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雅德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6篇基因
  • 5篇血小板
  • 5篇基因修饰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特发性
  • 4篇特发性血小板...
  • 4篇紫癜
  • 4篇细胞因子
  • 4篇川崎
  • 4篇川崎病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损伤
  • 3篇血细胞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造血
  • 3篇造血细胞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皮损伤

机构

  • 19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深圳市儿童医...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市金堂县...

作者

  • 19篇周雅德
  • 9篇付劲蓉
  • 9篇李成荣
  • 5篇周玉峰
  • 5篇杨光
  • 4篇裴雪涛
  • 4篇李梁
  • 4篇杨锡强
  • 3篇冯凯
  • 2篇潘凤
  • 2篇赵锦宁
  • 2篇覃世文
  • 2篇姚忠凯
  • 2篇唐仕芳
  • 2篇王世一
  • 2篇白慈贤
  • 2篇蒋东波
  • 2篇李华强
  • 1篇陆玲玲
  • 1篇王松艳

传媒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重庆医药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因子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诱导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定向扩增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为诱导造血细胞在体外向巨核系细胞定向扩增 ,观察了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白细胞介素 11(IL 11)基因修饰的成纤维样基质细胞 (HFCL)对纯化的脐血CD+34 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定向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未经造血因子修饰的HFCL支持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作为对照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CD+34 造血细胞在TPO基因修饰的HFCL(TPO/HFCL)、IL 11基因修饰的HFCL(IL 11/HFCL)以及TPO和IL 11基因共修饰的HFCL(TPO +IL 11/HFCL)的支持下 ,经过 7d的体外扩增后 ,扩增细胞中的CD+34 CD+4 1巨核系祖细胞和表型为CD+4 1CD+61较成熟的巨核系细胞的比例。结果 脐血CD+34 造血细胞经过 7d体外扩增后 ,CD+34 CD+4 1巨核系祖细胞在TPO/HFCL、IL 11/HFCL和TPO +IL11/HFCL支持的扩增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 (13.7± 2 .0 ) %、(9.9± 1.1) %、(14.5± 2 .0 ) % ,高于HFCL的 (6 .5± 1.8) % (P <0 .0 1) ;并表现为TPO/HFCL支持的扩增细胞中巨核系祖细胞的比例高于IL 11/HFCL(P <0 .0 5 )。而表型为CD+4 1CD+61的巨核系细胞在扩增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 (11.9±0 .7) %、(2 4.1± 3 .1) %、(17.6± 1.9) % ,其中IL 11/HFCL和TPO +IL 11/HFCL支持的扩增体系高于HFCL的 (10 .6± 1.5 ) % (P <0 .0 1) ;且IL 11/HFCL对CD+4
杨光周雅德裴雪涛李梁
关键词:造血细胞IL-11基因修饰
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理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1997年
对26例ITP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B细胞生长因子(BCGFs)、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儿IL-2和BCGFs活性水平明显增高,IL-6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无差别;ITP患儿IL-2和BCGFs均与B细胞分泌IgG和PAIgG相关。结果提示:IL-2和BCGFs活性水平异常可能在ITP免疫紊乱中具有一定作用。
杨光周雅德陆玲玲王世一徐西华张荣君张伟
关键词:IL-2ITP病理
NF-κB在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理初探被引量:1
2001年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NF-ΚB
白介素-4基因修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多药耐药的逆转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白介素 4 (IL 4 )基因修饰对儿童实体瘤多药耐药 (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 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采用MTT生物活性法检测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间接免疫荧光分光光度分析瘤细胞P 糖蛋白 (P gp)的表达率。微量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瘤细胞内阿霉素 (ADM)聚集量。结果 IL 4基因修饰显著降低瘤细胞对种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 0 ) ,表现出MDR逆转效应 (耐药逆转倍数在 6~ 32倍数间 )及明显增加化疗药物在瘤细胞内聚集 ,同时IL 4基因修饰瘤细胞P gp阳性表达率 (5± 0 6 % )较野生型及空载体修饰细胞 (98 5± 0 5 %、97 0± 1 0 % )明显减低。IL 4基因修饰对瘤细胞的MDR逆转作用可为PKC激活剂TPA所阻断。IL 4基因修饰瘤苗及其培养上清与野生型细胞共培养 ,也可使野生型瘤细胞产生MDR逆转效应。结论 IL 4基因修饰瘤苗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逆转瘤细胞MDR ,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KC活性及下调P
付劲蓉李成荣杨锡强周雅德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基因治疗法儿童肝母细胞瘤MDR
人IL-4基因修饰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4(IL 4)基因修饰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人IL 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 (HepG2 )细胞。台盼蓝拒染、瑞氏染色、放射免疫测定、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人IL 4基因修饰后细胞形态、甲胎蛋白合成以及原癌基因c fos、c jun、c myc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 /PI双染色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凋亡调控基因p5 3、bcl 2的蛋白表达。结果  (1)人IL 4基因修饰较空载体修饰及野生型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0 /G1期阻滞 ,甲胎蛋白分泌量及原癌基因c fos、c jun、c myc表达降低 (P <0 .0 0 1)。细胞在形态及功能上趋向正常肝细胞转化 ;(2 )较空载体修饰及野生型HepG2细胞 ,IL 4基因修饰后部分细胞形态上出现核固缩等典型凋亡细胞的特征 ,流式细胞仪亦检测到 18.5 %± 4.7%的凋亡细胞 ;(3)人IL 4基因修饰增加p5 3而抑制bcl 2表达 (P <0 .0 5 )。结论 人IL 4基因修饰可诱导肝母细胞的凋亡及分化 ,诱导凋亡细胞可能与上调p5 3蛋白及抑制bcl 2蛋白表达有关。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基因修饰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细胞分化
