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莉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他汀
  • 3篇伐他汀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胸主动脉
  • 2篇血管
  • 2篇增殖物激活受...
  • 2篇主动脉
  • 2篇冠心病
  • 2篇过氧化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房颤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机构

  • 11篇上海市徐汇区...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2篇赵莉芳
  • 8篇顾水明
  • 7篇缪培智
  • 4篇郑宏超
  • 3篇陈齐虹
  • 2篇曹佳齐
  • 2篇丁跃有
  • 1篇刘长英
  • 1篇李宁
  • 1篇任建英
  • 1篇崔克俭
  • 1篇陶杨晨
  • 1篇周燕清
  • 1篇金惠
  • 1篇鲍晓梅
  • 1篇熊文坚
  • 1篇周颖
  • 1篇许永华
  • 1篇廖鹏翡
  • 1篇周晖

传媒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钠尿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钠尿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10mg阿托伐他汀组(A组)、20mg阿托伐他汀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均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A组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测定血浆BN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6min步行试验,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组患者治疗12周时心功能指标、血浆BNP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种剂量治疗组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LVEF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治疗组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治疗组间血浆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LVEF及6min步行距离无差异。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即可以降低BNP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微炎症可能是该药机制之一。
赵莉芳缪培智陈齐虹顾水明
关键词: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钠尿肽高敏C反应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的表达和瑞舒伐他汀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的表达和瑞舒伐他汀(ROS)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只6周龄健康雄性SHR随机分入SHR组和ROS组,每组8只;另选8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对照(WKY组),喂养8周后抽取血液,处死,获取胸主动脉段,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膜厚度/管腔内径(MT/LD)、中膜面积/管腔面积(MA/LA)比值,以双抗体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取主动脉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HR组10、14周龄的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同组6周龄(P值均<0.01),而WKY组、ROS组不同周龄间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HR组6、10、14周龄的收缩压均显著高于WKY组同周龄(P值均<0.01),而ROS组10、14周龄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SHR组同周龄(P值均<0.01)。SHR组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以及MT/LD、MA/LA比值均显著高于WKY组和ROS组(P值分别<0.05、0.01),ROS组与WKY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HR组PPAR-γ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KY组(P值均<0.01),但显著低于ROS组(P值均<0.01)。结论PPAR-γ可能与高血压血管重构有关,ROS可抑制炎症,促进血管中的PPAR-γ表达,改善血管重塑。
赵莉芳缪培智刘长英顾水明徐亚伟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瑞舒伐他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高凝状态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患者143例,其中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9例,窦性心律患者54例,根据有无房颤和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窦性心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所有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水平,由专人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结果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PT、APTT明显低于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组;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FG、DDI水平明显高于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组。分别以DDI和FG为自变量,多个临床因素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左室射血分数和左房内径是DDI的预测因素,房颤、动脉粥样硬化和左房内径是FG的预测因素。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明显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抗凝治疗。
丁跃有郑宏超崔克俭缪培智赵莉芳任建英顾水明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栓塞和血栓形成D-二聚体
街道工作人员吸烟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街道工作人员吸烟行为干预效果。方法上海市浦东新区街道对吸烟者进行强化干预(即包括行政干预、健康宣教、心理、药物及针灸法等),未吸烟者给予社会自然干预,比较两组控烟干预情况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本次调查人群中吸烟者占47.9%,未吸烟者占52.1%。吸烟组肺功能较未吸烟组有所下降(P<0.05)。控烟干预后强化干预组受试者的肺功能较自然干预组有所改善,尤以VC,FEV1为著(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社会自然干预,采用强化干预措施进行控烟,可提高街道工作人员的戒烟率,能改善其肺功能。
於元赵莉芳殷健周晖周燕清周艳余荣环
关键词:吸烟戒烟控烟干预效果
依那普利对房颤的干预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前后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心钠素(ANP)的变化,探讨依那普利对房颤的干预作用及其预防机制。方法: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恢复窦性心律后均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加用依那普利5~10mg/d;对照组不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18个月,房颤复发为终点。观察2组治疗组前后左心房内径、P波离散度、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35.7%,P<0.01);左心房内径治疗小于对照组[(39.4±5.3)mm比(44.5±5.1)mm,P<0.01];P波离散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43.8±7.8)ms比(51.9±9.8)ms,P<0.01];AN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28.8±33.5)pg/mL比(165.7±32.1)pg/mL,P<0.01]。结论:长期服用依那普利能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力,防止房颤复发,影响心房重构。
