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玉兰

作品数:77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绿茶
  • 9篇茶叶
  • 8篇茶粉
  • 7篇抹茶
  • 7篇红茶
  • 6篇食品
  • 6篇速溶
  • 6篇速溶茶
  • 5篇多酚
  • 5篇茶多酚
  • 5篇茶酒
  • 5篇茶树
  • 4篇淀粉
  • 4篇酸牛乳
  • 4篇牛乳
  • 4篇贮藏
  • 4篇香气
  • 4篇货架期
  • 4篇茶制品
  • 3篇蛋白

机构

  • 75篇中华全国供销...
  • 6篇浙江经贸职业...
  • 5篇江南大学
  • 4篇泸州老窖股份...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浙江省浦江县...
  • 2篇浙江冠素堂食...
  • 1篇浙江正德和食...
  • 1篇浙江茗皇天然...

作者

  • 75篇蒋玉兰
  • 55篇张士康
  • 54篇朱跃进
  • 48篇潘俊娴
  • 27篇张海华
  • 23篇王彬
  • 16篇刘均
  • 15篇刘婧
  • 6篇刘青茹
  • 5篇左茜
  • 5篇王盈峰
  • 5篇毛银
  • 4篇朱科学
  • 4篇黄赟赟
  • 4篇沈才洪
  • 4篇汪辉
  • 4篇曾丽珍
  • 3篇田野
  • 3篇唐靖
  • 3篇周春江