IL-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造血因子白介素 11(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 11基因转入基质细胞HFCL ,用North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HFCLIL 11基因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 11基因修饰的HFCL支持的脐血CD3 4 +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表型为CD3 4 + CD3 8- 早期祖细胞和表型为CD3 4 + CD41+ 巨核系定向祖细胞的比例。结果 基质细胞HFCL能够表达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 11基因 ,并且在这种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支持下 ,脐血CD3 4 + 造血细胞经过7d扩增 ,扩增细胞中表型为CD3 4 + CD3 8- 的早期祖细胞和表型为CD3 4 + CD41+ 巨核系祖细胞的比例分别为 (1.62± 0 .2 3 ) %、(9.9±1.1) % ,高于未转基因HFCL的 (0 .8± 0 .2 3 ) %、(6.5± 1.8) % ,而在相同条件下细胞因子支持的扩增细胞中则分别为 (0 .19±0 .14 ) %、(6.0± 1.1) %。结论 基质细胞能够表达经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L 11基因 ,而且经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能显著促进CD3 4 + CD3 8- 的早期祖细胞和CD3 4 + CD41+ 巨核系祖细胞扩增。
杨光周雅德裴雪涛李梁冯凯时维绢
关键词: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基质细胞基因修饰
树突状细胞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小儿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Thomas法 ,采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联合培养诱导哮喘患儿外周血DC细胞 ,进而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B7 1(CD80 )、B7 2 (CD86)的表达 ,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以及其分泌的IL 10、IL 12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外周血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cpm值分别为 115 6 0± 12 6和 6 5 39± 12 6 ,t =12 1 6 9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其分泌IL 10水平 [( 3 6± 0 3)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 [( 6 9± 0 8) 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2 0 6 0 8,P <0 0 1) ;分泌IL 12水平 [( 2 9 7± 8 4 )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 4 5 2± 9 8)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5 979,P <0 0 1) ;同时 ,哮喘患儿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19 9± 1 3)和协同刺激分子B7 2 (CD86)的表达水平 ( 36 3± 14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6± 1 5和 2 4 7± 8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分别 =2 3 30 1和 3 314 ,P均 <0 0 1)。结论 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小儿哮喘发作时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蒋东波周雅德杨锡强李华强姚忠凯覃世文潘凤赵锦宁周萍唐仕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小儿哮喘发病机制T淋巴细胞
IL—4基因修饰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
2000年
目的 探讨IL—4基因修饰对肝细胞癌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逆录病毒载体将IL—4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细胞系HepG2,采用MTT生物活性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P—糖蛋白(P—gP)。微量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癌细胞内ADM聚集量。结果 IL—4基因修饰显著提高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耐药逆转倍数在6~32倍间)及增加ADM在癌细胞内聚集;P—gP阳性表达率(5%±0.6%)较野生型及空载体修饰细胞(98.5%+0.5%)明显降低。逆转作用可为PKC激活剂TPA所阻断。IL—4基因修饰瘤苗及其培养上清与野生型细胞共培养,也可使野生型瘤细胞产生逆转效应。结论 IL—4基因修饰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逆转肝癌细胞MDR,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gP表达及抑制PKC活性有关。
付劲蓉李成荣周雅德汤为学
关键词:IL-4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系HEPG2多药耐药性
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理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NF κB)在诱导川崎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活化后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分泌量 ;采用AnnexinⅤ /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凝胶电泳迁移率转换实验 (EMSA)检测所活化PBMC核因子NF κB的活性。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PBMC体外经刺激后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液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38 4± 7 8) %]则较正常对照组 [(2 8± 0 8) %]明显升高。分别加入足量白细胞介素 6单克隆抗体 (IL 6McAb)、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TNF αMcAb)、白细胞介素 1β受体a(IL 1ra)或联合加入上述阻断剂于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 ,可不同程度地逆转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川崎病患儿PBMC刺激活化后NF κB活性显著增高。NF κB抑制剂SN50 明显抑制川崎病患儿PBMC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 。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川崎病细胞活素类血管内皮
胚胎干细胞及其在移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能在体外不断被扩增的特点,自发现起就受到生命科学领域关注。本文综述了胚胎于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人Es应用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付劲蓉李成荣周雅德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器官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