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颖颖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血栓
  • 6篇血栓栓塞
  • 6篇血栓栓塞症
  • 6篇栓塞症
  • 4篇肺血
  • 4篇肺血栓
  • 4篇肺血栓栓塞
  • 3篇评分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静脉血栓栓塞
  • 3篇静脉血栓栓塞...
  • 3篇肺栓塞
  • 3篇肺血栓栓塞症
  • 2篇血小板
  • 2篇预后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通气

机构

  • 1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庞颖颖
  • 10篇许启霞
  • 3篇李小晴
  • 2篇黄礼年
  • 1篇刘海涛
  • 1篇邱兆磊
  • 1篇宫蓓蕾
  • 1篇程峰
  • 1篇夏雪梅
  • 1篇张振海
  • 1篇胡俊锋
  • 1篇杜杰
  • 1篇张太哲
  • 1篇周硕

传媒

  • 5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标志物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究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观察组,根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分为高危组(20例)、中危组(21例)及低危组(49例)。另选取50例同期年龄相似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快速定量检测仪检测肌钙蛋白Ⅰ(TnI)水平,白蛋白钴结合实验终点比色法测定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BNP、TnI及IM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血清IMA、TnI及BNP表达水平高于中低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中IMA、TnI及BNP分别为86.23(82.06,92.17)U/mL、0.74(0.35,0.78)ng/mL、2.42(0.69,5.60)ng/mL,高于存活组的70.54(67.16,84.87)U/mL、0.05(0.01,0.57)ng/mL、0.63(0.17,2.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NP、TnI及IMA能够反映出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值得临床借鉴。
庞颖颖刘海涛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缺血修饰性白蛋白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及文献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指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在临床应用广泛,连续使用超过4 d时HIT的发病率为0.2%~5.0%。本文分析1例肺栓塞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HI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防治措施。
李小晴庞颖颖许启霞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肺栓塞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肺血栓栓塞症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前,随着认识的增加、诊断技术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同时,大家对PTE预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其预后差异较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但治愈后有可能复发,严重者可发展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甚至死亡,且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时识别PTE的预后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PubMed、CNKI等检索相关文献,就影响PTE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影响PTE预后的因素多种多样:PTE预后与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系统、疾病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及治疗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亦与血清标志物如BNP/NT-proBNP、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存在必然的联系;PESI评分系统是评估PTE预后最广泛有效的指标,其中高龄患者和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增加,可能是影响PTE预后的两大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上那些存在危险预后因素的PTE患者,应高度警惕,采取个体化治疗,加强对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李小晴许启霞庞颖颖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预后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征
2019年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2017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TE的83例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体温(T)、纤维蛋白原(FIB)等炎症指标,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指标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2组研究对象炎症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年龄、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别对PTE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NLR、PLR与传统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间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E组WBC、NE、NLR、PLR显著增高,LY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合并肺部感染组与不合并感染组间,老龄PTE组与非老龄PTE组间T、WBC、NE、CRP、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组NLR与WBC、NE、CRP成正相关关系(r=0.531、r=0.674、r=0.408,均P<0.01);PLR与CRP成正相关关系,(r=0.472,P<0.01);PTE组NLR和PLR均与FIB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1和0.405,均P<0.05)。结论 PTE组WBC、NE、NLR、PLR明显升高,炎症与PTE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NLR、PLR不能用于鉴别PTE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NLR、PLR与CRP、FIB间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监测PTE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变化。
李洁周月许启霞庞颖颖李小晴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炎症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10年177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分析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提高对VTE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下肢静脉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确诊的205例VTE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VTE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治疗与转归;使用肺血栓栓塞症(PTE)简化Well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Wells评分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以同期入院的130例非VTE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5例VTE患者中,14例病例资料不完整、2例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恶化、2例因经济原因、10例因病重放弃治疗而被排除,最终177例患者纳入分析。177例VTE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胸闷为主(36.16%),其次为胸痛(29.94%)、呼吸困难(29.38%)、咯血(24.29%);以单/双侧下肢肿胀或压痛(38.98%)及肺部湿啰音(20.90%)为常见体征;心电图以ST-T改变为主(49.15%),其次为SⅠQⅢTⅢ或QⅢTⅢ改变(35.03%);血浆D-二聚体<0.5mg/L者仅占5.65%。31.07%(55/177)的患者动脉血气结果正常。177例VTE患者中,经CTPA检查确诊PTE者175例,以双侧/多叶段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为主〔44.57%(78/175)〕;2例经V/Q显像确诊PTE;112例患者接受下肢静脉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其中确诊为DVT者51例,以腘静脉及以上血栓多见〔68.63%(35/51)〕。临床可能性评估显示,67.23%(119/177)的患者可能发生PTE(PTE简化Wells评分≥2分),38.98%(69/177)的患者可能发生下肢DVT(DVTWells评分≥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4周〔优势比(OR)=5.503,95%可信区间(95%CI)=1.577~19.206,P=0.007〕、创伤或骨折<3个月(OR=6.771,95%CI=1.510~30.370,P=0.012)、VTE病史(OR=0.072,95%CI=0.009~0.549,P=0.011)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77例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13例,单纯抗凝治疗16
