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臣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交叉韧带断裂发生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实质部完全断裂各个部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8例ACL损伤并经关节镜探查确认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上、中、下三部分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损伤侧别、损伤机制和损伤时膝关节位置对断裂部位的影响。结果上、中、下三段断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8.21%(61/78)、20.51%(16/78)、1.28%(1/78)(P<0.05);不同年龄、不同损伤机制的患者发生ACL上段断裂的概率不同(P<0.05);性别、损伤侧、损伤时关节位置与ACL断裂部位不相关(P>0.05);与≥30岁相比,<30岁更容易发生ACL上段断裂,发生危险上升4.855倍(OR=4.855,95%CI:2.659~9.004,P=0.000);与非接触性相比,接触性发生ACL上段断裂的危险上升10.549倍(OR=10.549,95%CI:5.156~15.266,P=0.000)。结论 ACL实质部完全断裂近3/4发生在上段,1/4左右发生在中段,下段极少发生;断裂部位与年龄、损伤机制有一定关联。
- 孟小光史福东王雪臣崔泽军武强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 微创手术治疗O'Donoghue三联征30例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手术对O'Donoghue三联征(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修复成形、内侧副韧带断裂带线锚钉固定或可吸收线缝合。术后6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评估,并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3)h,术后引流量为(205±11.8)ml,除1例患者因卧床问题出现患部麻木胀痛以外,其余均保持较好的临床情况。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3.3%(28/30),其中优24例(80.0%),好转4例(13.3%),无效2例(6.7%);关节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28例(93.3%),2例因术后惧怕疼痛导致膝关节屈曲练习角度不足120°;术后遗留膝关节活动时疼痛2例。术后12个月后,30例患者均可进行正常的膝伸屈,且可通过膝伸屈以及外翻应力试验(0°和30°)检测。对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和Tegner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3、15.322,12.267、13.322,P<0.01)。结论对膝关节三联伤进行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将创伤降到最小,还可以在处理合并损伤的同时,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 刘仕杰史福东左金增武强王雪臣马海洋李长江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
-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水平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并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骨桥蛋白(O PN)、CD4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7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腘绳肌腱(股薄肌腱以及半腱肌腱)进行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Kofoed评分,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血清CD44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Kofo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8.47±5.35vs.88.42±5.27,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8.47±5.35vs.73.42±5.27,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O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43±4.41vs.15.37±4.36,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CD4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68.75±35.41vs.245.37±32.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能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血清骨桥蛋白(OPN)、CD44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魏威王雪臣马海洋王力兴
- 关键词: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血清骨桥蛋白
- 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及移植物磁共振成像形态学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后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的术后疗效及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L断裂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I组)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修复ACL,20例(Ⅱ组)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修复ACL。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进行Lachman试验及Lysholm评分,比较2组患者疗效;术后6周和3、6、9、12个月进行MRI检查,动态观察2组移植物MRI信号变化。结果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Lachman试验评估等级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Lachman试验评估等级均明显好于术前,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Ⅰ组:(71±6)、(85±4)、(89±6)分比(47±5)分;Ⅱ组:(74±8)、(86±3)、(90±6)分比(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周和3、6、9、12个月自体移植物在愈合过程中MRI表现基本类似。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及移植物韧带化MRI形态学变化无明显差异。
- 刘仕杰史福东王雪臣崔泽军武强钟洪波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腓骨长肌腱磁共振成像
- 探讨肺癌骨转移早期预警模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早期预警模型的临床分析。方法 SA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依据入院时间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312例,其中已经确诊为肺癌骨转移患者162例作为试验组(A组),未发生肺癌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NTx、ICTP、BALP、CEA、NSE、CYFRA21-1)的水平及差异,然后运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各预测模型的血清标志物组合,再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各组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标志物NTx、ICTP、BALP、CEA、NSE、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NTx、ICTP、BALP及CYFRA21-1该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型的早期预测模型效能最佳。结论 NTx、ICTP、BALP及CYFRA21-1组合模型对肺癌骨转移具有早期预测的临床意义。
