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释栋

作品数:74 被引量:3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7篇牙周
  • 37篇牙周炎
  • 20篇侵袭性
  • 19篇侵袭性牙周炎
  • 15篇牙周炎患者
  • 11篇种植体
  • 10篇口腔
  • 8篇多态
  • 7篇牙种植
  • 7篇基因
  • 7篇基因多态性
  • 6篇多态性
  • 6篇牙菌斑
  • 6篇牙周病
  • 6篇细胞
  • 6篇菌斑
  • 5篇牙种植体
  • 4篇蛋白
  • 4篇血浆
  • 4篇软组织

机构

  • 5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9篇北京大学口腔...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 1篇天津市口腔医...
  • 1篇天津塘沽口腔...

作者

  • 69篇释栋
  • 41篇孟焕新
  • 31篇张立
  • 25篇冯向辉
  • 25篇徐莉
  • 23篇陈智滨
  • 15篇路瑞芳
  • 15篇刘建
  • 6篇胡文杰
  • 5篇王华
  • 5篇韩劼
  • 5篇胡艳美
  • 4篇钟金晟
  • 4篇赵红珊
  • 4篇王宪娥
  • 3篇李启艳
  • 3篇张艳玲
  • 3篇高丽
  • 3篇康军
  • 3篇杨晓亮

