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 动态研究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活性、D -二聚体 (D -D)含量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4 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 7天、14天、2 8天及 4 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 pA活性及D -D水平 ,并进行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 ,D -D含量显著增加并随着病情改善而有所恢复 ,二者动态变化量愈大 ,病情改善程度愈明显。结论 血浆t -pA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病因之一 ,D -D含量增高是血栓溶解标志 ,动态观察二者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指标之一。
- 王元业王峰李林文巩力胡屹伟郭洪志
- 关键词:脑梗死T-PAD-二聚体
-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改变观察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刘建王峰
- 关键词:高压氧血液流变学脑血栓
- 血液灌流中不同首剂肝素剂量对血小板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首剂肝素在血液灌流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50例行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按首剂肝素剂量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A组)、2/3标准剂量组(B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液灌流后血小板减少情况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病发生率(30%)高于A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剂肝素为2/3标准剂量时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性疾病及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均较高,标准剂量为血液灌流首剂肝素的最佳剂量。
- 刘建王峰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液灌流
- 枣庄市区老年痴呆知晓率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初步了解枣庄市区老年性痴呆的患病情况及知晓率状况。方法双阶段法:(1)筛查阶段:采用整群抽样办法,应用痴呆简易智能状况量表(MMSE)筛查枣庄市区五个街道60岁以上居民老年痴呆患者。(2)临床诊断和评估阶段:痴呆诊断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或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一10),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对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性痴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对结果应用PEMS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按街道社区抽取1500例,AD患者77例,患病率5.13%。在对市区进行老年性痴呆知识调查中发现老年性痴呆的知晓率仅为6.46%。结论调查显示枣庄市区60岁以上老人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5.13%,其发生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而受教育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低于其他正常老人;市区居民对老年性痴呆的知晓率非常低。
- 王峰徐娉朱思慧张士亮屠楠
- 关键词:老年痴呆知晓率流行病学
- 神经性肌强直2例报告
- 2004年
- 王峰王元业储和平
- 关键词:神经性肌强直肌电图体征
- 脑挫伤患者CT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刘慧敏王峰
- 关键词:脑挫伤CT
- 再生和发育不良结节与小肝癌的影像学研究
- 刘慧敏李书鹏王士信孙明丽王峰
- 肝细胞癌患者大多有肝硬化及慢性乙肝病史,很多研究认为在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再生结节可能是第一步,然后经过发育不良结节而演变为早期肝细胞癌。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应用目前较先进的CT、MR、...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肝癌影像学
- 78例青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体会
- 2002年
- 李广贺王峰
- 关键词:青年人结核性胸腔积液
- 无症状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40例SBI病人、40例脑梗死(CI)病人、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TNF-α含量。结果SBI组和CI组血清hs-CRP(8.86mg/L±0.86mg/L、16.32mg/L±1.88mg/L)及TNF-α(1.92ng/mL±0.73ng/mL、2.56ng/mL±0.91ng/m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I组血清hs-CRP和TNF-α含量亦显著高于SBI组(P<0.05)。SBI组内,病灶数目多者的血清hs-CRP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病灶数目少者(P<0.05)。血压观测值越高,腔隙性梗死灶数目越多,未服降压药者较正规降压治疗者梗死灶数量明显增多。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的小血管病变;hs-CRP、TNF-α水平与脑缺血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
- 李林文王峰胡屹伟
- 关键词:无症状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 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40例SCI、40例脑梗死(CI)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TNF-α含量。结果:SCI组和CI组hs-CRP含量分别为(8.86±0.96)和(16.32±1.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0.56)mg/L(P<0.01),CI组hs-CRP含量亦显著高于SCI组(P<0.05);SCI组和CI组TNF-α含量分别为(1.92±0.73)和(2.56±0.9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0.42)ng/mL(P<0.01),CI组TNF-α含量亦显著高于SCI组(P<0.05)。在SCI患者中,梗死灶数>2个组(n=19)hs-CRP为(9.45±0.97)mg/L,显著高于梗死灶数≤2个组(n=17)的(7.21±0.75)mg/L(P<0.01),两组TNF-α含量分别为(1.97±0.83)和(1.66±0.56)ng/mL,无显著差异。血压测定值越高,腔隙性梗死灶数量越多,未服降压药者梗死灶数量显著多于正规降压治疗者(P<0.05)。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变;hs-CRP和TNF-α水平与脑缺血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腔隙性SCI最常见的病因,未降压治疗的重度高血压更易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从预防再发的角度看,对SCI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高血压患者应尽早正规服用降压药。
- 李林文王峰王元业胡屹伟
-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