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X线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肿瘤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肾肿瘤
  • 2篇嗜酸
  • 2篇嗜酸细胞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纵行
  • 2篇纵行骨折
  • 2篇髌骨
  • 2篇髌骨纵行骨折
  • 2篇细胞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成像

机构

  • 5篇泰山医学院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泰安卫生学校

作者

  • 9篇毕文杰
  • 5篇孙庆举
  • 3篇陈克敏
  • 3篇王锋
  • 3篇李慎江
  • 3篇朱峰
  • 2篇辛越
  • 2篇辛红梅
  • 1篇马芳芳
  • 1篇朱岩
  • 1篇李长勤
  • 1篇刘林祥
  • 1篇李卫侠
  • 1篇谢洁林
  • 1篇刘玉
  • 1篇杨贵华
  • 1篇明路民
  • 1篇李常城
  • 1篇李娅
  • 1篇邵丹丹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保健(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CT诊断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RO的CT资料,全部经MSCT多期检查,包括平扫、增强皮质期和髓质期,其中5例另行排泄期扫描。结果病灶全部单发,9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6.2cm,〈3.0cm者3例。皮质期,12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9例强化低于肾皮质,3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髓质期,9例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3例持续强化但在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在皮质期至排泄期表现为持续的强化。8例见星芒样瘢痕,8例见完整包膜,4例见中央钙化。结论大部分RO为富血供,增强后实质部分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罕见,有助于与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等相鉴别。
辛越毕文杰孙庆举李长勤刘林祥陈克敏
关键词:肾肿瘤X线计算机CT诊断
口服甘露醇MSCTE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MSCT小肠成像(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常见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淋巴瘤(NHL)、腺癌等三种常见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24例GIST,21个病灶见明显的供血动脉,2例见病灶周围明显肿大的淋巴结。22例NHL,12例为浸润溃疡型,8例为动脉瘤样扩张型,4例为息肉样肿块型,15例见多发肿大的淋巴结,6例MPR重组图像显示供血动脉。9例腺癌中3例病变累及的肠管扩张,2例肠系膜根部见肿大的淋巴结,有3例MPR重组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SCT总诊断符合率为95.6%(66/69)。结论:M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毕文杰朱峰李慎江陈克敏
关键词:胃肠肿瘤甘露醇
肾嗜酸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0)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RO患者的影像资料。12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5例)增强扫描;有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CT平扫示12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5.8cm,〈3.0cm者3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示10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8例强化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肾髓质期示7例病灶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的密度,3例病灶持续强化、于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病灶在皮质期~排泄期表现为持续强化;6例病灶内可见星芒样瘢痕,8例有完整包膜,3例可见钙化。3例病灶于MRI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相对均匀的高信号,3例均见完整包膜。结论:RO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增强后均匀强化,无囊变或坏死,T2WI上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包膜,有助于同各类型肾癌鉴别。
毕文杰Manavendra Upadhyaya刘玉邵丹丹李卫侠谢洁林陈克敏
关键词: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髋臼邻关节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髋臼邻关节骨囊肿的X线和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0年9月,2005年3月具有典型表现的5例髋臼邻关节骨囊肿,其中1例撮有X线、CT、MRI片,资料齐全。结果5例病人显示6个病灶。病灶呈圆形和类圆形,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缘。1例CT显示双侧囊肿均与髋关节相通;MRI表现为以液体信号为主,其内杂有不规则信号。结论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髋臼邻关节骨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时病灶有更高的检出率,MRI可确定病变性质,能对多数病人做出诊断。应选择使用。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孙庆举辛越王锋毕文杰
关键词:骨囊肿髋臼放射摄影术X线计算机
髌骨纵行骨折的影像学检查被引量:1
2005年
孙庆举明路民朱建忠王锋毕文杰辛红梅
关键词:髌骨纵行骨折影像学检查骨折类型青壮年X线片正侧位
显示恶性孤立肺结节分叶征理想CT层厚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显示恶性孤立肺结节分叶征理想CT层厚。方法:45例恶性孤立肺结节(直径≤3 cm)患者,经屏气训练后,采用64层螺旋CT行胸部扫描(准直器宽度0.625 mm×64)。分别重组成1、2、5 mm等3组图像,比较3组图像对恶性孤立肺结节分叶征显示的异同。以1 mm图像显示的结节分叶征为标准,分析恶性孤立肺结节分叶,判断2、5 mm组图像显示恶性孤立肺结节分叶征的可靠性。结果:1 mm图像显示45例恶性孤立肺结节共出现98个分叶,其中弦距<1 mm分叶25个,弦距为1~2 mm分叶30个,弦距>2 mm分叶43个。2 mm图像上显示弦距<1 mm分叶与1 mm图像上显示分叶一致的有18个,两者数量有显著差异(P=0.023<0.05)。5 mm图像上显示弦距<1 mm分叶与1 mm图像上显示分叶一致的有16个,两者数量有显著差异(P=0.004<0.05)。2 mm图像上显示弦距为1~2 mm分叶与1 mm图像上显示分叶一致的有24个,两者数量无显著差异(P=0.261>0.05)。5 mm图像上显示弦距为1~2 mm分叶与1 mm图像上显示分叶一致的有13个,两者数量有显著差异(P=0.003<0.05)。2 mm图像上显示弦距>2 mm分叶与1 mm图像上显示分叶一致的有40个,两者数量无显著差异(P=0.631>0.05)。5 mm图像上显示弦距>2 mm分叶与1 mm图像上显示分叶一致的有36个,两者数量无显著差异(P=0.264>0.05)。结论:恶性孤立肺结弦距<1 mm时1mm层厚较合适,弦距为1~2 mm时2 mm层厚较合适,弦距>2 mm时5 mm层厚较合适。
李慎江李常城王新刘德斌梁文杰朱峰朱岩崔学峰毕文杰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硬币病变分叶征
髋关节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髋关节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滑膜肉瘤患者6例,其中4例行DR(digital radiography)拍片,1例行CT检查,6例患者均行MRI(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i maging)检查。回顾分析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DR表现为髋关节不规则骨质破坏。CT表现为髋关节周围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中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MRI表现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发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并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要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性。DR、CT、MRI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髋关节滑膜肉瘤的诊断。
朱峰刘敏毕文杰李慎江
关键词:髋关节滑膜肉瘤数字化摄影磁共振成像
数字点片对髌骨纵行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髌骨纵行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特型,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在临床诊断中由于主动伸膝常能勉强完成,而膝关节正侧位片由于骨阴影重叠或骨折分离不大常致漏诊[1-4].我们自2003-01~2003-12共发现6例,对数字点片在髌骨纵行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孙庆举毕文杰王锋马芳芳辛红梅
关键词:髋骨骨折
Ellis-van Creveld病的临床与X线表现——附1例报告
2004年
毕文杰李娅杨贵华孙庆举
关键词:X线表现指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