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大刚

作品数:58 被引量:26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5篇基因
  • 30篇水稻
  • 13篇转基因
  • 13篇不育
  • 11篇不育系
  • 10篇植物
  • 7篇温敏不育系
  • 6篇育种
  • 6篇作物
  • 5篇点突变
  • 5篇定点突变
  • 5篇株型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植物分子
  • 4篇植物分子生物...
  • 4篇水稻温敏
  • 4篇种子
  • 4篇作物育种
  • 4篇基因工程

机构

  • 57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普渡大学
  • 1篇农业农村部科...

作者

  • 57篇姜大刚
  • 29篇庄楚雄
  • 18篇姚涓
  • 12篇周海
  • 12篇梅曼彤
  • 11篇周峰
  • 11篇李静
  • 8篇周玲艳
  • 8篇陈伟庭
  • 8篇潘志文
  • 7篇李静
  • 6篇穆虹
  • 5篇刘耀光
  • 4篇陈亮
  • 3篇卢森
  • 3篇朱丽雅
  • 3篇王声斌
  • 3篇刘勤坚
  • 3篇姜子德
  • 3篇李敏慧

传媒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计量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0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重力反应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重力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形态的重要环境因子。水稻(Oryza sativa)的重力反应可以调节分蘖角度,进而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此外,重力反应也会影响水稻的根系构型,从而改变植株抗胁迫能力。因此,研究水稻的重力反应不仅有助于阐明水稻重力反应的调节机制,对于水稻株型的改良、高产量新品种的选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调节机制进行了总结:包括重力反应的感应机制,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对重力信号的传导机制,以及重力反应对水稻的分蘖角度、根系构型调控的分子机制。文章还讨论了水稻重力反应调控的研究热点和应用方向。
李流裕何荧李静姜大刚
关键词:水稻分蘖角度株型激素
一种温敏雄性育性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敏雄性育性基因及其应用,还公开了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的遗传标记,提供了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和含有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的载体及重组微生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在培育温敏雄性不育...
庄楚雄周海姜大刚李静唐佩君卢森吴平刘勤坚朱丽雅刘耀光梅曼彤
文献传递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3
2003年
应用TAC(transformation competitionartificialchromosome)载体和pCAMBIA1300分别与农杆菌LBA4404组合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探索了农杆菌转化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共培养培养基上铺上1张滤纸有利于控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粳稻品种转化率明显高于籼稻;干燥处理能有效杀死农杆菌,并有利于提高转化率.预再生可提高抗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而提高转化率.
周玲艳姜大刚吴豪庄楚雄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基
水稻穗粒数调控基因OsNAC2及其表达系统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穗粒数调控基因OsNAC2及其表达系统和应用。本发明水稻穗粒数调控基因OsNAC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本发明水稻穗粒数调控基因Os...
庄楚雄姜大刚李静
文献传递
过表达OsbHLH120基因提高水稻苗期抗旱性被引量:5
2019年
干旱是限制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转基因方法是获得抗旱性水稻材料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报道,水稻中多个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与抗旱性提高有关。为了研究OsbHLH120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功能,通过构建过量表达载体、启动子驱动的GUS融合载体,转化水稻,获得了多个转基因株系。通过GUS染色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性,通过PEG干旱处理研究过表达植株对干旱的耐受性。结果发现,该基因在检测的幼苗、叶片和茎杆等组织中都有表达;PEG处理影响该基因的表达量;对过表达植株的PEG处理结果显示,过表达植株对干旱的耐受性增加;ABA合成相关基因在处理后的植株中的表达量提高,并且过表达植株中的表达量提高的更多。以上结果说明,OsbHLH120在水稻的抗旱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
石卫标杨芬刘姣高洁儿陈伟庭姜大刚
关键词:水稻抗旱性GUS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教学经验初探被引量:2
2010年
本着培养具有较强实验能力和较高科学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在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实验,重视实验准备过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研究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技术,熟悉有关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或从事开发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多学科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对科学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静姜大刚杨跃生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教学教学模式
转基因番木瓜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和PCR检测方法
2021年
转基因番木瓜检测中,模板DNA的制备是关键一步。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建立快速制备番木瓜样品基因组DNA和PCR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建立了番木瓜基因组DNA的快速制备方法,包括样品准备、制备缓冲液匀浆和稀释上清。在完成不同番木瓜样品的基因组DNA快速制备后,对获得的DNA进行PCR检测验证。普通PCR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制备的叶片和果肉基因组DNA溶液稀释5倍时,PCR扩增条带清晰,更高稀释倍数时,叶片基因组DNA扩增条带强于果肉基因组DNA;实时荧光PCR验证结果显示,叶片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效率位于合理区间。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含量低至0.1%的叶片和果肉样品,内标准基因和外源基因特异性片段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均能得到预期扩增,且重复性较好。本研究建立的番木瓜基因组DNA快速制备与PCR方法效果良好,体系稳定。
潘志文陈伟庭高洁儿周峰姚涓王声斌姜大刚
关键词:转基因番木瓜DNA制备PCR
潮霉素和PPT对水稻愈伤组织筛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6
2003年
分别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基因)和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的载体和农杆菌组合转化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粳稻品种农垦58S和籼稻品种培矮64S,以两个筛选标记基因的相应筛选剂潮霉素(Hyg)和PPT(Basta)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筛选研究,初步确定了不同筛选剂对不同水稻愈伤组织的筛选浓度,并比较了两个筛选标记基因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筛选剂的浓度要求不一样,粳稻品种以Hyg50mg/L,PPT30mg/L较为适合;籼稻品种以Hyg50mg/L,PPT10mg/L较为适合.PPT(Basta)对粳稻品种农垦58S筛选有效,而对籼稻品种培矮64S来说则易产生假阳性.Hyg作为水稻愈伤组织的筛选剂比PPT(Basta)好.
周玲艳姜大刚吴豪庄楚雄
关键词:水稻愈伤组织标记基因潮霉素PPT
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2年
基因工程技术涉及诸多理论原理及实际操作,实验性很强。我们积极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对象优化实验课程总体设置,并开设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连贯的研究性大实验,力求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技术,熟悉有关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或从事开发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姚涓李静姜大刚
关键词: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漂移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可能带来环境安全性问题。利用农杆菌介导,把hpt基因转化水稻品种,通过后代筛选,以稳定遗传的含单拷贝转化株系为转基因花粉供体材料,研究转基因水稻向非转基因水稻不育系和常规稻(花粉受体)的外源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相邻种植时转基因水稻向雄性不育系品种的漂移频率为31.74%。随距离的增加漂移频率明显下降,在26m处仍能够检测到含外源基因个体的存在,并且在距离4m处出现一个漂移频率的升高;转基因水稻向常规品种的漂移频率则明显低于不育系,一般在2.0%以下,随距离的增加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8m处开始无法检测到含外源基因的个体。
姜大刚梁奕涛黄靖陈源鑫蔡雁捷姚涓周峰梅曼彤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