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兴荣

作品数:23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毒性
  • 4篇神经元
  • 4篇皮质
  • 4篇丙泊酚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神经元可塑性
  • 3篇儿童
  • 2篇单肺
  • 2篇单肺通气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序列征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机构

  • 21篇广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23篇宋兴荣
  • 6篇赵天云
  • 5篇魏伟
  • 4篇张文华
  • 3篇钟国平
  • 3篇张娜
  • 2篇王怀贞
  • 2篇范艳婷
  • 2篇张锐忠
  • 2篇徐颖怡
  • 2篇佘应军
  • 2篇彭亮明
  • 2篇崔颖秋
  • 2篇潘永英
  • 2篇陈茜
  • 2篇郭小花
  • 2篇白雪
  • 1篇赵柏松
  • 1篇刘慧姝
  • 1篇黄桂亮

传媒

  • 10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性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自然临产分娩初产妇子宫肌电图(EMG)的影响
[目的] 探索研究连续性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初产妇分娩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改变.[方法] 自然临产初产妇30名(n=30)被研究招募(实验组:PCEA镇痛分娩组,n=20;对照组:无任何镇痛分娩组,n=10).每组...
叶远娟宋兴荣刘磊施少清罗伯特·加菲尔德张国正刘慧姝
TRPC通道对于丙泊酚引起的皮质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构建丙泊酚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毒性模型及探讨TRPC通道的活化对模型的作用.方法:实验一:将培养至7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八组,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溶剂组(D组)加入0.1%DMSO,不同浓度丙泊酚培养组(Pi-6组...
黄斯伦张锐忠宋兴荣杨军
关键词:丙泊酚皮质神经元生存率凋亡
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GluR2/N-cadherin信号通路介导的内嗅皮质突触可塑性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含Glu2亚基的AMPA受体(GluR2)/N-钙黏蛋白(N-cadherin)信号通路介导的内嗅皮质突触可塑性与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7只,18月龄,体重5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9):对照组(C组)、七氟醚麻醉组(Sev组)和氯胺酮组(K组)。Sev组和K组吸入3.6%七氟醚和1 L/min空气的混合气体3 h;K组麻醉前5 min时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麻醉后3 d时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内嗅皮质Ⅱ-Ⅲ层突触密度和兴奋性突触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嗅皮质GluR2、β-caten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逃避潜伏期延长,内嗅皮质Ⅱ-Ⅲ层突触密度和兴奋性突触百分比下降,内嗅皮质GluR2、β-catenin和N-cadherin表达下调(P<0.05),K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ev组比较,K组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逃避潜伏期缩短,内嗅皮质Ⅱ-Ⅲ层突触密度和兴奋性突触百分比升高,内嗅皮质GluR2、β-catenin和N-cadherin表达上调(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激活GluR2/N-cadherin信号通路,增强内嗅皮质突触可塑性有关。
魏伟李传翔陈雁信卢俊鸣赵天云宋兴荣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钙黏着糖蛋白类内嗅皮层神经元可塑性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术后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筛选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术后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择期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患儿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岁;无严重心肺疾病和严重气道畸形。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是否早产、是否低出生体重、是否进行术前气管插管、是否存在术前肺部感染、是否发生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首次撤机时机械通气时间和牵引长度。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首次撤机失败分为2组: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140例,其中9例患儿发生术后首次撤机失败,发生率为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撤机时牵引长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术后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撤机时牵引长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术后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娜毛喆谭永红崔颖秋徐颖怡宋兴荣
关键词:婴儿下颌骨牵引术通气机撤除法
SLC6A2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右美托咪定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SLC6A2)多态性对患儿右美托咪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39例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患儿,用Agena MassARRAY?方法检测患者SLC6A2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rs36006、rs40615、rs42460和rs168924)。用SPSS 25.0软件分析SLC6A2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对于SLC6A2 rs36006,CC基因型携带者相对于TC+TT携带者更易出现镇静失败(50.00%vs 12.21%,P<0.05)。相比于rs40615 TA+TT基因型,AA携带者更容易镇静失败(42.86%vs 11.64%,P<0.05)。rs42460、rs168924与右美托咪定镇静疗效无显著相关性。4个SNP与右美托咪定引起的低血压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纳入了SLC6A2 rs36006,其CC基因型是接受右美托咪定的患者镇静失败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1.33,P<0.01)。结论SLC6A2 rs36006和rs40615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疗效有关,有可能作为预测右美托咪定疗效的生物标记物。
蔡馨梅李碧莲管宴萍黄民宋兴荣钟国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药效学儿童群体
