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春梅

作品数:23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地震
  • 6篇M
  • 5篇地震序列
  • 5篇震级
  • 5篇S波
  • 5篇S波分裂
  • 4篇余震
  • 4篇快波偏振方向
  • 3篇震源
  • 3篇台网
  • 2篇地壳
  • 2篇地震震源
  • 2篇余震序列
  • 2篇震级偏差
  • 2篇矩震级
  • 2篇各向异性
  • 2篇编程
  • 2篇编程实现
  • 2篇S7
  • 2篇FORTRA...

机构

  • 2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23篇黄春梅
  • 14篇王宇航
  • 12篇吴朋
  • 10篇苏金蓉
  • 6篇蔡一川
  • 5篇魏娅玲
  • 3篇段云歌
  • 3篇李兴泉
  • 3篇蒋波
  • 3篇唐淋
  • 3篇唐涛
  • 2篇管勇
  • 2篇李大虎
  • 2篇陈天长
  • 2篇傅莺
  • 2篇康萌
  • 2篇谢江涛
  • 1篇杨志高
  • 1篇林向东
  • 1篇宫悦

传媒

  • 10篇四川地震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中国地震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大川断裂以西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一致;位于荥经断裂附近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该断裂走向一致.快波偏振优势方向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主震前位于地震破裂区附近的TQU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均呈NE向;主震后TQU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则不突出,反映出芦山地震主震前快波偏振方向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主震后受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各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为1.25—5.40ms/km,在余震覆盖密集区域,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均大于3.0ms/km,反映出震源区的各向异性程度较强.芦山主震后,各台站的延迟时间随时间变化持续减小,反映出震源区地壳应力随余震活动逐渐减小.
吴朋陈天长赵翠萍苏金蓉杨建思黄春梅刘莎李兴泉
关键词: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各向异性
2013年四川芦山M_S 7.0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Hypo2000+HypoDD联合定位方法,基于35个科考台站和四川测震台网记录资料,对2013年6月25日至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芦山M_S 7.0地震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EW、NS和UD向平均误差分别为0.141 km、0.143 km、0.147 km,平均到时残差0.066 s,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8—18 km。定位结果显示,芦山地震余震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邑—名山断裂和双石—大川断裂之间,沿SW方向,长度约40 km。
段云歌吴朋黄春梅
震相到时提取程序的编写及应用
2016年
汶川、芦山及康定地震以后,随着流动台站、科考台站的架设,四川地区获得了海量的地震观测信息。在基于震相观测的数据中,准确的震相到时参数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通过Fortran编程实现了从震相报告phase文件中批量提取直达波类(Pg、Sg)、折射波类(Pn、Pb、Sn、Sb)、反射波类(Pm P、Sm S)等震相的震中距和地震波到时数据,采用数据拟合方法检验震相判读的准确度,同时也为后续进行反演速度模型初值的选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黄春梅罗勇杨远康萌蒋波王宇航郑昭
关键词:FORTRAN震中距数据拟合
九寨沟7.0地震余震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2018年
根据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九寨沟7.0地震余震波形,通过扣除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的影响,恢复3.0≤M_L≤5.0中小余震的震源谱,采用ω~2震源模型拟合震源谱后,利用Brune的圆盘模型计算得到81次余震震源参数,对这些震源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彼此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余震应力降存在分段特征,SE段应力降值分布范围为1.0~5.0 MPa;NW段应力降值分布范围为0.5~10.0 MPa;中段应力降值分布范围为1.7~8.5 MPa。地震矩、矩震级与近震震级M_L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康萌蔡一川黄春梅王宇航蒋波唐涛
关键词:震源参数地震矩矩震级应力降
