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雄性海南坡鹿发情期泥浴、沙浴行为及其在繁殖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2005年2-5月间,在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保护站的养鹿场内对7只半野生雄性海南坡鹿(Cervuseldi hainanus)的泥浴和沙浴行为、进行泥浴和沙浴行为的雄性个体的年龄、等级序位和交配成功次数进行了观察记录,以确定雄性坡鹿的泥、沙浴行为是否与雄性个体的年龄、等级序位和交配行为相关。本实验对以下3个假说进行了检验:(1)性成熟的雄鹿的泥浴行为多于刚刚性成熟的雄鹿;(2)优势雄鹿泥浴的频次和持续的时间多于非优势个体;(3)泥浴的次数与交配次数正相关。研究期间记录到雄性个体的79次泥浴和171次沙浴行为,性成熟雄鹿的泥浴和沙浴的频次显著地高于刚刚性成熟的雄鹿(P<0.01,Friedman nonparametric two-way ANOVA);不同等级序位的雄性泥沙浴持续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优势雄鹿的泥浴频次显著高于非优势个体(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P<0.01);雄鹿的泥浴和沙浴的频次分别与交配次数显著正相关(r=0.802,P<0.05,n=7;r=0.919,P<0.01,n=7;Pearson检验)。雄性海南坡鹿沙浴与泥浴是雄鹿发情期中的优势炫耀行为,对雄性个体的繁殖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志涛丁建华宋延龄曾治高张琼
- 关键词:海南坡鹿
- 奠基者效应对海南坡鹿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在迁地保护中,奠基者效应通常会导致新建种群与源种群的遗传分化,并使新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源种群。海南坡鹿(Cervuseldi hainanus)是世界濒危种,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狩猎,至20世纪70年代,这个物种仅剩26只,已经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1976年开始对海南坡鹿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该种群的数量从最初的26只增加到1600多只。本文采用10个微卫星位点对一个源种群(大田种群)和5个迁地种群(邦溪、甘什岭、枫木、金牛岭、文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He≈0·3);5个迁地种群分别有1、3或5个单态位点,大田种群无单态位点;邦溪种群与大田种群遗传分化显著,而甘什岭种群与大田种群的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奠基者效应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并且对于不同迁地种群,影响也不相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建群者数量、引种方式和建群种群的结构。该研究为今后在海南岛建立新的海南坡鹿迁地种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为其他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 张琼吉亚杰曾治高宋延龄张德兴
- 关键词:海南坡鹿微卫星迁地保护
-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现状及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华南虎(Panthera tigr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猞猁(Lynx lynx)和雪号鸟(Nyctea scandiaca)在陕西的分布及存在有待以后的调查求证.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们在陕北分布的物种数明显低于陕南的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秦岭及大巴山地区是陕西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针对陕西境内受保护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 巩会生曾治高王西峰赵凯辉张琼
- 关键词:物种保护
- 用于海南坡鹿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多态性微卫星DNA标记(英文)被引量:11
- 2005年
-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是坡鹿的一个亚种,仅分布于中国海南岛,该种群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历了严重的瓶颈效应。为了解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本文从牛科及其它鹿科的已报道的104对微卫星位点中筛选了10对保守性好、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位点。这10对微卫星位点的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042到0·640 ,等位基因数为2至6 ,因此是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位点,不仅可用于检测海南坡鹿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还可以适用于其它偶蹄目动物的相关研究[动物学报51 (3) : 530 -534 , 2005]。
- 张琼吉亚杰曾志高宋延龄张德兴
- 关键词:微卫星DNA标记海南坡鹿多态性偶蹄目鹿科牛科
- 高山倭蛙对高海拔环境适应的遗传因素初探
- 张琼
- 优质鲜食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金圆’的选育及特性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金圆’是以种间杂交品种‘金艳’(Actinidia chinensis×A. eriantha)为母本、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Planch.)为父本,从回交F1代群体中选育出的中熟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通过对‘金圆’植物学性状、特异性、营养成分、贮藏性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金圆’果实为短圆形,单果重80~100 g,软熟时果肉橙黄色,质细味浓;‘金圆’的花瓣数和花丝数与母本‘金艳’接近,花冠直径和柱头数较‘金艳’分别增大了9.31%和52%,而花柄长度比‘金艳’短16.75%;萌芽率和果枝率略低于‘金艳’,但比‘海沃德’高出55.26%和43.33%;‘金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与‘金艳’相当,但维生素C含量比‘金艳’高4.63%,是‘海沃德’的2.2倍;‘金圆’矿质元素含量丰富,P和K含量分别比‘金艳’高30.86%和22.53%,Mg含量比‘海沃德’高24. 86%;‘金圆’的总氨基酸含量丰富(8 mg/g),E/N和E/T值均高于‘金艳’和‘海沃德’,更接近于理想模式;‘金圆’在低温下(1~2℃,相对湿度90%~95%)贮藏150 d时,好果率在80%以上,200 d后,好果率仍有65%,贮藏性略低于‘金艳’,但显著高于‘海沃德’。利用Geo7-223分子标记扩增‘金圆’基因组得到3个条带,表明其与‘金艳’和‘金桃’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表明‘金圆’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
- 韩飞黄宏文李大卫张琼张琼姜正旺刘小莉
- 关键词:猕猴桃黄肉
- 弱耦合热弹性板的指数稳定性
- 本文研究一个弱耦合的热弹性薄板系统。运用频域方法以及偏微分方程的技巧,我们证明了系统相应半群的指数稳定性质。
- 张琼
- 关键词:弱耦合热弹性CO半群
- 文献传递
- 有机及生态绿色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品种‘H-1’为材料,研究有机栽培和生态绿色栽培模式对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氨基酸、矿物元素和香气等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生态绿色栽培的‘H-1’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比有机栽培的果实分别高出15.90%、26.30%和29.25%,其中Vc的差异最为明显;总酸含量与有机栽培种相差不大;有机栽培的‘H-1’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生态绿色栽培种的1.69倍,且锌和钙的含量也高于生态绿色栽培,但钾元素含量相差不明显;生态绿色栽培的‘H-1’果实中可检出的果香成分比有机栽培多5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方式不同,猕猴桃果实品质表现出一定差异,可根据果实鲜食及加工用途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
- 郑浩郑浩韩飞韩飞张琼
- 关键词:有机栽培果实品质
- 果树中糖类代谢和调控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糖是生物体内主要的碳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糖类与果树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糖类运输、积累与基因表达、糖信号传导和糖类调控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果实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韩佳欣郑浩郑浩张琼
- 关键词:糖类果树生长发育糖信号
- 海南坡鹿对采食场地及食物的选择被引量:11
- 2009年
-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采食痕迹估计法对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取食地1273个,其中旱季748个,雨季525个。海南坡鹿取食植物234种,其中木本植物71种,草本植物161种,蕨类植物2种。其中取食频率超过0.01%的有76种,取食频率占总取食频率的81.85%。无论旱季和雨季坡鹿对采食场地都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旱季χ2=21.476,P=0.0007;雨季χ2=19.882,P=0.0013;df=5)。尽管旱季坡鹿更多地选择在低平地热带草原生境中采食、雨季则喜欢季雨林,但是它们选择采食场地的季节性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χ2=9.447,P=0.0925,df=5)。坡鹿对植物种类的选择存在季节性差异,旱季喜欢采食的植物种类比雨季更多(30种vs.18种),采食的木本植物种类的比例也高于雨季(14种vs.6种)。
- 孙丽风滕丽微张琼曾治高潘多宋延龄
- 关键词:海南坡鹿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