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德成

作品数:21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肺挫伤
  • 5篇挫伤
  • 4篇并发
  • 3篇心脏
  • 3篇食管
  • 3篇并发症
  • 3篇创伤
  • 2篇胸部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食管平滑肌瘤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双镜
  • 2篇双镜联合
  • 2篇平滑肌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16...
  • 6篇解放军第16...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61...

作者

  • 21篇乔德成
  • 18篇曹祥
  • 18篇刘燕
  • 15篇严四军
  • 15篇黄洁健
  • 13篇邓波荣
  • 8篇谢念林
  • 4篇徐绍敢
  • 2篇罗贵清
  • 1篇徐绍敢
  • 1篇徐绍敢
  • 1篇刘燕
  • 1篇刘燕
  • 1篇谢念林
  • 1篇曹祥
  • 1篇曹祥
  • 1篇曹祥
  • 1篇刘燕

传媒

  • 6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临床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孔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电视单孔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原发性手汗症患者21例,在全胸腔镜下单孔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单孔组),与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原发性手汗症患者16例,在全胸腔镜下双孔操作(双孔组),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持续监测双手掌温以判断手术疗效,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单孔组手术时间较双孔组缩短,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较双孔组治疗手汗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徐绍敢曹祥乔德成谢念林刘燕
关键词:手汗症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单孔
心脏金属异物手术治疗1例被引量:3
2005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装修工。被金属碎片击伤左膝部25d入院。25d前工作时被弹出的高速金属碎片击伤左膝部后侧,急送当地医院,因伤口大出血,急诊清创缝合后行X线检查示左膝部金属异物存留;当时未取出。1周后复查X线左膝部及其上、下未见金属异物。于2004年11月3日转来我院,胸片示心脏金属异物存留;胸部CT提示异物位于右室心尖部。患者无心慌、胸闷、胸痛等不适。
严四军曹祥刘燕黄洁健乔德成邓波荣
关键词:心脏异物外科手术胸部CT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并发急性肺挫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机械通气对连枷胸并发急性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51例连枷胸并发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后至实施机械通气的间隔时间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32例)和后期机械通气组(19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参数变化,比较两组间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ICU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早期机械通气者入院时呼吸衰竭程度比后期机械通气者严重,而机械通气后24h前者呼吸衰竭程度比后者轻(P<0.01)。前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ICU时间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1),且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亦低于后者(P<0.05)。结论:尽早对连枷胸并发急性肺挫伤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内固定治疗效果,并能有效改善肺挫伤低氧血症,减少ARDS、MODS等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ICU时间,提高治愈率。
严四军邓波荣刘燕曹祥黄洁健乔德成
关键词:连枷胸肺挫伤机械通气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主动脉窦瘤破裂 2 2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11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窦瘤直接缝合 6例 ,补片修补 16例 ,其中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间隔缺损 7例 ,同期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 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 ,随访 2~ 17年 ,恢复情况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术中注意探查窦瘤情况并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处理合并畸形以提高手术疗效。
严四军刘燕罗贵清黄洁健曹祥乔德成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破裂
99例周围型小肺癌的TNM分期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TNM分期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肺小结节的重视,并探讨小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99例行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及所有淋巴结均获得病理证实,然后进行TNM分期,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T分期、淋巴结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病理T分期:T1a期71例(71.72%),T2a期28例(28.28%).22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22.22%),其中N1 12例(12.12%)、N2 10例(10.10%).TNM分期:Ia期58例(58.59%),Ib期18例(18.18%),≥Ⅱa期者23例(23.23%).共清扫胸内淋巴结1226枚,平均每例12.38枚,126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10.28%).T2a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T1a期(P<0.05).淋巴结直径0.5~1.0cm的转移率高于直径<0.5cm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小肺癌并不完全是早期肺癌,约1/4患者为≥Ⅱ期的中、晚期肺癌.对小肺癌患者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除术非常必要,不能以术中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而排除淋巴结的清扫.
严四军邓波荣曹祥谢念林乔德成刘燕
关键词:小肺癌周围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
氨溴索在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肺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肺挫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仅给一般治疗)、常规剂量组(一般治疗+常规量氨溴索)和大剂量组(一般治疗+大剂量氨溴索)各21例。结果治疗后第1天,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P<0.01);治疗后第7天,大剂量组PaO2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PaO2(P<0.01);治疗后第3天,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CO2(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大剂量组SaO2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SaO2(P<0.05);治疗后第5天、第7天,大剂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辅助呼吸时间。结论对肺挫伤患者早期大剂量应用氨溴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减轻肺挫伤程度。
曹祥邓波荣严四军刘燕黄洁健乔德成
关键词:肺挫伤氨溴索
巨大纵隔脂肪肉瘤1例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女,26岁。因活动后胸闷3个月于2007年4月7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自行缓解,无发热、咳嗽咳痰,平卧无不适。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及手术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5/60mmHg。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下未触及肿块。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
严四军刘燕黄洁健曹祥乔德成邓波荣
关键词:纵隔脂肪肉瘤心脏杂音浅表淋巴结湿性罗音手术史颈静脉
镜像右位心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1例被引量:1
2005年
严四军曹祥刘燕黄洁健乔德成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163例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成充分液体复苏(常规)组(84例)、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79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中心静脉压(CVP)≥5cmH2O(1cmH2O=0.098kPa);限制组在止血前限制液体输入,维持收缩压在80~90mmHg,平均动脉压(MAP)在50~60mmHg,CVP在2~5cmH2O。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输液量常规组为(2650±525)ml,限制组为(1780±3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死亡20例(23.81%),限制组死亡9例(11.39%),常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限制组(P<0.05)。且常规组存活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高于限制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严四军邓波荣刘燕曹祥黄洁健乔德成
关键词:肺挫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并发症
肺挫伤475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肺挫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收治的475例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3例,女202例;年龄(41.20±16.00)岁。经胸部X线、CT检查确诊为肺挫伤。入院后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治疗,及时处理合并伤,控制活动性出血;注意控制输液量,尤其是限制晶体液的摄入量,其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142例。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95例。机械通气86例,给予潮气量6~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3~11 cm H2O。结果 82例患者同期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其中胸部X线诊断肺挫伤72例(87.80%),CT确诊肺挫伤82例(100.00%),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血气分析检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全组治愈439例(92.42%),死亡36例(7.58%)。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6例,重型颅脑损伤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4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5例。结论肺挫伤的诊断首选胸部CT检查。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是肺挫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积极救治合并伤,合理的胸壁固定,限制性液体复苏及保护性机械通气是提高肺挫伤疗效的重要途径。
曹祥严四军邓波荣乔德成刘燕黄洁健
关键词:肺挫伤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