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汉桥

作品数:40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成像
  • 24篇磁共振
  • 15篇磁共振成像
  • 5篇血管
  • 5篇静脉
  • 5篇MRI
  • 5篇MRI诊断
  • 4篇胆管
  • 4篇胆管成像
  • 4篇血管成像
  • 4篇胰胆管
  • 4篇胰胆管成像
  • 4篇扩散
  • 4篇病变
  • 4篇磁共振血管
  • 4篇磁共振血管成...
  • 4篇磁共振胰胆管
  • 4篇磁共振胰胆管...
  • 3篇动脉
  • 3篇性病

机构

  • 40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0篇刘汉桥
  • 32篇冯飞
  • 30篇刘鹏程
  • 13篇戚玉龙
  • 13篇赵艳
  • 12篇黄嵘
  • 12篇陈在中
  • 11篇邹立秋
  • 10篇田鑫
  • 9篇杜端明
  • 7篇方玲
  • 6篇王成林
  • 6篇郭学军
  • 4篇言伟强
  • 4篇高文清
  • 4篇刘阳
  • 4篇罗莉丽
  • 3篇刘远健
  • 2篇张辉
  • 2篇郭吉敏

传媒

  • 9篇放射学实践
  • 6篇中国CT和M...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小脑角肿瘤的MRI诊断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MR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定位、定性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MRI表现。使用SE、TSE序列,平扫TWI、TWI,增强TWI,121轴位、冠状位。结果68例桥小脑角肿瘤中听神经瘤31例,MRI表现除有包膜、易囊变外,多有病侧听神经的增粗;表皮样囊肿12例沿脑沟池生长,占位效应小,增强后无强化;脑膜瘤7例,瘤体信号均匀,强化明显且有脑膜尾征,同侧听神经正常显示;三叉神经瘤6例,瘤体呈哑铃形生长,病侧三叉神经增粗或被瘤体代替;血管母细胞瘤6例,为典型的大囊小结节形状;脊索瘤5例,发生于斜坡并使斜坡破坏,瘤体信号混杂,对周围骨质有溶骨性破坏,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颈静脉球瘤1例,发生于颈静脉孔处,瘤体内有流空的血管影,增强后明显强化。本组病例总体定位准确率100%,定性95%。结论MR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价值在于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罗莉丽王成林刘远健刘汉桥冯飞石宇刘鹏程高文清
关键词:桥小脑角肿瘤瘤体听神经MRI诊断表皮样囊肿颈静脉孔
家兔肝脏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Gd-EOB-DTPA增强扫描前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家兔肝脏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DWI) 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前后的量化指标变化特点.资料与方法 6只雌性健康新西兰家兔(体重2.13~2.78 kg),均于左...
冯飞黄嵘盘中贤戚玉龙文武成刘汉桥成官迅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比剂家兔
影像学评估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内听道狭窄(2耳)。MRI显示Mondini畸形3例(6耳),前庭导水管扩张2例(4耳),1例并内淋巴囊扩张(2耳),2例迷路纤维化(2耳)。术后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显示植入电极形态、位置良好。CT显示1例电极滑脱。结论:CT及MRI对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结合CT对术后评估更有意义。
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刘汉桥冯飞江国银袁知东曾琴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影像学评估
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外科术后内脏假性动脉瘤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内脏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开放手术后腹腔假性动脉瘤患者行DSA血管造影,并采用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分析12例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栓塞后并发症。结果:12例假性动脉瘤中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和分支4例,肝左动脉分支2例,肝右动脉分支4例,脾动脉近脾门处1例,脾动脉中段1例。根据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和血流速度,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和Glubran-2胶浓度进行栓塞治疗。1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其中3例栓塞治疗后出现一过性胆红素增高,1例脾动脉瘤栓塞后脾脏部分梗死。结论: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治疗外科术后内脏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根据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情况配制合适的Glubran-2胶浓度,掌握注射速度,可提高栓塞成功率,减少异位栓塞的发生风险。
余宏建林佳钿陈在中陈俊辉刘汉桥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内脏介入栓塞
放疗后血管损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刘鹏程刘汉桥杜端明陈在中
本研究针对放疗所致的损伤提出了用影像方法作判断依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穿刺点远离放疗野,在正常的皮肤上进行治疗操作。利用球囊在病变血管处进行治疗,其原理是通过球囊扩张使狭窄血管内膜、中膜撕裂,从而使血管内径增大。使病变...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损伤介入治疗
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与关节镜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评价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138例拟行关节镜术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并于MRI检查后2周内行关节镜术。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中,与关节镜结果对照,MRI诊断半月板Ⅰ级损伤、Ⅱ级损伤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1.1%;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1.5%、90.7%、91.1%和0.82;对半月板撕裂类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90.9%、85.7%、88.1%和0.76。结论:与关节镜比较,MRI显示半月板Ⅰ、Ⅱ级损伤时的内部信号改变更敏感。MRI诊断半月板撕裂,与关节镜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并能准确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MRI检查可作为评价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方法,对半月板损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郭吉敏刘鹏程张文涛邹立秋赵艳张新涛冯飞刘汉桥
关键词:半月板磁共振成像关节镜
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评价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作用。方法 :对 7例髂静脉阻塞病变患者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 ,总结直接CEMRA对髂静脉及其侧支的显示结果。结果 :CEMRA的原始图像及MIP均清楚显示髂静脉的狭窄、阻塞。 7例均清晰显示侧支循环 ,显示左侧髂静脉全程闭塞 4例 ,部分阻塞 2例 ,狭窄 1例。结论 :直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髂静脉阻塞性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在中冯飞刘汉桥杜端明方玲黄嵘赵艳刘鹏程
关键词:血栓磁共振成像
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通过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组织缓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缺血及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以N-乙酰天门氨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生物变化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结果做一致性分析,评估急性脑梗塞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病人,在急性发病期、TK药物治疗14天后分别对其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和临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对脑梗塞进行早期诊断;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分析结果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磁共振波谱对脑梗塞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的分析与临床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刘汉桥冯飞聂伟霞戚玉龙田鑫陈鹏沈慧敏易黎王成林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脑梗塞评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特征。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影像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为脾切除术后,5例为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MRI平扫图象上,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影明显强化,表现为扩张迂曲的网状血管结构。增强扫描1例出现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2例见门静脉提前显影。1例可以出现肝外胆管低位梗阻。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黄嵘王成林言伟强成先义冯飞田鑫戚玉龙刘汉桥刘鹏程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非增强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QISS非增强MRA技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双下肢QISS-MRA和CE-MRA扫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为参照标准,计算QISS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并以配对χ2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51例中48例成功行QISS-MRA检查,其中图像质量优、良、差者分别为40(78.43%)、8(15.69%)和3例(5.88%)。按血管节段计算,QISS-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15%和98.8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5%和96.42%,总体符合率为95.91%。对于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诊断,QISS-MRA与CE-M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具有极好的相关性(r值为0.950,P<0.001)。结论:QISS-MRA检查成功率较高、图像质量良好并且诊断效果接近CE-MR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冯飞刘晓怡戚玉龙刘汉桥田鑫刘新刘鹏程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下肢动脉病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