新震级国家标准在四川台网的应用——宽频带面波震级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国内2009—2016年间的217次地震事件,重新测定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面波震级M_S和部分矩震级M_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M_S与M_(S(BB))差值分布为-0.1~0.6,其中97%的地震M_S较M_(S(BB))偏大,通过正交回归分析,M_(S(BB))较M_S系统偏小0.27左右;(2)M_W与M_S差值为-0.8~0.35,其中M_W与M_S差值在±0.3以内的地震数约为74%,由正交回归分析4.0≤M≤8.0时M_S整体偏大,且偏差值随着震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偏大范围为0.1~0.4之间;(3)M_W与M_(S(BB))差值分布为-0.5~0.55,差值在±0.3以内地震占87%,正交回归分析出4.0≤M≤5.0时M_W较M_(S(BB))偏大,偏大范围为0~0.13,而5.0≤M≤8.0时M_W较M_(S(BB))偏小,偏差值均在0.23以内。总体来说,相较于M_S,M_(S(BB))与M_W的偏差更小,M_(S(BB))更接近地震矩震级M_W,更能准确评估地震震级。
黄春梅苏金蓉唐淋魏娅玲吴朋王宇航
四川测震台网M_(L)震级特征研究
2023年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_(L)≤5.5的36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集中于-0.5~0.5;单台M_(L)震级偏差沿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分区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即川西高原地区台站M_(L)震级偏小及四川盆地台站M_(L)震级偏大特征;从ML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来看,当震中距<150 km时,单台测定的M_(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小,当震中距≥20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大。
黄春梅罗勇魏娅玲王宇航
应急流动观测组网技术在康定6.3级地震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以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6.3级地震后开展应急流动观测为例,描述了在应急流动观测组网中,如何应对震区高原环境,完成4个流动台选址架台、快速组网、运维保障;并通过对流动台址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分析计算,获得的台基达Ⅱ或Ⅲ级环境地动噪声水平,余震微小震检测能力与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改善。流动台网运行期间,提高了震区监测台站覆盖面,记录到了大量余震微小震,加密台站对震区定位精度提升了量级,震源深度、震级更加准确。结果表明:一旦大震发生后,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流动观测是必要的,而完成好一次大震后快速有效的应急流动监测,必须综合考虑震区地域环境、人员配备、预案选择、通信条件、设备可靠诸多因素与运维保障,采用固定与流动台联合组网方式,应急流动发挥效益最佳。
谢江涛林丽萍赵敏黄春梅李荪海
关键词:组网技术
2014年四川梓潼地震序列剪切波分裂特征
2016年
2014年7月29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连续发生了2次帆4.9和Ms4.6级的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07月30日到10月15日梓潼地区2个流动地震台站和1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这2次地震的地震波形数据,针对地震波的剪切波分裂现象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这2个地震观测台站的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参数,这些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域内地壳应力状态,地震波的分裂均表现出了两个优势方向,而且这两个优势方向与地震活动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慢波延迟时间参数为1.79-2.83ms/km。
吴朋苏金蓉陈天长黄春梅王宇航李兴泉蔡一川唐涛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
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SAC到EDAS数据格式的转换被引量:1
2015年
"4·20"芦山7.0级大地震以后,随着科考台站的架设,从该地区台阵获得了海量的地震信息。本文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将SAC格式的地震单台波形数据进行自动截取并转换为港震EDAS格式的地震事件数据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如研究区域S波分裂、泊松比分布以及地壳流分布空间和流动方式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春梅王宇航吴朋蔡一川李兴泉唐涛
关键词:C语言SAC数据格式转换
四川省地震超快速报系统试运行评估
2020年
2016年,四川测震台网部署JOPENS地震超快速报系统。2017年3月20日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统计分析产出的地震数据,发现震级、震中位置等出现偏差,并存在漏报、误报等现象。选取地震的第1次和最后1次自动定位结果,与传统的人工速报和地震编目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地震超快速报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地震超快速报系统总体运行稳定,定位精度低于人工速报,速度和精确度与地震台站分布密切相关;与传统的人工速报相比,超快自动速报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可在地震发生后几秒至几十秒内自动确定地震三要素,地震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满足超快速报要求。
管勇王宇航史丙新蔡一川吴朋黄春梅
关键词:地震编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