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文

作品数:65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蛋白
  • 8篇血管
  • 7篇受体
  • 6篇海马
  • 5篇血压
  • 5篇神经元
  • 5篇微创
  • 5篇脑出血
  • 5篇高血压
  • 5篇DARPP-...
  • 5篇出血
  • 4篇血管病
  • 4篇缺血
  • 4篇癫痫
  • 4篇戊四氮
  • 4篇磷酸
  • 4篇磷酸化
  • 4篇老年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疾病

机构

  • 60篇成都军区总医...
  • 18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四川石油管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金堂县第一人...

作者

  • 63篇王伟文
  • 27篇吴渝宪
  • 22篇王庆松
  • 20篇林杭
  • 20篇廖晓阳
  • 12篇曹仁存
  • 5篇郁可
  • 5篇杨正辉
  • 4篇王俊
  • 4篇肖莉
  • 4篇杨世柏
  • 4篇刘榆
  • 3篇彭大庆
  • 3篇林航
  • 3篇赵茜
  • 3篇向阳
  • 2篇任晓玲
  • 2篇杨政辉
  • 2篇王亮
  • 2篇张德琼

传媒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4篇西南军医
  • 3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国处方药
  • 3篇第九次全国神...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成都军区医院...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惊厥阈下电刺激诱发大鼠发作间痫样放电致认知功能障碍时相关神经生物学改变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发作间痫样放电致大鼠认知行为障碍时的相关神经生物学改变。方法:实验于2001-1/2003-12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及成都军医总医院完成。选择6~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41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海马点燃组(n=62),电极对照组(n=58),正常对照组(n=56)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n=65)。将大鼠用2%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暴露颅顶骨,按Pllegrino大鼠脑图谱确定海马CA1区双极漆包不锈钢刺激电极埋植部位,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电刺激参数为波宽1ms、频率15Hz、串长10s、刺激强度400μA、串隔5min,恒流、单向方波,刺激40次。发作间痫样放电大鼠在海马快速电点燃后13d再次阈下电刺激,电刺激参数为波宽1ms、频率25Hz、串长10s、刺激强度100μA、串隔7min,恒流、单向方波,刺激15次。电极对照组于海马CA1区埋植电极,不给予电刺激。于电点燃后1,7,14d分三次取各组大鼠8只,麻醉断头处死后分离双侧海马,常规方法制备105~107/mL的细胞悬液及胞浆蛋白,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观测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含量与钙调素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总钙调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α与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V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SPS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组均数的最小显著差值法和Tamhane’sT2检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发作间痫样放电组、海马点燃及电极对照组分别有9、6、2只大鼠因电极脱落而被剔除实验,进入结果分析224只。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电点燃后1d海马点燃组及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电极对照组犤(659.2±134.3,684.6±138.5)nmol/L,(209.6±40.1,221.5±43.1)nmol/L,(P<0.01)犦,14d时发作间痫样放电组大鼠再次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犤(435.
王庆松杨世柏曹仁存吴渝宪林杭王伟文向阳
关键词:电刺激海马神经生物学
脑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与转归
吴渝宪刘江王庆松林杭王伟文丁鑫郁可肖莉
神经功能失调与葡萄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神经功能失调与葡萄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随机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50岁-80岁)患者300例行回顾性队列分析,入院时测空腹血糖均正常,将诊断为神经功能失调的150...
刘小娇肖莉王伟文
关键词:神经功能失调葡萄糖耐量OGTT
脑出血与线粒体脑肌病4例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本文报告的 4例与线粒体脑肌病 (MEM)有关的脑出血患者 ( 2男、2女 ,年龄都在 4 0岁以内 ) ,旨在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年青化与线粒体脑肌病的相关性 ,所有病例均为MEM的MELAS型。方法 对患者肌活检标本进行电镜观察、Gomory组化染色、血乳酸测定及肌电图检测。结果  4例受检脑出血患者的肌活检标本均可见不整红边纤维 (RRF) ,血乳酸检测值增高 ,线粒体形态异常。
吴渝宪王伟文王云侠杨世伯
关键词:脑出血线粒体脑肌病血乳酸肌电图
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在双侧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志物 ,通过CT导向定位[1] ,用YL 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穿刺治疗 ,同时设内科保守治疗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临床评分比较。结果 经微创治疗的 6 4例脑出血患者 ,除 7例患者死于并发症外 (其中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 4例、肾功衰竭 2例、消化道出血 1例 ) ,均有满意的临床转归。保守组的 5 2例患者 ,死亡 18例 (肺部感染 7例、脑疝 6例、肾功衰竭 2例、消化道出血 3例 )。结论 微创治疗后的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降低了死亡率。病情平稳患者颅内血肿最佳穿刺时间为发病后 6~ 2 4h范围内。昏迷程度深、有脑疝形成的危重患者可超早期 (发病后 6h内 )穿刺治疗 ,但要做好防止再出血的准备。
