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红

作品数:143 被引量:574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5篇细胞
  • 36篇肿瘤
  • 34篇血管
  • 28篇蛋白
  • 27篇乳腺
  • 26篇腺癌
  • 24篇干细胞
  • 21篇乳腺癌
  • 18篇蛋白酶
  • 18篇免疫
  • 18篇基质
  • 17篇金属蛋白
  • 17篇金属蛋白酶
  • 17篇基质金属
  • 17篇基质金属蛋白...
  • 16篇内皮
  • 13篇生物学
  • 12篇活性
  • 11篇分化
  • 9篇血管生成

机构

  • 142篇吉林大学
  • 25篇吉林大学第一...
  • 11篇吉林大学第二...
  • 6篇牡丹江医学院
  • 5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北里大学
  • 2篇吉林省中西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作者

  • 143篇张丽红
  • 82篇李玉林
  • 34篇李一雷
  • 31篇王医术
  • 28篇何旭
  • 26篇吴珊
  • 23篇王心蕊
  • 20篇石英爱
  • 17篇李伟
  • 13篇朱桂彬
  • 7篇李伟
  • 6篇杨洪发
  • 6篇王阳
  • 6篇周洪澜
  • 6篇翟颖仙
  • 6篇王璐
  • 6篇郭新
  • 6篇陈爽
  • 6篇刘湛
  • 6篇王光兰

