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2篇碳纤维
  • 2篇表面特性
  • 1篇原位复合
  • 1篇织物
  • 1篇韧性
  • 1篇柔韧性
  • 1篇上浆剂
  • 1篇湿热
  • 1篇炭纤维
  • 1篇涂层
  • 1篇涂层厚度
  • 1篇气相沉积
  • 1篇力学性能
  • 1篇耐湿热
  • 1篇耐湿热性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基
  • 1篇金属基复合

机构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中国航发北京...

作者

  • 5篇李阳
  • 3篇肇研
  • 1篇周春根
  • 1篇刘刚
  • 1篇杨喆
  • 1篇樊星
  • 1篇陈俊林
  • 1篇李龙
  • 1篇李烨
  • 1篇刘卫丹

传媒

  • 2篇材料工程
  • 1篇表面技术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耐环境涂层厚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018年
目的选用复合材料用耐环境涂层体系的最优厚度使用比例,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方法针对复合材料用底漆/面漆涂层体系,通过控制喷涂工艺将涂层的厚度控制转化为层数控制,设计4组不同层数的底漆/面漆涂层,对单层和多层复合材料用抗腐蚀涂层体系的柔韧性、附着力、冲击性能以及耐湿热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体系的柔韧性、附着力、耐冲击性能均有所降低。涂层通过隔绝水环境与复合材料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吸湿速率,具有较好的湿热防护性能,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耐湿热性提高。涂层体系的柔韧性、附着力、耐冲击性能以及耐环境性能与厚度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结论通过控制涂层单层厚度将厚度优化转变为层数优化,提出了一种有机涂层厚度优化的试验方案,并确定(1×2)厚度设计下涂层兼具较优的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
樊星李学宽李阳肇研熊瑜
关键词:柔韧性附着力耐湿热性
国产T800级炭纤维表面特性及其复合材料微观界面性能被引量:16
2014年
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方法表征了两种国产上浆/去浆T800级炭纤维的表面特性,并通过单丝断裂实验测试了单丝复合体系微观界面剪切强度(IFSS),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炭纤维表面特性对单丝复合体系微观界面性能及其耐湿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浆后炭纤维表面含氧活性官能团含量降低,粗糙度增加,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增大;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性能影响显著,尤其是破坏了纤维/基体间的化学键合作用,但去湿后部分界面性能可恢复。
罗云烽李阳肈研谢富原
关键词:复合材料上浆剂湿热
Nb-Si基原位复合材料表面包埋渗制备Si-Cr-Y共渗涂层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分别使用NH4Cl和CrCl3.6H2O两种不同激活剂时,各个共渗元素的卤化物蒸汽压分压的变化,得到了实现Nb-Si基原位复合材料上Si-Cr-Y三元包埋共渗的最佳条件。采用包埋共渗法在Nb-Si基原位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r-Y共渗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其相组成。结果表明:使用NH4Cl做激活剂,通过调整包埋渗料的成分,可以在适当的温度下实现Si-Cr-Y的三元共渗。当渗料成分为12Cr-6Si-0.75Y2O3-5NH4Cl-76.25Al2O3(质量分数)时,在1350℃可以实现Si-Cr-Y三元共渗。制备的涂层具有多层结构,分为外层、内层和明显的互扩散层。互扩散层的存在,表明涂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生长过程,伴随着Cr、Si、Y元素向基体内的扩散。涂层的主要成分由Cr2(Nb,Ti)、(Nb,Ti)5Si3和HfSi2组成,Y元素的添加起到了细化涂层的作用。
李阳周春根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金属基复合材料
国产CCF300碳纤维及其NCF织物的性能被引量:11
2014年
为牵引和推动国产碳纤维及其织物在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对国产CCF300碳纤维表面特性、CCF300 45°/-45°和CCF300 0°/90°两种非屈曲经编织物(NCF)的编织工艺性、铺覆变形性以及NCF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CCF300碳纤维表面物化活性较高;CCF300 0°/90°编织织物的编织工艺更稳定;NCF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与单向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当的力学性能,同时兼具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铺覆性和成型性,具备成为复杂形状预成型体的可行性。
李阳肇研刘刚李书乡李龙李烨
关键词:表面特性变形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国产800级碳纤维表面状态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复丝拉伸法、单丝拉伸法及单丝断裂法对3种国产800-12K碳纤维表面状态及其复丝拉伸性能、单丝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3种国产800级碳纤维表面均较为光滑,纤维的粗糙度为9-17nm,纤维表面含氧量较高且稳定,O/C在0.23~0.27之间;3种国产800级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相当,质量控制稳定,断裂伸长率为1.9左右,纤维与树脂基体匹配性较好;3种国产800级碳纤维单丝拉伸强度不稳定,纤维的表面化学活性对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影响显著。
刘卫丹陈俊林李阳杨喆肇研
关键词:复合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