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硕
- 作品数:30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LZF-RARα融合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1997年
- 构建了8个PLZF-RARα融合基因突变体.用“滞后”胶实验证实PLZF-RARα与PML-RARα一样,亦能以同二聚体的形式结合到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上,且PLZF的POZ结构域介导PLZF-RARα同二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但两者与RARE的结合类型存在差异,在DR5G,PML-RARα的结合强度大于PLZF-RARα;而在DR5T,则是PLZF-RARα强于PML-RARα.进一步工作证实PLZF-RARα能与RXR形成异二聚体,并产生4种复合物.用免疫沉淀法发现PLZF-RARα亦能与PLZF形成异二聚体,而且也是通过POZ结构域介导PLZF-RARα和PLZF异二聚体的形成.同PML-RARα一样,PLZF-RARα对RARE的结合反应亦受维甲酸调控.
- 董硕朱军况少青王振义陈赛娟陈竺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
- 用多种特异性基因标志跟踪检测儿童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以T细胞受体(TCR)γ、TCRδ、IgH基因的V-(D)-J结合部N顺序三种克隆特异基因标志;SIL-TAL-1、HRX基因相关的融合基因和bcr/ab1融合基因作为肿瘤特异标志,对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完全缓解后的微量残留病(MRD)作系统的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小儿ALL缓解后均存在MRD。6个月内复查的12例ALL中6例(50%)在缓解6个月内MRD测定阴性,18例(78.3%)在12个月内、19例(82.6%)在24个月内MRD测定阴性。若持续MRD检测阳性或由阴性转阳性则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检测的灵敏度是10-2~10-6。提示白血病MRD的跟踪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顾龙君况少青董硕董硕叶裕春薛惠良蒋慧陈竺薛惠良景虹张宇舟陈赛娟姚惠玉陈竺谢竞雄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急性儿童基因标志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及其用于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的研究被引量:4
- 1996年
- 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65例进行抗原受体(TCRγ、TCRδ、IgH)基因重排和肿瘤融合基因(SIL-TAL-1、bcr/abl、HRX)转录本的研究,发现96%的患者存在至少一种上述基因标记,对其中23例具有连续3次以上送检骨髓标本的患者进行微量残留病(MRD)检测。杂交试验显示,MRD可检出的敏感度在以肿瘤融合基因为标记的患者为10-4~10-6,在以抗原受体V-(D)-J结合部顺序为探针的患者为10-2~10-5。文中就选用多种基因标记,对ALL患儿进行有步骤、多方位筛查特异标记基因,并对同一患儿采用不同基因标记作MRD跟踪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予以讨论。
- 况少青顾龙君董硕董硕黄秋花李筱骏徐羽中叶裕春蒋慧景虹王玉龙蒋慧顾梅榆陈赛娟景虹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微量残留病基因重排
-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IL-TAL-1融合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TAL-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1p32。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25%的患者该基因5’端发生丢失(约100kb),与SIL基因5’端相融合,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我们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SIL-TAL-1融合基因转录本。在17例T-ALL中4例检测到该融合mRNA,并证明该转录本由SIL基因第1外显子与TAL-1基因第3外显子拼接而成。对该法的敏感度测定显示,可从10 ̄6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并在2例缓解期标本中检测到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此外,对3例有融合转录本患者的DNA进行PCR检测发现,其TAL-1基因5’端丢失的位点相同,均为Tal ̄(d1)重组。可见,TAL-1基因的改变是T-ALL一个有用的克隆标志,为其诊断和残留白血病检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 黄薇董硕顾龙君黄秋花曹琪李筱俊王振义陈赛娟陈竺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融合基因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T细胞受体δ基因Vδ2-Dδ3及Dδ2-Dδ3重排结合部顺序的研究
- 1995年
- 为了探讨中国人T细胞受体(TCR)δ基因的V-D-J结合部顺序(N顺序)的组成,及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重组规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46例ALL标本进行了TCRδ基因重排的研究,发现16例患者出现T细胞受体δ基因不完全重排,其中13例为Vδ2-(D)-Dδ3重排,3例为Vδ2-(D)-Dδ3合并Dδ2-Dδ3重排。进而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这16例ALL标本TCRδ基因重排结合部进行了分析,证实由于Vδ2或Dδ2的3'端和Dδ3的5'端碱基缺失、部分Dδ1或Dδ2顺序存在、N顺序的插入以及未发生缺失的Vδ2,Dδ2或Dδ3编码顺序端P核昔酸的非随机插入,使得每例患者的结合部顺序均存在高度个体特异性。此外,对N顺序碱基成份的分析表明,其脱氧鸟嘌呤和脱氧胞嘧啶含量大于70%,而脱氧腺嘌呤和脱氧胸腺嘧啶小于30%,说明碱基插入并非完全随机。本文结果提示TCRδ基因重排是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其结合部顺序的测定,可作为检测ALL患者微小残留病变的特异性克隆标志。