传媒

  • 17篇中国茶叶加工
  • 3篇中国食用菌
  • 3篇粮食与食品工...
  • 2篇酿酒科技
  • 2篇茶叶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茶叶通讯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农产品加工(...
  • 2篇食品与发酵科...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7篇2024
  • 11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菌菇速溶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
2012年
以红茶和香菇为原料,通过微波程序化升温混料直提、二级切向流微滤-反渗透膜组合浓缩和喷雾干燥制备菌菇速溶茶产品,并对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所制得的菌菇速溶茶产品呈粉末状,无结块,色泽红棕色,有较显著的菌香;冲泡后,汤色橙红,滋味醇厚伴有浓浓的菌菇味;产品中多糖含量高于15%,多酚含量高于16%,兼具菌菇和红茶的功效和风味,市场前景广阔。
汪辉汪圣华刘婧王彬蒋玉兰
关键词:红茶香菇多糖喷雾干燥
茶基料栽培长根菇技术初探被引量:8
2018年
通过对茶树修剪枝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结合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生长的营养需求,预判茶基料作为长根菇生长基质辅料具有可行性;进一步设计了5组不同添加量的配方开展试验,筛选出较适宜的茶枝替代量为10%,并经2批次各10 000袋的小型生产验证了茶枝代料配方的生产可行性,生物学效率为84%,长根菇营养成分含量佳,主要农残含量低于标准限量。
蒋玉兰张海华张海华吕杨俊潘俊娴朱跃进张士康
关键词:长根菇生物学效率栽培技术
一种绿茶丙烯酰胺测定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测定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因不同食品基质影响方法的检测效果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绿茶丙烯酰胺测定方法与应用,以<Sup>13</Sup>C<Sub>3</Sub>‑丙烯酰胺为内标,采用多...
王彬刘婧刘青茹田野周春江蒋玉兰曾丽珍唐靖邸胜达
文献传递
一种同步检测绿茶中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检测CML和CEL方法中存在不同原料基质会影响检测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同步检测绿茶中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方法,以d<Sub>4</Sub>‑CML和d<Sub>4</...
王彬刘婧田野曾丽珍刘青茹周春江蒋玉兰唐靖邸胜达
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通过测定脱脂乳培养基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数目变化及产酸能力变化,研究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含量茶多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酸牛乳发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含量茶多酚抑制作用较小。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相同发酵时间的菌体数目先增大后减小,当茶多酚添加量为2.0g/L的时候,菌体数目最多;茶多酚浓度相同时,随发酵时间的进行,酸牛乳的酸度逐渐增大,到发酵后期酸度趋于稳定,当茶多酚添加量为2.0g/L时,最终酸度最大;发酵后期,菌体形态极不稳定,大量保加利亚乳杆菌衰亡。茶多酚添加量过多,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能力下降。而且茶多酚的颜色影响酸牛乳的色泽。
蒋玉兰王彬毛银左茜
关键词:茶多酚保加利亚乳杆菌
一种高血糖群体适用的茶小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血糖群体适用的茶小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烘焙技术领域,该茶小酥是以慢消化淀粉、低筋粉、谷朊粉、黄油和蛋黄等为主要原料进行营养复配,并添加茶制品开发出的;制备方法包括:称量原料、混合、成团、塑型和烘烤。...
张海华张士康朱跃进蒋玉兰潘俊娴刘均吕杨俊
基于HS-SPME-GC-MS的茶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四种萃取温度(45、50、60、70℃)下萃取40 min,以不分流或分流两种模式,分流模式下包括1∶1、3∶1、5∶1、10∶1四种分流比,分别对茶酒挥发性物质进行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建立适用于茶酒挥发性物质萃取分析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流模式较适用于茶酒挥发性物质检测,分流比3∶1时检出的茶酒挥发性物质总数最多,且更利于茶酒中低丰度的茶叶挥发性物质检出。萃取温度为50℃时,检测出茶酒挥发性物质总数最多;因此,检测茶酒中挥发性物质的适宜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0 min,分流模式,分流比3∶1。在该条件下,茶酒中共检出7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以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庚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己酯、戊酸乙酯、己酸等为主,并检出芳樟醇、α-松油醇等茶叶挥发性物质。同时经四大酯、三大酸标准溶液检测验证,该条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该方法的建立可为茶酒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提供参考。
刘青青吕杨俊曹晓念潘俊娴冯华芳蒋玉兰蒋玉兰张士康朱跃进张士康
关键词:茶酒挥发性物质
茶多酚对水产品保鲜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酸,但易腐败变质,因此水产品的保鲜技术尤其是生物保鲜已成为研究热点。茶多酚是一种很好的生物保鲜剂,对水产品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脂肪氧化、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文章介绍了茶多酚保鲜机理,综述了茶多酚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和复合保鲜技术,并进行了展望。
潘俊娴刘均刘均蒋玉兰朱跃进蒋玉兰张海华
关键词:水产品保鲜茶多酚
市售茶酒中5种高级醇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2024年
目的检测并分析市售茶酒中5种高级醇含量。方法随机购买9款茶酒,按其酒精度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高级醇含量(包括异丁醇、异戊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等5个指标),以2款普通黄酒和2款普通白酒进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验证,同时将茶酒中高级醇含量与2款普通白酒进行对比。结果2款普通黄酒和2款普通白酒的高级醇含量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表明本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数据可靠;换算成相同酒精度(100%vol)后,研究所用茶酒中白酒的高级醇含量显著高于啤酒、配制酒和露酒,均在2000mg/L以上;研究所用同类型酒中茶酒的高级醇含量相对随机购买的普通酒更低。结论本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市售茶酒中高级醇含量差异明显,含茶白酒高于其他类型含茶酒,而低于普通酒,有助于为茶酒等新型功能酒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吕杨俊王霈菲蒋玉兰潘俊娴叶丽伟张士康朱跃进
关键词:茶酒静态顶空高级醇
一种茶香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香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茶叶原料粉碎后喷洒复合酶液,搅拌混匀后进行酶解,向酶解后的物料中先后加入蒸馏水、浓香型白酒、氯化钠或氯化钠茶汤干燥物,蒸馏收集得茶香萃取液。本发明提供的茶香萃取液的制备方法,...
张士康吕杨俊朱跃进潘俊娴蒋玉兰叶丽伟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