宫蓓蕾许启霞庞颖颖胡俊锋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抗凝
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合并胸腔积液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肺血栓栓塞症引起胸腔积液的因素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参与肺血栓栓塞症全国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库150例确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分为2组: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5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其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48例,占32%。与未合并胸腔积液组相比,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胸腔积液组更多见于手术或外伤病史后(22%vs. 8%),胸痛(54%vs. 22%)、呼吸困难(65%vs.39%)及发热(8%vs. 1%)的发生率更高,白细胞计数(10.75×10^9/L vs. 8.56×10^9/L)、C-反应蛋白(67.45 mg/dL vs.17.21mg/dL)、凝血酶原时间(13.75s vs. 12.20s)均增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胸痛及呼吸困难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11、2.922、2.308,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预后不良。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得出胸腔积液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胸腔积液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术后或外伤后;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若出现胸痛及呼吸困难,同时C-反应蛋白升高,应高度怀疑肺血栓栓塞症可能,必要时行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胸腔积液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月许启霞庞颖颖姚宇婷李洁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胸腔积液预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夜间反复发生间歇性低氧血症,微觉醒,胸内压的波动,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氧化应激和全身炎症反应,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本文就OSAS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许启霞庞颖颖黄礼年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无创通气治疗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的评估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验证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28例为VTE组,以同期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相匹配的恶性肿瘤未合并VTE的患者25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比较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并尝试构建一种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来指导肿瘤患者的血栓预防。结果 (1)D-二聚体>0.55 mg/L、中心静脉导管、心血管危险因素是肿瘤发生VTE的高风险因素(均P<0.05)。(2)COMPASS-CAT评分≥7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MPASS-CAT评分为高风险患者发生VTE的几率是低风险患者的4.051倍。Khorana评分≥3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ASS-CA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Khorana评分(AUC:0.670 vs. 0.583,P<0.05)。(3)在COMPASS-CAT评分的基础上纳入D-二聚体>3.83 mg/L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为0.879,与COMPASS-CAT评分相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增加了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OMPASS-CAT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而Khorana评分预测价值有限。将COMPASS-CAT评分和D-二聚体>3.83 mg/L联合构建新预测模型可提高肿瘤相关VTE的预测效能。
姚宇婷许启霞庞颖颖周月王悦悦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与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期、肿瘤治疗方式相关。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措施提高了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而VTE与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密切相关,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由于深静脉血栓直接威胁肿瘤患者生命,最近关于预测癌症患者血栓事件的风险模型及血清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以期帮助识别可能并发VTE的高危患者,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预防。
庞颖颖许启霞
关键词:肺癌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
睡眠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变化与OSAHS严重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睡眠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eNO)水平变化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OSAHS的患者48例为OSA组,招募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睡眠前后eNO水平(包括FnNO、FeNO及CaNO)。分析OSA组睡眠前后eNO差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OSA组睡前FnNO为(468.78±117.19)μg/L、睡后FnNO为(479.21±130.57)μg/L,高于对照组[(371.52±130.21)μg/L、(379.10±129.65)μg/L,均P<0.05];OSA组睡前FeNO为(23.10±15.19)μg/L、睡后FeNO为(24.92±14.94)μg/L,高于对照组[(17.71±7.01)μg/L、(18.03±6.63)μg/L,均P<0.05]。OSA组睡前CaNO水平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组睡后CaNO[(2.88±1.41)μg/L]低于对照组[(4.07±1.86)μg/L,P<0.05]。2组睡眠前后的FnNO、FeNO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A组睡后CaNO[(2.88±1.41)μg/L]低于睡前[(3.86±1.40)μg/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OSA组中CaNO睡眠前后的变化差值(△CaNO)与AHI呈正相关(r=0.384,P=0.008)。依据AHI进行分层后提示,重度OSAHS患者睡后CaNO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与睡前比较,轻中度OSAHS患者睡后CaNO水平下降不明显,而重度患者下降较为明显,且△CaNO与AHI显著相关,提示CaNO可以评估OSAHS严重程度。
王文娟黄礼年许启霞夏雪梅芮艳庞颖颖庞青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