- 崔泽军吴琼马海洋王雪臣张明明张勇王志武
-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血清标志物预警模型
- 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方法 2000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45例手术。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块上准确确定钻孔位置,钢丝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块上的钻孔及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5个月;膝关节活动正常41例,受限4例,但超过90;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均为解剖复位。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 史福东左金增刘仕杰张勇刘田虹武强王雪臣徐亚青李长江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胫骨髁间棘骨折
-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肺癌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及血清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与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发生肺癌骨转移(转移组)、无骨转移组(未转移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组60例。检测3组肿瘤标志物及骨代谢(BALP、ICTP、NTx)水平。根据ROC曲线评估肺癌骨转移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转移组NTx、ICTP、BALP、NSE、Cyfra21-1CEA水平较未转移组高,且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P<0.05);转移组的6项指标阳性率较未转移组高(P<0.05);CEA、NSE水平在不同组织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腺癌中最高,NSE在小细胞肺癌中最高(P<0.05);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NTx、ICTP、BALP、CEA、Cyfra21-1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NTx、ICTP、CEA、NSE与骨转移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6项标志物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肺癌骨转移的AUC(95%CI)为0.934(0.879~0.970),高于单项指标预测效能。结论血清骨代谢指标(NTx、ICTP、BALP)及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水平与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6项联合检测预测肺癌骨转移的效能较高。
- 崔泽军吴琼马海洋王雪臣张明明张勇王志武
-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
- 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围术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n=41)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HAMA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膝关节恢复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 刘田虹史福东闫少茹王雪臣孟小光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心理干预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ramp损伤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纵行破裂(ramp损伤)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对Fast-fix缝合术和半月板切除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10年11月到2012年12月ACL断裂合并ramp损伤130例患者,其中76例行ACL重建并ramp损伤的Fast-fix缝合术(半月板缝合组),54例行ACL重建并ramp损伤的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切除组)。术前术后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对所有患者实行12~24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 1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20个月。半月板缝合组中,60例可满足日常的正常活动,且在患膝前、后抽屉试验、伸膝0°位外翻应力试验及lachman试验结果均呈阴性;伸弯膝能力检测可见伸膝范围为0°~2°,屈膝范围为120°~140°;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78.9%;仅15例(19.7%)患者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有改善,余均无变化。半月板切除组中,仅有21例患者可满足日常运动,但与缝合组相比,恢复程度较差;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无1例恢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38.9%。半月板缝合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半月板切除组(P〈0.01)。结论 ACL断裂合并ramp损伤的治疗,早期行ACL重建可提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治疗ramp损伤的有效手术方式是Fast-fix缝合术。
- 左金增史福东刘仕杰王雪臣马海洋刘田虹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断裂
- Ⅰ期与Ⅱ期手术治疗伴内侧副韧带断裂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比较伴内侧副韧带(MCL)断裂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Ⅰ期与Ⅱ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伴MCL断裂的ACL损伤患者89例,按手术时机分为Ⅰ期组45例和Ⅱ期组44例。Ⅰ期组患者早期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术与MCL止点撕脱点固定,Ⅱ期组先制动4~6周后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术。观察2组手术优良率,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Lysholm、Tegner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轴移试验结果、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患侧与健侧屈膝功能、步行时平衡及步态,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Ⅱ期组术后12个月优良率[95.45%(42/44)]高于Ⅰ期组[80.00%(36/45)](P<0.05)。Ⅱ期组术后6、12个月IKDC、Lysholm、Tegner评分均高于Ⅰ期组,Lachman试验0级、轴移试验0级患者占比高于Ⅰ期组(P<0.05);Ⅱ期组术后6、12个月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0~5 mm患者占比高于Ⅰ期组,患侧与健侧屈膝差0°患者占比高于Ⅰ期组(P<0.05)。Ⅱ期组患侧步长、单腿支撑期、前足最大压力、足跟最大压力高于Ⅰ期组,足偏角小于Ⅰ期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期手术治疗伴MCL断裂的ACL损伤患者效果确切,能改善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庞龙王雪臣王硕李丁丁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