- 况少青董硕顾龙君谢竞雄张宇舟王鸿利王振义陈竺陈赛娟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PCR
- 两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融合维甲酸受体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就配基-受体、受体-DNA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等方面,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维甲酸受体α(PLZF-RARα)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受体-DNA结合分析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和结论:PML-RARα与PLZF-RARα融合蛋白有相似的配基结合亲和力;两者都能以同二聚体形式结合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s);都能与维甲类X受体(RXR)结合,提示PML-RARα和PLZF-RARα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中有共同的分子基础。但是,两者在某些特性方面又有所不同,如:PML-RARα和PLZF-RARα结合RAREs的相对强度有所差异;两者在与RXR形成复合物的行为以及亚细胞定位方面亦不尽相同;尤为重要的是,两者可分别通过与PML和PLZF形成异源复合物而阻断PML和PLZF蛋白质所介导的不同调节途径。因此,PML-RARα与PLZF-RARα之间的这些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伴t(11;17)的APL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耐药的原因。
- 仲豪杰董硕朱军陈国强江旭峰夏宗勤易宁育王振义陈赛娟徐也鲁陈竺
- 关键词:维甲酸受体Α粒细胞性白血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T细胞受体γ基因V-J结合部顺序的研究
- 1994年
- 本文应用T细胞受体γ基因的V_γ和J_γ引物对一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标本进行了DNA多聚酶链反应(PCR)的研究,应用不对称PCR以及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18个中国人ALL细胞的TCR_γ基因V-J结合部区域(N顺序),在中国人ALL中首次证明了TCR_γ基因的N顺序确实是克隆特异的。进一步,依据已经测序的N顺序,我们合成了几个白血病克隆特异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对4例ALL进行了微小残余病变(MRD)的研究,显示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1—0.01%。
- 董硕黄薇童建华王振义陈赛娟陈竺顾龙君李筱俊谢竞雄
- 关键词:白血病T细胞受体ALLΓ基因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受体δ基因不完全重排的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应用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δ基因重排的研究,并获得了3个ALL患者TCRδ基因的V-(D)-D结合部顺序(N顺序)。证明ALL,特别是B细胞ALL中,TCRδ基因不完全重排的发生率比较高,最常见的两种重排类型为Vδ_2-(D)-Dδ_3和Dδ_(1/2)~Dδ_3。δ基因的不完全重排是早期淋巴分化调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δ基因V-(D)-J结合部的N顺序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作为检测ALL微小残留病变的特异性克隆标志。
- 张宇舟况少青顾龙君储迅涛王振义陈赛娟陈竺王鸿利邵慧珍董硕
-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受体基因基因重排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5号染色体断裂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克隆了1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断裂点,发现位于17号染色体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一个被命名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的转录单位发生融合,继而克隆并定序该基因的部分区域,并分离一组分子探针,在36例APL患者中检测出33例有PML基因重组,其中24例的15号染色体断裂点丛集于一个4.4kb的区域,称为PML^(ba-1),9例的断裂点位于PML^(ba-1)上游一个6.5kb的区域,称为PML^(ba-2),这两种不同分子重排是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董硕童建华黄薇陈赛娟陈竺王振义耿解萍戚正武
- 关键词:APL染色体易位白血病分子生物学
- 维甲酸、维甲酸受体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3
- 1996年
- 维甲酸、维甲酸受体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董硕综述陈竺王振义审校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一类衍生物,80年代末,Huang等[1]发现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成熟并使它们失去增殖能力,从而在临床上取得缓解,完全缓解率达...
- 董硕陈竺王振义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