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伟山

作品数:34 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媒体
  • 5篇社会
  • 5篇网络
  • 4篇新媒体
  • 4篇新闻
  • 4篇网络群体
  • 4篇互联
  • 4篇互联网
  • 3篇新闻传播
  • 3篇新闻传播学
  • 3篇学术
  • 3篇政治
  • 3篇中国网络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网络群体事件
  • 3篇网络事件
  • 3篇联网
  • 3篇互联网治理
  • 3篇访谈

机构

  • 2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0篇清华大学
  • 5篇康奈尔大学
  • 5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悉尼科技大学
  • 1篇政治学院
  • 1篇中国国际广播...
  • 1篇宁波诺丁汉大...
  • 1篇塔斯马尼亚大...
  • 1篇澳大利亚迪肯...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作者

  • 29篇苗伟山
  • 4篇朱鸿军
  • 4篇隋岩
  • 3篇贾鹤鹏
  • 1篇周逵
  • 1篇张志安
  • 1篇张化冰
  • 1篇邱林川
  • 1篇孟威
  • 1篇赵康
  • 1篇盛阳
  • 1篇孙皖宁

传媒

  • 5篇国际新闻界
  • 3篇新闻知识
  • 3篇新闻记者
  • 3篇青年记者
  • 2篇新闻大学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国记者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新闻界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科普研究
  • 1篇中欧商业评论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理论、本土实践与现实情怀——2014年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5年
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梳理了西方的学术谱系脉络:社会冲突视角、社会运动视角、公民参与视角和传播学视角。在学术实践上,文章总结了2014年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类型上体现了多元化视角和多学科对话的发展趋势;研究话题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等话题有所下降,而环保事件、政府公权和社会矛盾则持续热门;在理论和方法上,学者们开始尝试不同理论视角的解读,方法上量化和混合的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最后,文章比较了中西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差异,强调在全球视野和本土实践中互动中现实情怀的重要性。
隋岩苗伟山
关键词:网络群体事件本土化
虚拟现实综艺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路径被引量:3
2023年
综艺节目在新技术的助力下,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表现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观众需求、综艺节目制作和节目传播与营销是其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综艺节目在受众、内容、技术和传播层面的创新为切入点,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
袁宏舟苗伟山
关键词:沉浸性综艺节目虚拟现实媒体融合
微信点赞与职场关系:小红心带来的职场困扰
2023年
利用微信维系同事关系似乎成为职场人士的必修课。随着点赞成为职场风行的轻社交方式,小小的点赞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与困扰。例如面对同事对领导齐刷刷的感恩点赞,你是否有保持队形的压力?明明关系挺好的同事,对别的同事凡帖必赞,却各音给你一个小小的红心?如何理解每个单位总有一两个点赞狂魔,总能第一时间给所有人点赞?不给领导或者同事点赞会给同事关系甚至职业发展带来影响吗?
朱鸿军苗伟山
关键词:职场人士社交方式同事必修课
从约会软件到直播平台:陌陌的社会建构分析
2022年
科技的发展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推动,而是处于一系列的“选择和变异的交替过程”。本文以在中国流行的陌陌约会软件为例,重点检阅了这个数字化的亲密关系基础设置在三个阶段的转型过程与动态机制:陌生人社交、兴趣社交和直播平台。在实证层面,本文强调了陌陌持续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设计、功能和市场定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监管,这凸显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快速迭代的发展模式。在理论层面,本文以科技的社会建构为主体视角,同时纳入政治经济和文化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丰富了分析数字化平台的理论工具箱。
苗伟山许建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现状、发展与挑战被引量:18
2020年
英文学术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动机,紧接着重点分析了英文期刊走出去的机制路径。最后基于一个全国性问卷的数据分析,辨识出了影响我国英文期刊发展的三大类十二种因素。本研究回应了当下关于英文学术期刊的热点关注,期待促进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丁以绣苗伟山
关键词:编辑出版中国学术
网络事件:学术取向与现状趋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杨国斌教授访谈录被引量:3
2015年
中国的网络事件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杨国斌教授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在这篇访谈中,杨国斌教授结合学术理论与现实,总结了中国网络事件的主要类型,并强调事件和现实生活的共鸣性、议题属性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的互动这三大特征。同时,通过对学术研究的不同路径和观点的梳理,提倡历史性、比较性和互动性的研究取向。最后,反对将线上/线下、话语/行动割裂对立的观点,并提倡回到具体社会情境的"深描"式研究。
苗伟山
关键词:网络事件
互联网治理:全球脉络与本土挑战
2017年
互联网治理是当下全球热门议题,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网络经济和信息治理等众多内容。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空间的重要力量,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互联网秩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既有的治理体系有深入了解和反思。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汪炳华教授于2016年当选国际传播学会的主席,成为新闻传播学顶级学术组织的首位亚洲主席。他的研究专长集中在互联网政策法规和治理,在这个领域积累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本次访谈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这个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历史发展、组织关系、相关争议性话题以及中国在此全球脉络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苗伟山汪炳华盛阳
关键词:互联网治理
2015年中国网络事件研究概述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从政府治理、主体行动、话语分析和情感四个方面梳理了2015年网络事件的学术成果。研究发现,网络事件的研究已逐步摆脱对热点和重大事件的追逐,一方面过去被遮蔽和忽略的盲点逐渐进入研究视野,另一方面学者们更深入地探索事件背后行动和结构的张力。
苗伟山隋岩
关键词:网络事件网络治理网络话语
新媒体与网络群体性事件——访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被引量:5
2015年
新媒体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作用在于:新媒体对于社会和政府的双向赋权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网络形成的虚拟关系在社会抗争中的作用还有待研究;媒体表面的多元化和信息自由表达,有可能导致言论和观点的极端化,这并不利于理性的沟通和问题的解决。很多变动的因素在互动中共同塑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未来的研究应该避免新媒体中心论或媒体决定论。
苗伟山
关键词:网络事件政治体系新媒体赋权
是“人”的新闻,还是“数据”的新闻?——对话全美新闻俱乐部与新闻研究院原主席Rick Dunham被引量:3
2014年
在全美新闻俱乐部与新闻研究院原主席、《休斯顿记事报》原驻华盛顿总编、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联合主任Rick Dunham看来,数字新闻为传统新闻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但很多人却为了数字而数字,忽略了新闻的本质。最大的一个潜在危险就是新闻变成了数据的新闻,而不是人的新闻,新闻变成了数据本身。在获取数据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新闻伦理标准?在数据分析加工中,有哪些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失误的数字新闻会带来哪些问题,又该如何避免?
苗伟山许有泉
关键词:数字新闻媒体转型新闻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