传媒

  • 2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6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2篇江苏卫生保健...
  • 2篇2011第九...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第八届全国口...
  • 1篇全国口腔护理...
  • 1篇2016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和牙周健康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方法:5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和39例牙周健康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血浆IL-1β和TNF-α与各项牙周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gP患者血浆IL-1β的水平为7.23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52ng/L,P=0.003)。血浆IL-1β水平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重度位点百分比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为0.170,0.038;0.175,0.033;0.168,0.040;0.236,0.004)。AgP患者血浆TNF-α的水平(1.07ng/L)与牙周健康者(1.06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血浆TNF-α水平与各项牙周临床参数之间也均未发现相关关系(r=0.023,P=0.808;r=0.025,P=0.782;r=0.075,P=0.407;r=0.049,P=0.586)。结论:侵袭性牙周炎可能与血浆IL-1β水平的升高有关,未发现侵袭性牙周炎对血浆TNF-α水平的影响。
孙晓军孟焕新陈智滨徐莉张立释栋冯向辉
关键词:牙周炎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侵袭性牙周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的7种病原微生物,旨在寻找AgP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方法应用以16S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5例AgP患者和17名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7种牙周病原微生物: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氏菌(Tf),牙密螺旋体(Td),直肠弯曲杆菌(Cr),中间普氏菌(Pi),变黑普氏菌(Pn)。结果55例AgP患者中仅有1例检测出Aa,而在健康对照者中未检出该菌。Pg、Tf、Td和Cr在AgP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1.8%、83.6%、80.0%和81.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7.6%、11.8%、5.9%、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Tf、Td和Cr4种微生物在AgP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它们的共同定植可能在AgP中起重要作用。
冯向辉张立孟焕新徐莉陈智滨释栋
关键词:牙周炎牙菌斑聚合酶链反应龈下微生物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及其亲属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及其亲属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因多态性与Ag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66个核心家系共180名成员,进行全口牙周检查、摄全口根尖片并拍摄口内彩色照片,AgP先证者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其亲属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和现状与回顾性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作出评估诊断。提取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IL-1A+4845,IL-1B-51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及IL-1RN第二内含子中的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的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各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同时还采用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的方法(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未发现,IL-1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在AgP先证者与其亲属之间、以及亲属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表明,IL-1B-511和,IL-1A+4845等位基因1在加性、显性及隐性3种遗传模型检验中,P值均大于0.05,即未发现见IL-1基因各位点的多态性与AgP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但是,当把所有AgP患者按照全口牙槽骨吸收特点进行亚型分型并经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后发现,在IL-1B-511位点,以局限型破坏为主的AgP患者A1A1基因型的频率比非AgP患者显著升高(43.8%vs22.8%,OR=7.32,95%C/=1.84~29.11,P=0.005),等位基因A1的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71.9%vs41.2%,OR=3.64,95%C/=1.55~8.58,P=0.002);而广泛型AgP患者与非AgP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A1A1:P=0.88,等位基因A1:P=0.64)。结论:IL-1B-511位点的S
任秀云徐莉孟焕新路瑞芳陈智滨冯向辉释栋张立
关键词:牙周炎多态现象白细胞介素1系谱
牙周炎患者前牙种植修复
前牙区种植治疗存在较大的美学风险,牙周炎导致的前牙缺失往往伴有局部的牙槽骨丧失,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治疗的难度,本文记述了1例牙周炎患者的单颗前牙种植修复治疗过程.患者,男性,54岁,因左上前牙松动1年余就诊,临床检查结...
释栋张艳玲
关键词:前牙缺失软组织处理
文献传递
浅谈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牙周病学进修教学模式被引量:1
2022年
牙周病学进修教学作为牙周病学多种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迅速扩大牙周疾病诊治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总结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进修教学30余年的经验,探索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牙周病学进修教学模式。牙周进修医生理论教学实施分为牙周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强化和提升3个阶段;牙周进修医生技能实践训练包括牙周基础治疗技能规范培训、牙周手术能力进阶训练和多学科综合诊治能力训练等3种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程,落实每个阶段应掌握的知识和操作要点。期望这一历经多年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广和应用,推动我国牙周病学进修教学事业的发展。
高丽释栋胡文杰刘建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理论教学
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48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和25例非牙周炎者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种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结果:3种微生物在AgP组、CP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牙周炎组(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gP组100%vs100%,CP组93.8%vs93.8%,非牙周炎组为32%vs48%。福赛坦氏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6%vs88%,CP组97.9%vs89.6%,非牙周炎组为32%vs24%。齿垢密螺旋体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4%vs86%,CP组89.6%vs70.8%,非牙周炎组12%vs16%。3种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唾液中存在3种微生物均与牙龈出血指数密切相关,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R值高达13.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广泛存在于AgP和CP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唾液样本可以用于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测。
冯向辉张立孟焕新徐莉陈智滨释栋路瑞芳
关键词:牙周炎唾液牙菌斑微生物学
不同方法去除口腔科低速车针锈渍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去除口腔科低速车针锈渍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使用后的低速车针208支,根据锈蚀面积分为小面积锈蚀车针(锈蚀面积≤1/2)和大面积锈蚀车针(锈蚀面积>1/2),所有车针根据除锈方法随机分为4组,A组使用去污粉擦拭除锈;B组使用稀盐酸浸泡除锈;C组使用除锈剂浸泡除锈;D组使用除锈剂浸泡+超声清洗除锈;用除锈后车针的划痕、残留锈渍、亮度以及1周后返锈4项指标的合格率评价除锈效果。结果小面积锈蚀车针中,B、C、D组除锈后划痕合格率均为100.0%,显著高于A组(38.1%),P<0.05;C组和D组除锈后的亮度合格率分别为95.2%和100.0%,均显著高于A组(61.9%),P<0.05;D组除锈后的锈渍评价合格率为76.2%,显著高于B组(39.0%)和C组(42.9%)P<0.05;大面积锈蚀车针中,B、C、D组的划痕合格率均为100.0%,均显著高于A组,P<0.05;D组的亮度和锈渍合格率分别为83.9%和64.5%,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除锈剂浸泡+超声清洗的除锈效果综合评价优于其他3组,是一种除锈彻底且返锈率低的新方法。
刘建袁超王华杨琼芳孟焕新释栋
关键词:牙科设备牙科器械龋齿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综合治疗一例被引量:5
2015年
侵袭性牙周炎以发病年龄早、进展速度快为主要特点,可以导致年轻人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由于患者相对年轻,对美观和功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综合全面的治疗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则为长期稳定疗效提供基本保障.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83;口腔医院收治1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对该患者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及口腔种植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纵向观察7年,现报道如下.
释栋施捷陈波
关键词:多学科综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牙齿松动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汉族人种中 VDR 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0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应用 Taq Ⅰ限制性内切酶,采用 PCR-RFLP 的方法检测研究对象 VDR 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Tt 基因型在...
张立孟焕新赵红珊李启艳徐莉陈智滨释栋冯向辉
文献传递
实践出真知——记牙周病学家Harald Loe
2013年
菌斑是牙周疾病的始动冈素,这一学术观点已为广大口腔医师所熟知,然而20世纪中叶之前,却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何因素导致了牙周疾病,直到著名的牙周病学家HaraldLtie用无可争辩的实验数据找到了答案,他的努力开创了现代牙周病学的新时代。
释栋曹采方
关键词:牙周病学牙周疾病口腔医师学术观点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