吴渝宪王伟文杨世柏张德琼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清除术
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海马培养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海马培养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18 d,荧光倒置显微镜下选择健康神经元入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浓度为10μmol·L^(-1))、[D-pen2,D-pen5]-enkephalin(DPDPE)和埃托啡(浓度均为1μmol·L^(-1))处理3 d,对照组不加药。全细胞模式记录mEPSCs,用软件MiniAnalysis 6.0(Synaptosoft,Inc)对mEPSCs频率及幅度进行分析。结果:吗啡显著降低了海马神经元mEPSCs的频率和幅度,与对照组相比,频率和幅度分别下降了38.5%和38.0%(均P<0.01);埃托啡对mEPSCs的幅度无影响(P>0.05),但频率增加了26.0%(P<0.05);DPDPE对mEPSCs的频率及幅度均无影响(P>0.05)。结论:不同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其引起受体内化的能力不同,对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有不同的突触后作用。
林杭孙梅琴张涛王庆松吴渝宪王伟文曹仁存
关键词:吗啡神经元
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调查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2—10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距离成都市市中心100公里外的某农村社区(乡镇)35~70岁纯务农居民1 017例。采用问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现患疾病)、体格检查〔血压、心率、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WHR)和体质指数(BMI)〕及实验室检查〔血糖、尿酸、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法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结果 1 017例农村纯务农居民中患高血压230例(女138例、男92例),患病率为22.6%,人口标准化后患病率为24.9%。女性与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5%(138/586)和21.3%(92/431),标准化后患病率分别为22.9%和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0,P=0.237)。农村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26.653、55.444,P〈0.05)。农村女性高血压患者TC、LDL-C、尿酸水平及吸烟史、饮酒史、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与农村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95%CI)=1.086(1.066,1.105)〕、TC〔OR(95%CI)=1.303(1.048,1.622)〕、尿酸〔OR(95%CI)=1.025(1.009,1.041)〕是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教育程度高〔OR(95%CI)=0.625(0.463,0.845)〕是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TC、尿酸是成都农村社区纯务农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高是其保护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高血压预防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伟文廖晓阳邓文清张晓琳任长久段雪梅谢静
关键词:高血压农村人口患病率数据收集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被引量:1
2015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2岁,因"咳嗽咳痰3 d,发热2 d",于当地住院。考虑"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予青霉素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效果欠佳。第3 d改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 g静滴,1次/d。第5 d患者于左氧氟沙星静滴30 min后,突发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抽搐、牙关紧闭、呼之不应。
彭芳潘先芳王伟文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癫痫持续状态
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定位分布
2011年
目的探讨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脑内DARPP-32的表达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强阳性的DARPP-32染色大部分分布于基底节区和前嗅皮质区,主要分布在伏隔核、尾壳核及杏仁核复合体的神经元胞体内,以及苍白球、腹侧苍白球、脚间核及黑质网状部的神经纤维中;中~弱阳性DARPP-32免疫染色见于中脑红核、隔伞核、小脑的普肯耶神经元、内侧缰核、皮层及海马等区域;阳性DARPP-32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质、胞核和胞膜上。结论 DARPP-32在大鼠全脑广泛表达,但主要分布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密集投射的脑区,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富含多巴胺D1受体。DARPP-32可能在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王伟文廖晓阳吴俞宪王庆松林杭肖莉陈良为饶志仁
关键词:DARPP-32免疫组织化学
尼莫地平对反复性脑缺血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反复性脑缺血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光镜和电镜对比观察大鼠反复性与单次性脑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病理损害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后的影响。
曹仁存王庆松林杭吴渝宪王伟文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