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活化可减轻丙泊酚引起的SH-SY5Y细胞毒性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典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nonical channel,TRPC)在丙泊酚诱导SH-SY5Y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细胞随机分为七组(每组设5个平行副孔):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丙泊酚溶剂组(A组)加入20%脂肪乳剂,不同浓度丙泊酚组(P1~P5组)终浓度分别为5、10、50、100、200μM,各组分别孵育SH-SY5Y细胞72h;200μM丙泊酚处理SH-SY5Y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h),四唑单钠盐-WST-8(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二: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四组:丙泊酚溶剂组(A组)加入20%脂肪乳剂;P组:200μM丙泊酚;T1组:200μM丙泊酚+TRPC通道激动剂OAG(25μM);T2组:200μM丙泊酚+TRPC通道拮抗剂SKF96365(3μM)。细胞处理72h后,CCK-8监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V-FLUO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一:C组与A组SH-SY5Y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3组细胞存活率上升,P4、P5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实验二:细胞孵育72h后,P组SH-SY5Y细胞存活率为60.2%,凋亡率为18.5%±1.7%,C组存活率为100%,凋亡率为1.8%±0.8%(P〈0.05);与P组比较,T1组细胞存活率为86.4%,上升了26.2%(P〈0.01),凋亡率为4.0%±0.9%(P〈0.05);T2组存活率为49.2%,较P组降低了11.0%(P〈0.05),凋亡率为(34.1±2.6)%(P〈0.01)。结论 TRPC通道活化可减轻200μM丙泊酚诱导下的SH-SY5Y细胞毒性作用。
黄斯伦佘应军张锐忠宋兴荣夏慧敏
关键词:丙泊酚SH-SY5Y细胞细胞存活率
喉镜显露困难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上气道解剖结构分析:CT三维重建法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喉镜显露困难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50例,性别不限,年龄10~101 d,体重2.0~6.3 kg,ASA分级Ⅲ级。术前在患儿自然睡眠时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进行扫描,获取上气道解剖学信息,图像导入三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17.0,重建口腔颌面诸骨及气道三维图像。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上中切牙牙槽嵴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D3);下中切牙牙槽嵴至下颌骨下缘距离(D4);下颌骨升支部长度(D5)、下颌骨体部长度(D6)、下颌骨升支部长度与下颌骨体部长度的总和即总下颌骨长度(D7);上中切牙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以会厌根部为交点和以上中切牙牙槽嵴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1、2);下中切牙牙槽嵴、下颌骨下缘、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3);上中切牙牙槽嵴、硬腭后缘和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4);两侧下颌角的度数(角5);下颌角两侧的下颌角点与颏部的颏顶点以颏顶点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6);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口腔容积、腭咽腔容积和舌咽腔容积。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成功后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然后送入手术室。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采用喉镜观察声门显露程度,根据患儿是否为喉镜显露困难(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分为喉镜显露困难组(A组)和非喉镜显露困难组(B组)。结果与B组相比,A组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减小(P<0.05),D1、D2、D3、D4、D5、D6、D7、角1、角2、角3、角4、角5、角6、口腔容积和舌咽腔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显露困难的Pierre Robin�
张娜毛喆崔颖秋谭永红宋兴荣周思茵张欢欢谢观土
关键词:PIERREROBIN综合征喉镜检查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年龄4~9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与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使用舒芬太尼0.2µ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R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5 mg/kg,P组给予丙泊酚3 mg/kg。记录两组无痛胃镜的首次用药后成功率、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静评分、Narcotrend指数以及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P组无痛胃镜首次用药成功率分别为82.8%和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在入镜时和退镜后的Narcotrend指数分别是(84.7±10.8)和(86.4±4.3),明显高于P组的(58.9±13.2)和(66.2±5.0)(P<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4.2±6.9)min,明显低于P组(23.8±6.7)min(P<0.05)。R组和P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10.9%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入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无痛胃镜检查,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苏醒更迅速且注射痛发生率更低。
白雪罗昊黄雅莹黄俊祥谭永红宋兴荣李碧莲
关键词:丙泊酚儿童无痛胃镜
意识指数对经鼻右美托咪定在婴幼儿超声心动图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对不同剂量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在婴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门诊镇静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4例,分别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3μg/kg(A组)和4μg/kg(B组)。并监测镇静前(T_(0))、检查前(T_(1))、检查中(T_(2))、检查后(T_(3))、及出室时(T_(4))IoC值。利用相关性分析及绘制ROC曲线的方式分析IoC、镇静评分、体动评分及行为评分对镇静深度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与A组比较,B组镇静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且B组T_(1)、T_(2)、T_(3)时间点的IoC值显著降低(P<0.05)。IoC值与镇静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2,P<0.01),与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429,P<0.01)。ROC分析显示,相较于其他监测指标,IoC对镇静深度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结论与镇静评分、行为评分相比,IoC对婴幼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镇静深度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黄雅莹罗昊黄俊祥宋兴荣谭永红李碧莲
关键词:婴幼儿
小剂量纳洛酮联合氢吗啡酮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氢吗啡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药物6 m L,A组:氢吗啡酮0.6 mg,B、C、D组为氢吗啡酮0.6 mg分别配伍20、40、60μg纳洛酮。术后5、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产妇静息(VAS-R)和运动疼痛(VAS-M)。记录追加镇痛药物剂量及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四组产妇各时间点VAS-R、追加镇痛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术后5、12 h和D组术后12 h的运动VAS-M显著增加(P<0.05)。与A组相比,C和D组术后5、12 h的瘙痒显著减轻(P<0.05)。四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配伍40μg纳洛酮能够有效减轻氢吗啡酮所致的瘙痒,增强镇痛效应。
赵天云张文华彭亮明王怀贞范艳婷宋兴荣
关键词:纳洛酮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