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丽萍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死因
  • 4篇强直
  • 4篇强直性
  • 4篇肿瘤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坏死
  • 4篇坏死因子
  • 4篇脊柱
  • 4篇脊柱炎
  • 3篇强直性脊柱炎
  • 3篇细胞
  • 3篇抗肿瘤坏死因...
  • 3篇抗肿瘤坏死因...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分...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趋化因子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医学会

作者

  • 5篇黄烽
  • 5篇庞丽萍
  • 4篇唐捷
  • 4篇方显峰
  • 3篇郝慧琴
  • 3篇张亚美
  • 1篇李坤鹏
  • 1篇王炎焱
  • 1篇王丽莎
  • 1篇邓小虎
  • 1篇赵征
  • 1篇张洁

传媒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基线,第1、4次给药和停药(第8次给药)后20d收集rhTNFR-Fc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10例AS患者(50mg,1次/周)和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rhTNFR-Fc治疗前后AS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分泌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和干扰素(IFN)-γ的T细胞数变化情况。并与AS活动指数(BASDAI)及其各子项目、AS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价(PGA)、夜间痛、总体背痛、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线时分泌TNF-α、IL-2、IL-6和IFN-γ的T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给药后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到停药后20d与基线时相比降低达到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分泌IL-6的细胞数与BASFI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给药第4次后,分泌TNF-α的细胞数与BASDAI-E有相关性,分泌IL-6的细胞数与BASDAI、夜间痛、总体背痛、BASDAI-E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TNF-α、IL-6、IL-2、IFN-γ分泌功能的上调;rhTNFR-Fc治疗降低了AS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分泌IL-6的细胞数与AS临床评价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郝慧琴黄烽唐捷庞丽萍方显峰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纳入的1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腹部皮下注射,50 mg,每周1次×8周。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抽取外周血10 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惮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数量、CTLA-4表达。结果治疗前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Treg/CD4^+T为(24±9)%,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患者(P均<0.05)。AS患者CD4^+CD25^(high)Treg/CD4^+T淋巴细胞为(6±6)%,亦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AS患者(P均<0.05)。AS患者CTLA-4为0.15±0.15,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治疗后AS患者(P均<0.05)。结论在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数量升高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CD4^+CD25^+Treg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抗TNF-α治疗前后病情的评估作用。
郝慧琴黄烽邓小虎张亚美唐捷庞丽萍方显峰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肿瘤坏死因子CD4^+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增殖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rhTNFR-Fc治疗对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基线、第1、4次给药后收集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使用WST-1活细胞染色法检测治疗前后CD4+T细胞增殖率。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D4+T细胞增殖率基线时和第4次给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4和0.0494);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CD4+T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率在第1、4次给药后均为负值。③各时间点临床指标与CD4+T细胞增殖率均无相关性。结论AS患者存在T细胞增殖功能的上调;rhTNFR-Fc治疗降低了AS患者CD4+T细胞增殖能力。
郝慧琴黄烽唐捷庞丽萍方显峰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类
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趋化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中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CIA模型对照组、布洛芬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红曲大剂量、中剂量及小剂量组并灌胃给药。免疫后第48天处死大鼠,抽取静脉血,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各组对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趋化因子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干扰素1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结果红曲大、中、小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67.4±1.7)pg/ml、(64.3±12.8)pg/ml和(61.2±9.9)pg/ml]、IL-6[(144±21)pg/ml、(133±29)pg/ml和(115±31)pg/ml]的水平,与模型组[分别为(91.4±9.4)pg/ml和(180±1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曲大剂量,中剂量可降低IL-8[(62±7)pg/ml和(61±11)pg/ml]的水平,与模型组[(87±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曲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性趋化因子MCP-1、RANTES和IP-10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曲抗炎作用可能是和抑制炎症因子相关。
王炎焱赵征黄烽庞丽萍张洁李坤鹏张亚美
关键词:关节炎细胞因子类趋化因子类红曲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后外周血髓系树突状细胞变化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髓系树突状细胞(mDC)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于第0、2、6周收集rhTNFR-Fc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36例rhTNFR-Fc组和安慰剂组的AS患者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TNFR-Fc治疗前后其外周血mDC的变化情况.并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及安慰剂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 mDC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慰剂组MHC-ⅡmDC细胞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HC-Ⅱ mDC细胞水平在治疗后2、6周分别与0周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试验组AS患者MHC-Ⅱ mDC水平与BASFI、BASDAI、CRP、ESR、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在0、2、6周时都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基线时MHC-Ⅱ mDC水平不能作为ASAS20疗效影响因素.结论 MHC-Ⅱ mDC随着rhTNFR-Fc治疗有显著升高.
郝慧琴黄烽庞丽萍王丽莎张亚美唐捷方显峰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肿瘤坏死因子树突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