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诱导多能干细胞/原代心肌细胞的融合细胞表现出双向重建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体外构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与原代心肌细胞的融合细胞,初步探讨融合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染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小鼠来源的iPSc与小鼠乳鼠心肌细胞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0)诱导融合,建立细胞融合模型。动态观察融合细胞生长形态变化情况,融合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 phosphatase,AKP)染色,免疫荧光鉴定融合细胞表达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情况,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融合细胞是否发生细胞核的融合及程度。结果聚乙二醇(PEG-4000)能够介导iPSc与心肌细胞融合,融合后第4天开始出现成集落状生长的细胞团;第2、3、4、5天的iPSc和融合细胞AKP阳性率分别为(0.935±0.039)、(0.939±0.022)、(0.954±0.017)、(0.944±0.027)和(0.761±0.044)、(0.740±0.023)、(0.681±0.034)、(0.748±0.045),同时间点的iPSc和融合细胞AKP阳性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融合细胞初期主要表现为iPSc的特点,Oct-4表达阳性,cTnT表达阴性,融合7 d后,逐渐表现出两种细胞的特点,Oct-4与cTnT均表达阳性;超过80%的杂交细胞染色体数目在76~80条之间。结论二倍体iPSc与二倍体心肌细胞的融合细胞,具有两亲本细胞的特性,表现出双向重建。
- 熊挺淋张晓刚赵霞马红芬
- 关键词:细胞融合诱导多能干细胞心肌细胞融合细胞心肌梗死
- 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现,校正变量后有糖尿病史者和高血压史者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显著增加(P=0.040,P=0.015),而辅助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无明显增加(P=0.288,P=0.155).因此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各纳入分析因素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故患者相关因素不应成为构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评估中的阻碍.
- 赵正德傅麒宁胡良柱赵霞王超刘杨东
- 关键词:肾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瘘血管通路通畅率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破裂出血处理原则被引量:2
- 2020年
- 血透通路破裂出血是可能危及病人生命的急重症。紧急情况下,有效止血保障生命安全应放在首位,后续根据血透通路类型,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合并人工血管假性动脉瘤或自体动静脉内瘘瘘体瘤样扩张设计手术,应尽可能保留足够的穿刺点以避免使用透析导管过渡。血透通路破裂出血与透析穿刺不当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良好的穿刺使用是预防的关键。
- 傅麒宁赵渝赵霞王哲
- 关键词:出血
- 上肢与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的比较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肢与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127例建立AV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上肢AVG110例,下肢AVG17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并发症等。结果上肢AVG组患者女性比例低于下肢AVG组,术前透析时间短于下肢AV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狭窄、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AVG与下肢AVG具有相似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当上肢血管资源耗竭时,下肢AVG是可靠的替代补充透析通路形式。
- 张心蓝赵霞胡良柱孙浩刘杨东傅麒宁
- 关键词:通畅率并发症
-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经肱动脉入路对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tu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病例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随访一年内的通畅率。结果:30例患者在1年内共行介入手术38例次,其中3例在解剖肱动脉后直视下穿刺,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第2 d均成功使用该内瘘透析,其中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发生率3.3%,随访期间第3、6、9、12月一期通畅率100.0%、90.0%、83.3%、73.3%,辅助一期通畅率100.0%、100.0%、96.7%、93.3%。结论 :肱动脉穿刺顺行入路对内瘘吻合口及其附近的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的AVF通过率高,术后通畅率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通路腔内治疗的重要入路之一。
- 胡良柱傅麒宁赵霞朱嵬刘杨东
- 关键词:肱动脉入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 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狭窄/闭塞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狭窄/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61例通过人工血管桥接处理回流静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血透通路基本信息及手术信息、随访术后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4~11d,平均(6.27±1.01)d。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9.36±10.30)个月,随访期有4例患者发生与血管通路无关的死亡,进行54例次再干预,11例患者不再使用原通路透析。术后6、12、24、3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8%、58.1%、46.1%、15.4%,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1.8%、89.7%、84.8%、56.5%。结论使用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病变具有满意的效果,但仍需选择更合适的直径、长度、材质的人工血管来提升术后通畅率。
- 张伟孙浩赵霞李相杰李凤贺傅麒宁
- 关键词:血透通路静脉狭窄静脉闭塞人工血管
- 人工脑膜复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梗死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寻求理想的细胞类型和有效的移植方式是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人工脑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培养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DAPI标记后接种于人工脑膜制备细胞人工脑膜复合物。构建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6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人工脑膜组、细胞脑膜复合物组。移植4周后检测心功能参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计算心肌梗死后生存率。结果与结论: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并移植后4周,细胞脑膜复合物组心脏组织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心肌内少量核蓝染的细胞,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得以存活;细胞脑膜复合物组与心肌梗死组和人工脑膜组相比,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Cx43蛋白的表达上调,生存率增加(P<0.05)。说明人工脑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及生存率。
- 马红芬张晓刚史若飞熊挺淋赵霞
-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人工脑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再生
- 环硅酸锆钠在血透通路失功并发重度高钾血症患者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环硅酸锆钠对血透通路失功并发重度高钾血症患者日间手术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86例血透通路失功伴重度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口服环硅酸锆钠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口服环硅酸锆钠散2 h后静脉血清钾较入院时下降了(1.34±0.7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6.51%(40例)的患者在口服药物2 h内血清钾降至5.5 mmol/L以下,86.05%(74例)的患者口服药物4 h内降至5.5 mmol/L以下。血清钾下降幅度与初始血清钾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01)。入院前和口服药物2 h后血清钠和碳酸氢根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完成降钾治疗并行日间手术,未出现明显水肿、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环硅酸锆钠是血透通路失功并发高钾血症患者日间手术前的有效急诊处理手段。
- 张伟向志王哲赵霞赵渝傅麒宁
- 关键词:高钾血症血透通路日间手术
- 两种前臂环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式的比较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分析前臂环形跨关节与不跨关节两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臂环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构建方式在通畅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纳入85例患者,跨关节人工血管内瘘56例;不跨关节29例。跨关节组术前透析龄明显更长(46.04±37.79月vs 2.99±3.91月,P<0.05),1年一期通畅率(47.62%vs 58.62%)、二期通畅率(98.18%vs 100%)与不跨关节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年均腔内介入干预次数更多(0.71次vs 0.45次,P<0.05)。结论:肘部没有其他静脉可选患者,前臂环形跨关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也是一种可行的内瘘构建方式。
- 董俊秀柯栋胡良柱赵霞刘杨东傅麒宁
- 关键词:血液透析通畅率
-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初级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病变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后初级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2次以上进行PTA治疗的202例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的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狭窄程度以及治疗后的残余狭窄情况,分析AVF狭窄患者PTA术后对初级通畅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PTA术后6、12个月,202例AVF患者293处狭窄病变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2.4%(126/202)、23.8%(48/202),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狭窄病变数量、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及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病变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部位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单一病变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近吻合口静脉狭窄与回流静脉段狭窄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狭窄长度、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病变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患者中,59例患者有连续3次PTA治疗记录,按照首次PTA治疗后不同初级通畅时间将其分为<120 d组(n=20)、120~200 d组(n=21)、﹥200 d组(n=18),二次PTA后的初级通畅时间分别为125.00(88.75,205.75)、200.00(122.00,299.00)、217.00(134.50,412.50)d,3组患者二次PTA后的初级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狭窄长度、狭窄程度对PTA治疗预后均无影响,病变位于回流静脉、首次PTA治疗后初级通畅时间短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多收益。
- 甘茂赵霞王哲李相杰孙浩傅麒宁向志
-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