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立新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6篇缺血
  • 5篇动脉
  • 5篇短暂性
  • 5篇短暂性脑缺血
  • 5篇脑缺血
  • 4篇短暂性脑缺血...
  • 4篇脑缺血发作
  • 3篇动脉供血
  • 3篇动脉供血不足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管狭窄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数字减影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狭窄

机构

  • 13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倪立新
  • 12篇袁建新
  • 7篇黄燕冰
  • 4篇李壬子
  • 4篇侯晓强
  • 3篇侯小强
  • 2篇薛飞
  • 2篇吕学海
  • 1篇王大力
  • 1篇郭庆乐
  • 1篇李任子
  • 1篇陈乃耀
  • 1篇候晓强
  • 1篇杨秀平

传媒

  • 3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河...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251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T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251例患者中发现211例有血管狭窄(84.1%)。其中狭窄程度≥70%73例(34.6%),50%~70%的111例(52.6%),<50%28例(13.3%),38例正常(15.1%)。颅内段狭窄占38.6%,颅外段狭窄占47.8%。发现1例永存三叉动脉,1例为寰前节间动脉,发现狭窄部位有粥样斑块137例,占狭窄动脉的73.2%。频发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多表现为重度(76%),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既往有频发TIA史的患者应及早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及严重程度。
倪立新吕学海袁建新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经永存三叉动脉盗血致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被引量:4
2006年
倪立新袁建新黄燕冰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永存三叉动脉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头颅CT检查
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性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适应症、并发症及其解决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动脉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1例病人手术时因高灌注引起颅内出血,于次日死亡。余1...
侯晓强袁建新倪立新黄燕冰李任子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适应症并发症
文献传递
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形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后循环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在所有患者中,DSA发现颅内外血管病变60例,在没有明确血管病变的8例中,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单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5例。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结论脑供血动脉的形态异常是老年后循环TIA患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李壬子吕学海侯晓强倪立新袁建新
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倪立新袁建新侯小强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造影病变情况发病机制个体化
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新技术研究
王大力倪立新陈乃耀侯晓强等
主要内容: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根据TIA持续时间分为TIA短于5min,5-20min组,21-60min组和大于60min组。为了确认TIA是...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血流动力学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口服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方法将72例颈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5g,2次/d,持续12周;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血脂系列等。结果普罗布考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hs-CRP、IL-1β、MMP-9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两组间TC、LDLC、ox-LDL、hs-CRP、IL-1β、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颈动脉硬化症患者的TC、LDLC、ox-LDL、hs-CRP、IL-1β和MMP-9水平,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作用。
侯晓强薛飞袁建新倪立新李壬子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ther osclerosis,AS)狭窄的关系。方法对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9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的68例患者为狭窄组,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狭窄率≤50%)患者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总Hcy水平、hs-CRP及脑卒中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Hcy及hsCRP水平及升高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cy、hsCRP、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与脑大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血浆Hcy及hsCRP随大动脉硬化性狭窄程度加重而增高。结论血浆Hcy及hs-CRP水平升高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形成的危险因子。
倪立新薛飞袁建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球囊扩张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11例疗效观察
2008年
侯晓强李壬子倪立新袁建新黄燕冰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疗效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椎动脉狭窄颈部血管超声数字血管减影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狭窄与缺血发作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1
2007年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危险信号,但它又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它的发病基础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对125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狭窄与临床缺血发作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
袁建新倪立新黄燕冰侯小强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狭窄缺血后循环脑梗死全脑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