及>20~45岁(OR=1.45,95%CI:1.13~1.87)为高风险人群,病例以秋季(OR=1.29,95%CI:1.08~1.53)高发,夏季低发(OR=0.67,95%CI:0.55~0.80),旅游地区(桂林市)为高发地区(OR=1.41,95%CI:1.10~1.80)。水产品(OR=1.40,95%CI:1.03~1.91)、肉类和乳类制品(OR=1.31,95%CI:1.06~1.61)是诺如病毒感染风险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可导致诺如病毒发生下降61%(OR=0.39,95%CI:0.31~0.49),诺如病毒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85.33,P<0.001)。此外,就诊时间延长可导致诺如病毒检出率下降19%~23%(OR_(24~48 h)=0.81,95%CI:0.70~0.95;OR_(>48 h)=0.77,95%CI:0.63~0.93)。结论广西诺如病毒流行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近6年腹泻患者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低龄儿童是高发人群,海产品的摄入增加诺如病毒发生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大幅度降低诺如病毒发生概率。今后应加强对海产品等重点食品的监测,同时重点筛查早期就诊病例,提高诺如病毒监测水平,确保人群健康。
钟延旭黄兆勇蒋玉艳谭冬梅石萌萌潘玉立黄立嵘姚雪婷
关键词:诺如病毒影响因素数据分析
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监测及人群暴露量评估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了解广西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的水平,并评估居民铝的暴露量情况,为今后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从广西7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的超市、饭店、集贸市场及食品摊点等采集市售面包、馒头、油炸食品等6类面制食品共236份,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根据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结合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结果,进行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量评估。结果面制食品中铝的均值为152.05 mg/kg,不同种类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生产来源的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馒头、油炸食品中铝的超标率分别为39.06%和59.04%。居民每日通过面制食品摄入的铝量为3.62 mg,比WHO/FAO的ADI值(60 mg/d)低。结论部分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由面制食品摄入的铝量虽然低于ADI值,但需要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黄兆勇唐振柱宋悦华王启淳黄立嵘方志峰姚雪婷
关键词:面制食品食品污染
2000-2011年广西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分析广西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广西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12年间广西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 036起,中毒20 159人,死亡260人,年均发病率3.36/10万,病死率为1.29%,平均中毒规模19.46人/起;发病率前4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后呈下降趋势;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以6月、9月最多,死亡人数5月最多;家庭和集体食堂为高发场所,农村居民>县乡镇居民>城市居民;植物性食品为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类型;从中毒人数看,致病因素以微生物污染为主(45.16%)。结论食物中毒是广西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农村家庭、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防制重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针对不同高发场所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建立食物中毒预警系统和食品污染物与食源性疾病监测及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
黄兆勇唐振柱陈兴乐黄立嵘秦秋兰杨娟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