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娟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凝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机制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息肉
  • 1篇镇痛
  • 1篇十二指肠
  • 1篇鼠肝
  • 1篇注射
  • 1篇钛夹
  • 1篇胃溃疡
  • 1篇胃十二指肠
  • 1篇息肉
  • 1篇纤维化
  • 1篇联合注射
  • 1篇罗通定
  • 1篇内镜
  • 1篇康复
  • 1篇康复新
  • 1篇溃疡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迪菲特药...

作者

  • 5篇杨娟
  • 3篇周琦
  • 1篇但自力
  • 1篇陈念钧
  • 1篇王渝
  • 1篇许琮
  • 1篇徐胜南
  • 1篇杨玉珍
  • 1篇赵秋
  • 1篇熊星
  • 1篇欧艳
  • 1篇杨杰
  • 1篇彭丽萍
  • 1篇彭思思
  • 1篇王敏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恶性黑色素瘤胃十二指肠转移1例被引量:5
2013年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转移到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相对少见且易造成误诊.为了探讨此种疾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脉络膜恶性MM消化系转移的病例,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因此,原发灶切除后临床医生要做到定期随访同时加强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的认识.
许琮赵秋杨娟王渝彭思思周琦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罗通定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罗通定是我国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研发的第一个神经性药物,在国内药物研发进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其具有镇痛及助眠等多种作用。本文简要综述罗通定的药理机制、适应证、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充分探讨该药的临床价值和前景,以期为医药开发、临床用药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邱月杨霄杨娟
关键词:罗通定镇痛
发生于胃溃疡基底的增生性息肉1例
2013年
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少见病例,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初次胃镜提示为溃疡,经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佳,继而病灶溃疡基底发生隆起性病变,怀疑恶性可能,但多次胃镜下取活检病理不支持.病变最终经外科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增生性息肉伴溃疡.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类似病例的认识,避免误诊.
杨娟杨玉珍但自力陈念钧周琦
关键词:增生性息肉胃溃疡
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电凝或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电凝或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73例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内镜下电凝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与观察组的100.0%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即时止血率为97.2%,略低于观察组的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1.7%,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7.3%,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电凝止血失败,再用钛夹止血失败后转外科手术治疗,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经再次注射康复新后成功止血。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呕血,经再次内镜下检查发现是由于钛夹脱落造成,经钛夹再次治疗后成功止血。结论对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电凝或钛夹联合注射康复新治疗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止血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杨杰欧艳杨娟熊星
关键词:出血内镜电凝钛夹康复新
阿魏酸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索阿魏酸钠对胆管结扎所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胆管结扎方法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胆管结扎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组、胆管结扎后阿魏酸钠治疗组.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 B I 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 l u t a m y l transferase,γ-GGT).称取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重量并计算肝指数.阿魏酸钠治疗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影响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肝脏HE染色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积分吸光度值(integrated absorbance,IA)等综合评定.结果:用阿魏酸钠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较治疗前并无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7.83%±0.57%vs4.05%±0.17%,P<0.01);治疗组大鼠的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减低(7.08%±0.68%vs7.83%±0.57%,P<0.05).病理观察提示,治疗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破坏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模型组大鼠肝脏α-SM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13224.74±45518.79 vs 4197.80±1364.97,P<0.01);经过阿魏酸钠处理后的治疗组大鼠肝脏α-SMA的表达量有所减低(46451.65±15600.56 vs 113224.74±45518.79,P<0.05).结论:阿魏酸钠对胆管结扎所致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杨娟徐胜南王敏彭丽萍周琦
关键词:阿魏酸肝纤维化Α-SM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