传媒

  • 34篇吉林大学学报...
  • 27篇中国实验诊断...
  • 9篇临床与实验病...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6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7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10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4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槲寄生碱体外通过激活Caspase8诱导ACC细胞的凋亡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槲寄生碱(mistletoe alkali,MA)通过激活Caspase8途径诱导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以5-氟尿嘧啶(5-FU)作用组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加药组为阴性对照组,槲寄生碱处理组为实验组作用ACC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三组细胞中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槲寄生碱组Caspase8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槲寄生碱浓度越高,Caspase8表达越强。结论槲寄生碱可以通过激活Caspase 8途径来诱导ACC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
邱心如周洪澜李亚娟张丽红翟颖仙王医术
关键词:槲寄生碱CASPASE凋亡
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胶原酶消化、重力沉降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人胎肝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评估。所获得的原代细胞共传8代,细胞呈小梭形或三角形,体积较小,胞核较大,而胞浆较少;第4代细胞中进入生长期的细胞约占88.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胞质中ALB、CK19染色阳性。人胎肝中存在具有肝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它们可能会成为细胞移植及肝移植良好的细胞资源。
高沿航李玉林李艳茹吴珊全成实王芯蕊张丽红
关键词:人胎肝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生物学特性
用α-SMA结合部位标记新生血管周细胞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A)在新生血管的结合部位标记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应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 ,观察α- SMA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同时以 7例肉芽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α- SMA在新生血管壁细胞上有表达 ,进一步免疫电镜证实此种α- SMA表达阳性细胞为周细胞。结论 :α-
王医术李玉林王心蕊李一雷张丽红高旭兰吴珊
关键词: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新生血管
基于“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探索被引量:2
2016年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
张丽红周彤王医术石英爱
关键词:本科生培养个性化培养创新性实验病理生物学
异落新妇苷抗痛风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利用痛风动物模型对异落新妇苷(IA)抗痛风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MSU)建立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踝关节肿胀变化及炎症相关因子测定,评价异落新妇苷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通过血尿酸(U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测定,评价异落新妇苷抗高尿酸血症活性。结果异落新妇苷治疗显著降低了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5.7%以上,同时炎症因子IL-1β、IL-8、MCP-1、IFN-γ显著降低(P <0.05),并能有效的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异落新妇苷治疗显著降低了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 25.8%以上和XOD活性12.9%以上。结论异落新妇苷可以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实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抑制,并通过抑制XOD活性,降低血UA水平实现抗高尿酸血症活性。
张丽红邓子淳方佳李兰洲刘艳
关键词:痛风抗炎高尿酸血症
RNA干扰端粒酶活性对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i)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对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体外转录法设计合成4条针对hTERT基因的shRNA,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后经免疫荧光染色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一酶联免疫法(TRAP—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筛选出端粒酶沉默效果最佳片段即B链shRNA。以B链shRNA转染HeI。a细胞为实验组,转染无关siRNA的HeLa细胞为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纤维黏连蛋白(FN)上的铺展;CCK一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在FN上黏附;划痕实验评价细胞迁移;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铺展实验显示细胞接种到FN上30min时,对照组铺展细胞的比率为(31.3±7.9)%,而实验组铺展细胞的比率仅为(5.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后对照组和实验组铺展细胞的比率分别为(79.4±4.8)%和(26.3±6.1)%,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后两组所有细胞几乎均呈铺展状态。细胞黏附实验显示细胞在FN上黏附30rain时对照组细胞黏附率为(83.7±5.4)%,而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7.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显示实验组细胞24h迁移率为(27.1±6.2)%,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5.0)%。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显示在Matrigel胶上培养4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75.7±14.5和165.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使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表现为减低了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石英爱赵强张丽红王光兰于晓霞李玉林吴珊
关键词:HELA细胞RNA小分子干扰
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与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蛋白及其 m RNA在胃癌组织与胃癌细胞 BCG82 3中的表达特点 ,并探讨其对胃癌发展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侵袭实验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 ,对7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 BCG82 3,进行 MMP- 9、 MMP- 9m RNA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MP- 9蛋白及其 m RNA的表达均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BCG82 3细胞 MMP- 9蛋白及 m RNA染色均为阳性 ;MMP- 9抗体可使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移动能力下降。结论 :胃癌细胞自身具有产生与分泌 MMP- 9的能力 ,后者对肿瘤的浸润、转移具有促进作用。
王璐李玉林张丽红李一雷何旭刘湛
关键词:明胶酶B肿瘤浸润
高度同源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目前关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分离培养及扩增的方法尚未统一。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分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6/12在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手术切除的人腹部脂肪由吉林大学附属医院提供,提供者对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取腹部脂肪,去除结缔组织和血管,用0.1%Ⅰ型胶原酶37℃振荡消化60min,过滤后离心,将位于最下层的片状沉淀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条件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1×109L-1接种于6孔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孵箱内培养,待细胞接近80%~9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P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及成脂肪诱导。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免疫学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观察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呈漩涡状排列。P3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CD73,CD105,CD166,CD44及CD29阳性,而CD31,CD34,CD45及HLA-DR阴性;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增殖特点,83.81%细胞处于G0/G1期,仅16.19%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在接种后前2d处于生长潜伏期,第3~6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6天达峰值,以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进入生长平台期,平均五六天传代1次。成骨诱导2周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3d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分离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去除大体可见的血管与结缔组织可减少细胞污染;胶原酶浓度为0.1%和振荡消化时间为60min时,可使基质细胞和脂肪基质纤维成分有效分离,以及使胶原酶与组织得到充分接触,从而获得高度同源性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杨旭芳何旭张丽红孙梅徐红高云鹤李玉林
非肌细胞肌球蛋白Ⅱ重链在乳腺癌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确定乳腺癌中存在的非肌细胞肌球蛋白Ⅱ重链亚型;观察非肌细胞肌球蛋白Ⅱ重链亚型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非肌细胞肌球蛋白Ⅱ重链亚型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郝艳艳张丽红吴珊珊翟颖仙王医术
文献传递
探讨端粒酶及其相关组分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相关组分 (hTER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端粒重复扩增分析法检测 8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 ;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mRNA的表达。结果  5 8例乳腺癌中 4 9例端粒酶阳性 (84 5 % ) ,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 ;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阴性 ,7例乳腺增生症和 6例乳腺腺瘤中分别有 1例端粒酶阳性 ,与乳腺癌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为 6 7 2 % (39/ 5 8) ,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呈一致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和hTERTmRNA原位杂交检测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李伟李玉林张丽红吴珊
关键词:端粒酶乳腺肿瘤TRAPHTERT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