赵莉芳顾水明郑宏超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重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与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的13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稳定性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心绞痛33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2例(AMI组),冠脉造影正常者38例(NC组)],测定患者血浆HCY,FG水平。结果CHD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c组相比非常显著增高(P〈0.01),AMI、UAP、SAP3组HCY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FG水平与NC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血浆HCY、FG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组两两比较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组HCY、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这两组与三支病变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CHD患者HCY、FG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陈齐虹顾水明郑宏超缪培智赵莉芳丁越有
关键词: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
64排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积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64-SCT)检测冠状动脉罪犯病变指标,包括斑块类型、斑块衰减(PA)、重构指数(RI),并计算钙化积分(CS)及罪犯病变积分(CLS),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110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CAD)患者行64-SCT检查,其中ACS 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7例。测量患者冠状动脉罪犯病变指标,包括斑块类型、PA、RI,并计算CS及CLS。比较ACS和SAP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ACS组比SAP组拥有更多的点状钙化(92.30%比9.1%,P<0.05)、更低的PA(41.32±21.08比90.37±48.19,P<0.01)、更高的RI(1.29±0.42比0.89±0.45,P<0.01)、更低的CS(71.43±6.74比154.41±19.02,P<0.05)及更高的C15(1.15.41.12比1.06±0.63;P<0.01)。CLS>2.0可以区分ACS和SAP,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和67.3%。结论 CLS可用于区分ACS和SAP,对AC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赵莉芳廖鹏翡缪培智李宁许永华顾水明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计算机体层成像
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氧化和炎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咯列酮与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AF)氧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传代至第4代细胞备用。实验分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Ang)Ⅱ组(浓度为10-6mol/L),吡咯列酮组(浓度为10×10-6mol/L),瑞舒伐他汀组(浓度为10×10-6mol/L),吡咯列酮(浓度为10×10-6mol/L)和瑞舒伐他汀(浓度为10×10-6mol/L)联合用药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亚型的表达水平,电泳迁移技术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RT-PCR方法检测PPARγmRNA水平。结果:①AngⅡ诱导NADPH氧化酶亚型p22phox和p67phox表达增加(P<0.01),吡咯列酮单独或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均能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P<0.05);②AngⅡ诱导NF-κB及AP-1活性增强,吡咯列酮抑制NF-κB的活性,瑞舒伐他汀抑制AP-1的活性,而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同时抑制这两者的活性;③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均能增加PPARγmRNA表达(P<0.01),且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更显著地抑制AngⅡ引起的大鼠AFs的氧化和炎症反应,这可能与他汀增强PPARγ的表达有关。
陶杨晨缪培智赵莉芳高平进顾水明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他汀类
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结合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7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分别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和EPO结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结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黄波丁跃有曹佳齐赵莉芳鲍晓梅
关键词:慢性心衰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左卡尼汀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附95例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国内报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文献45篇计95例。结果①有过敏史者8例(占84%);有过敏诱因者41例(占43.2%)。②临床症状多样化,分型:黏膜病变型占61%,肌层病变型占9.4%,浆膜病变型占29.5%。③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者90.5%;骨髓检查及腹水检查阳性率达100%;血沉异常者占8118%;lgE异常者占47.3%;胃镜病理提示有嗜酸粒细胞浸润者92.6%;肠镜病理提示有嗜酸粒细胞浸润者62.5%。④激素治疗66例,治愈率100%;给予抗组胺等对症治疗25例,治愈率88%,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10年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增多趋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胃肠道多部位活检、骨髓检查、腹水检查、血沉及IgE的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本病预后良好,对激素治疗敏感,调整饮食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熊文坚周颖金惠程中华赵莉芳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