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脐带
  • 2篇结扎脐带
  • 2篇后出血
  • 2篇产妇
  • 2篇产后
  • 2篇产后出
  • 2篇产后出血
  • 2篇出血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导流杂交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感染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原体
  • 1篇增厚
  • 1篇支原体
  • 1篇妊娠
  • 1篇生殖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5篇郑凤英
  • 1篇张丽丽
  • 1篇时青云
  • 1篇吴姗姗
  • 1篇马红梅
  • 1篇刘芸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和细胞培养法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传统细胞培养法和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出率、灵敏度、检测速度等差异,判断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在生殖道感染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妇产科就诊的患者301例,将收集的子宫颈脱落细胞分成2份,1份用于细胞培养法进行UU、MH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另外1份样本通过PCR结合导流杂交法进行MH、UU[含解脲脲原体(Uu)和微小脲原体(Up1/3/6/14)共5种亚型]、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共10种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细胞培养法检出率:MH 6.64%(20/301)、UU 47.18%(142/301)。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如下:MH 17.28%(52/301)、UU(含Uu和Up1/3/6/14):53.82%(162/301)、MG 6.98%(21/301)、NG 2.33%(7/301)、CT 10.30%(31/301)、HSVⅡ6.98%(21/301)。2种方法对UU检测的一致性标本占76.08%(229/301),47例差异标本的Sanger测序结果与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一致,25例与细胞培养法一致;MH一致性的标本占85.38%(257/301),31例差异标本的Sanger测序结果与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一致,13例与细胞培养法一致。结论 PCR结合导流杂交法与细胞培养法对MH、UU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在检测耗时、阳性检出率、检测通量和检测指标数量上均有较大优势,对NG、CT、MG和HSVⅡ的结果输出以及协同感染的检出,对后续的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肖玲刘晨蔡逸轩张丽丽郑凤英兰红霞刘芸
关键词:性传播感染导流杂交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分析190例绝经后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 mm,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妇女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190例患者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 lacem ent therapy,HRT)者68例占35.8%,高血压者37例占19.5%,应用他莫西酚者15例占7.9%。此3项是影响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吸烟、不育、糖尿病;②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48例,以萎缩性子宫内膜表现为主,未见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厚度57 mm者62例,以内膜增生、内膜增殖症为主,不典型增生2例,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者42例,其中内膜癌11例,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38例,其中内膜癌15例,不典型增生6例,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的增厚有密切相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应行诊断性刮宫。
郑凤英时青云吴姗姗
关键词:绝经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癌
2015—2019年北京通州地区妊娠甲减合并子痫前期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调查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地区妊娠甲减合并子痫前期(PE)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地区2015—2019年妊娠甲减合并PE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统计学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地区妊娠合并PE年均发病率0.07%(267/5/77015),年发病率总体趋势不稳定。≤20岁且35~45岁、农村、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家庭月收入≤3000元、多胎、妊娠期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多的妇女甲减合并PE发生率高于20~34岁、城镇、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月收入>3000元、单胎、妊娠期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少的妇女甲减合并PE发生率(P<0.05)。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孕产次、BMI、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是妊娠甲减合并PE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妊娠甲减合并PE发病趋势不稳定,表现出较强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孕产次、BMI、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差异性。
郑凤英孟文颖马红梅
关键词:流行病学
剖宫产术中延迟结扎脐带与新生儿Hb水平、黄疸、Apgar评分及产妇产后出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延迟结扎脐带与新生儿血红蛋白(Hb)水平、黄疸、Apgar评分及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关系,为临床最佳断脐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12月行剖宫产术的150对产妇与新生儿,并随机分为3组:2~3min内断脐组(A组,n=50)、1~<2min断脐组(B组,n=50)与对照组(C组,n=50)。比较三组新生儿1、5、10min的Apgar评分,24、48、72h的Hb及胆红素水平,72h内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h内出血量。结果 A组的1、5、10min Apgar评分[分别为(8.9±1.2)、(9.5±1.0)、(9.6±1.1)分]与24、48、72h的Hb水平[分别为(195.3±10.2)、(199.0±11.3)、(196.8±9.9)g/L]均明显高于B组Apgar评分[分别为(7.8±1.6)、(8.4±1.3)、(8.5±1.4)分]、Hb水平[分别为(180.4±11.5)、(183.1±10.2)、(184.2±10.8)g/L]和C组Apgar评分[分别为(7.9±1.2)、(8.3±1.4)、(8.4±1.7)分]、Hb水平(分别为(179.3±9.6)、(181.6±9.8)、(178.7±10.6)g/L],且A组产妇的产后24h内出血量[(201.2±15.3)mL]相比于B组[(233.0±17.6)mL]、C组[(234.4±19.3)mL]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指标在B、C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3组的24、48、72h的血胆红素水平与72h内的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延迟2~3min结扎脐带有助于新生儿呼吸功能的建立,提高新生儿Hb水平,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对新生儿的发育及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郑凤英孟彤周丽
关键词:剖宫产血红蛋白黄疸APGAR评分
延迟结扎脐带对产妇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产后出血影响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延迟结扎脐带对产妇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及产后出血等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本院分娩的健康产妇20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包含100例受试对象,采用延迟结扎脐带的期待处理方式;对照组100例受试对象,使用常规的分娩后立即结扎脐带的处理方式。分析延迟结扎脐带对产妇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及产后出血和再次妊娠的影响作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观察组平均产后出血量167. 25±10.25mL,对照组产后出血量173. 03±10. 99m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分娩次数的受试对象比较也均可见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同特征的受试对象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可见年龄<25岁的受试对象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年龄≥25岁的受试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比较两组受试对象的免疫水平,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IgA、IgG和IgM的血清水平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有P>0. 05;不同年龄组、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分娩次数的受试对象之间差异也未见统计学意义。且对于子宫复原具有积极意义。结论延迟结扎脐带对于各种年龄段、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分娩次数的产妇来说,均有减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的潜在作用;同时年龄越小,风险也会越低。脐带结扎时间对产妇产后的免疫状态以及近期预后的影响不大。
郑凤英孟彤周丽
关键词:脐带产妇免疫球蛋白产后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