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维谊

作品数:46 被引量:47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总装备部科研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烧伤
  • 13篇休克
  • 11篇休克期
  • 9篇白细胞介素
  • 8篇烫伤
  • 8篇切痂
  • 7篇休克期切痂
  • 7篇干扰素
  • 6篇鼠组织
  • 6篇脓毒
  • 6篇脓毒症
  • 6篇Γ-干扰素
  • 6篇白细胞介素-...
  • 6篇大鼠组织
  • 5篇烧伤后
  • 5篇救治
  • 5篇大面积烧伤
  • 4篇严重烧伤
  • 4篇脏器
  • 4篇急救

机构

  • 36篇解放军总医院...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30...
  • 3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6篇高维谊
  • 36篇郭振荣
  • 27篇柴家科
  • 25篇盛志勇
  • 14篇贺立新
  • 12篇姚咏明
  • 10篇刘京衢
  • 9篇贾晓明
  • 9篇杨红明
  • 8篇郝岱峰
  • 6篇刁力
  • 6篇李利根
  • 6篇高建川
  • 5篇马华松
  • 5篇岳茂兴
  • 4篇孙世荣
  • 4篇魏荣贵
  • 4篇黄韶清
  • 4篇夏亚东
  • 3篇许明火

传媒

  • 8篇中华整形烧伤...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全国外科学术...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1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 8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8
  • 1篇198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烫伤大鼠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其对脏器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烫伤后肠、肺组织IL 1 8(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 1 8)和相关介质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对脏器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 ,肠、肺组织IL 1 8、IFN γ、FasL(Fas配体 ,FasLigand)mRNA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LISA法测定IFN γ含量 ;同时检测肠、肺功能指标。结果 肠、肺组织IL 1 8、IFN γ、FasLmRNA表达较伤前显著升高 ,烫伤后 8小时达高峰 ,且一直持续至伤后 2 4小时 ,给予SDD(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electivedecontaminationofthedigestivetract)预治疗后 ,不同程度抑制了IL 1 8、IFN γ、FasLmRNA的表达。严重烫伤后 ,出现广泛的脏器功能损害 ,预防性SDD处理可不同程度地保护脏器。相关分析表明 ,循环内毒素与肠、肺IL 8、IFN γ、FasL诱生有关 ,而后者与器官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结论 肠、肺组织IL 8、IFN γ、FasLmRNA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 ,并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
刘京衢姚咏明高维谊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FAS配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52例严重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被引量:25
1999年
目的观察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我科1985~1996年烧伤总面积在(69.9±20.1)%,Ⅲ度面积(60.4±13.6)%,且人院后均置入 Swan-Ganz 飘浮导管的52例烧伤病人的右房压(R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嵌压(PAWP)、心率(HR)、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指数(SI),于入院时及伤后8,16,24,48,72,96h 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休克期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安全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休克病人在烧伤后24h 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结论烧伤休克期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指导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贺立新郭振荣柴家科盛志勇高维谊林洪远韩家林
关键词:烧伤血流动力学
创(烧)伤后氧自由基的损伤
盛志勇郭振荣高维谊梁延杰杨红明
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创(烧)伤后氧自由基损伤作用的系列研究,共包括30篇论文,历经十三年,是创伤基础理论与临床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以创烧)伤为中心,氧自由基损伤过程为线索进行了多层次、跨学科、全方位的系列研究,在动物致伤手段...
关键词:
关键词:创伤烧伤氧自由基损伤
烧伤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防治研究——27年临床诊治经验总结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总结烧伤后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临床防治的经验。方法:将我科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MODS临床救治工作分为3个阶段,分析3个阶段MODS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的进步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作用。结果:90年代以来,由于我科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监测技术和早期防治措施,烧伤MODS总发生率以及总体表烧伤面积(TBSA)>50%伤员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70年代和80年代(P<0.05或P<0.01)。90年代以来,尽管MODS脏器衰竭个数多于70年代和80年代,但TBSA>30%患者的病死率(47.1%)却显著降低(P<0.01)。结论:烧伤休克后及时和充分复苏、清除坏死组织和控制伤后感染、加强脏器保护与支持是降低烧伤后MODS发生率。
高维谊盛志勇郭振荣柴家科胡森
关键词:烧伤休克MODS
烫伤大鼠组织白介素-18 m RNA表达及其介质效应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白介素 18(IL 18) m RNA的表达及其介质效应。方法 :采用大鼠 30 %体表面积 度烫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组织 IL 18m RNA、γ 干扰素 (IFNγ) m RNA、Fas Lm RNA含量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法测定 IFNγ蛋白含量。结果 :烫伤后组织 IL 18m RNA表达较伤前值即有显著升高 ,8小时达高峰 ,且持续至伤后 2 4小时 ;烫伤后组织 IFNγ m RNA表达即开始增加 ,伤后 8小时达高峰。肠、肺组织 IFNγ水平与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未致伤动物肠、肺可表达少量 Fas L m RNA ,烫伤可使其表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 ,组织 IL 18m RNA表达与 IFNγ m RNA、IFNγ水平、Fas L m RNA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肠、肺组织 IL 18m RNA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 ,并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创伤后组织 IL 18m RNA基因表达对 IFNγ、Fas L
刘京衢高维谊姚咏明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
关键词:白介素-18Γ-干扰素FAS配体
氮氧化物致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19例的临床救治被引量:35
2001年
岳茂兴夏亚东黄韶清魏荣贵高维谊马华松何跃忠
关键词:急救氮氧化物中毒气体中毒肺水肿
碘络醚治疗烧伤的研究和临床效果
1994年
自1984年以来,我们参照 PVP-Ⅰ及其类似物,设计并研制了碘络醚,实验证明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菌及滴虫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又经临床验证表明,碘络醚治疗烧伤创面具有以下优点:①杀菌力强,可使渗出液减少、疼痛减轻;②创面清洁易成痂,痂皮致密不易再感染;③不加深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④经动物毒性试验表明为低毒物质,对皮肤及粘膜无刺激性。
姚文莉冯淑珍邬伯安高维谊吉天鹏
关键词:烧伤
几种抗菌素和清毒剂对皮片活力的影响
朱兆明贾小明高维谊
关键词:庆大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氯霉素抗感染药
我院不同时期成批烧伤救治的比较被引量:13
1999年
成批烧伤都发生于突发事件或事故,因病人量大,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伴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设备条件的改善,成批救治的过程和效果逐年有所进步,通过我院不同时期治疗成批烧伤的比较,可以看出90年代确比80年代有了明显提高。1 临床资料1.1 病例收录标准本组成批烧伤病例系指一次事故中烧伤3人以上并同时于伤后48h 之内入院者。1982年4月~1989年12月为
郭振荣李利根柴家科李卫卫高维谊纪晓峰
关键词:烧伤急救成批烧伤
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对伤后高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对高代谢的影响。方法:切痂前、后监测血神经内分泌激素,内毒素(LPS)、TNF-α、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及体重变化。结果:休克期切痂不会引发分解代谢激素增加,但LPS,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降低烧伤后高代谢反应,优于常规的切痂选择。
高维谊郭振荣韩翠华韩翠华孙世荣王亚平
关键词:烧伤皮肤移植代谢休克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