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太
- 作品数:110 被引量:52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军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内治疗中支架释放困难三例的处理
- 2010年
-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时支架释放困难的处理经验。方法 3例腔内治疗中出现的支架释放困难问题是皱缩外周自膨式支架卡压释放系统、球囊扩张(球扩)支架因球囊破裂及支架边缘张开无法释放和回收,以及因主动脉扭曲导致主动脉支架卡压导入系统所致。分别采用支架内球囊扩张,大口径导鞘退出球囊破裂的球扩支架和球囊辅助导入系统回收等方法解决支架释放的困难。结果所有支架释放困难问题用腔内的方式得以解决,患者几乎没有额外的创口。结论支架释放困难的处理首选腔内方法,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腔内操作经验。
- 熊江王立军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马晓辉刘蒙张宏鹏张敏宏
- 关键词:腔内治疗球囊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 2007年
-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髂内动脉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7年3月实施的腔内修复术中有6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涉及髂内动脉的处理。其中C型腹主动脉瘤57例(包括单侧髂总动脉分叉受累者35例,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受累者22例),髂总动脉分叉过高5例。手术方法采用髂内动脉单纯覆盖、髂内动脉栓塞并覆盖、髂内动脉重建,针对具体的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处理方法。结果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结束时6例(9.7%)Ⅰ型内漏。术后出现臀肌跛行5例(8.1%)、单侧下肢麻木1例(1.6%),无褥疮及结、直肠坏死表现。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保留一侧髂内动脉是合理的,尽可能避免同时破坏双侧髂内动脉。
- 张佳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张宏鹏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管假体植入髂内动脉
- 周围动脉瘤外科治疗35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外科治疗的35例周围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25~81岁,平均(56±14)岁。胭动脉瘤11例,股动脉瘤15例,颈动脉瘤4例,锁骨下动脉瘤5例,分别采用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结果外科手术24例,重建动脉2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7%(4/24)。腔内治疗11例,其中应用支架血管10例,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1例获得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7个月-8年,平均41个月。外科重建血管移植物5年累计通畅率为61%,支架血管5年累计通畅率为48%。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外科手术仍是周围动脉瘤的经典治疗方法,对于高危或瘤体解剖困难的患者,选择腔内治疗可能会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但远期效果有待提高。
- 贾鑫郭伟刘小平尹太熊江马晓辉张宏鹏张国华梁发启
-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外科手术血管假体植入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合并血压增高的防治
- 2004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并发高血压的机理和防治。方法对 1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手术过程中血压进行监测 ,重点研究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引起血压变化的原因和防治。结果发现术中 12例并发血压增高 ,肿瘤切除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其中 2例低于正常。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易并发血压增高 ,与麻醉诱导和术中肿瘤受到刺激有关。肿瘤切除后多数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降低。因此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及时应用短效降压药 ,同时还要注意肿瘤切除后低血压发生。
- 尹太李荣郭伟陈凛
- 关键词: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手术血压
- 模块分叉支架型血管设计的CT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利用CT研究中国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与腔内修复技术相关的血管解剖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接受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且符合入选条件的个体388例,使用美国GE公司AW4.2工作站测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弓上分支的直径和长度。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6个测量点的主动脉直径分别为(34±5)mm、(34±5)mm、(33±4)mm、(30±4)mm、(28±3)mm和(26±3)mm。头臂干两处测量点的直径分别为(13.1±1.9)mm和(12.8±2.3)mm。左颈总动脉两处测量点的直径分别为(8.7±1.5)mm和(7.9±1.0)mm。左锁骨下动脉两处测量点的直径分别为(10.7±1.7)mm和(9.3±1.3)mm。冠状动脉开口处至头臂干动脉开口近端的主动脉管腔长度为(5.3±1.2)cm,头臂干开口近端与左颈总动脉开口近端之间的主动脉管腔距离为(1.3±0.4)cm,头臂干起始处至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长度为(4.1±0.8)cm,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至椎动脉开口处管腔长度为(3.8±0.8)c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管壁之间距离为(0.4±0.2)cm,左颈总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管壁距离为(0.7±0.6)cm。结论CT测量所得的升主动脉数据可以为支架血管的系列生产提供支持。
- 杜昕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张敏宏
- 关键词:主动脉血管假体植入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与二次处理策略
-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材料与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7年6月,我院对21例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了再次处理。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28岁~93岁,平均76岁。再次手术...
- 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张宏鹏梁发启张国华
- 关键词:主动脉瘤夹层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近端锚定区的处理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中特殊近端锚定区的处理方法。方法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对41例特殊类型腹主动脉瘤(瘤颈过短、严重成角、严重钙化、附壁血栓、形态不规则等)的腔内修复术中,根据情况分别采用近端裸支架跨肾动脉技术、覆盖部分肾动脉并肾动脉支架成形技术、针对成角选择合理产品、近端裸支架内支撑技术、近端延长支架型血管内支撑技术、“凹口”状支架型血管保留肾动脉技术来处理特殊近端锚定区的病变。结果41例EVAR中原发性近端Ⅰ型内漏发生率17·1%(7/41),随诊发现原发性内漏4例自愈,3例转化为持续性内漏,另发现4例继发性内漏。术后30d近端Ⅰ型内漏发生率17·1%(7/41)。无中转开腹手术及术中瘤体破裂、肾梗死等情况发生。结论对特殊近端锚定区的病例,通过相关技术处理可以使之适合腔内治疗。
- 杨代华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梁发启张国华
-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
- 急性肾梗死的早期诊断与影像学特点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讨论急性肾梗死的早期诊断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以来6例急性肾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成功治疗病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区疼痛,经过CT增强扫描和肾血管造影确诊为肾梗死。结论肾区疼的患者应考虑到肾梗死,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肾梗死灶的发现,动脉造影对于进一步明确肾血管病变部位和动脉阻塞程度及明确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尹太郭伟刘小平贾鑫梁法启张国华
- 关键词:肾梗死血管造影
-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网状静脉扩张
- 2011年
-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网状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9月在我院诊断为网状静脉扩张症的患者26例,女性2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7(22-52)岁,44患肢,局部直接注射泡沫硬化剂后弹力袜压迫,72h、7d、30d、3个月病房随访。结果 26例患者平均治疗2.1次,末次注射结束后72h观察网状静脉扩张闭合成功率达100%,术后7d、30d观察治疗效果牢固,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7例(9患肢)局部复发,复发率20.5%,局部泡沫硬化剂处理后至今未复发。100%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泡沫硬化剂治疗网状静脉曲张近期疗效确切。
- 栾韶亮杜昕刘小平郭伟贾鑫张敏宏尹太
- 关键词: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
-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手术的9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病例,其中肾下腹主动脉瘤8例,单纯髂总动脉瘤1例。3例采用外科手术,3例采用腔内修复术,3例采用一期或分期杂交手术。结果外科手术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6d死亡,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而二次手术缝合,腔内修复组和杂交手术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77个月,中位数36个月。外科手术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33.3%(1/3),腔内治疗组2年生存率为66.7%(2/3),杂交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66.7%(2/3)。人工血管移植物2年通畅率57.1%(4/7)。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如发现感染病灶持续存在或瘤体增长,则需要考虑外科手术。
- 贾鑫郭伟刘小平梁发启尹太马晓辉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