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伏义路

作品数:140 被引量:5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篇理学
  • 40篇化学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2篇催化
  • 85篇催化剂
  • 19篇低碳醇
  • 19篇碳醇
  • 17篇分子
  • 17篇分子筛
  • 16篇一氧化碳
  • 16篇AL
  • 14篇硫化
  • 14篇CO
  • 13篇溶胶
  • 13篇光谱
  • 13篇
  • 12篇氧化氮
  • 12篇红外
  • 12篇红外光
  • 12篇红外光谱
  • 12篇MO
  • 11篇一氧化氮
  • 11篇硫化态

机构

  • 138篇中国科学技术...
  • 2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京大学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安徽省烟草专...
  • 1篇路德维希-马...

作者

  • 140篇伏义路
  • 46篇林培琰
  • 36篇卞国柱
  • 28篇姜明
  • 24篇孟明
  • 23篇胡天斗
  • 21篇谢亚宁
  • 15篇俞寿明
  • 14篇鲍骏
  • 11篇屠兢
  • 11篇李春林
  • 10篇刘振林
  • 10篇刘涛
  • 9篇李忠瑞
  • 8篇田扬超
  • 8篇李新刚
  • 5篇孙中海
  • 5篇黄志刚
  • 5篇许存义
  • 4篇汪波

传媒

  • 27篇Chines...
  • 19篇分子催化
  • 18篇Chines...
  • 16篇物理化学学报
  • 15篇燃料化学学报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化学通报
  • 3篇第十届全国催...
  • 3篇全国催化学术...
  • 2篇北京同步辐射...
  • 2篇第三届全国催...
  • 2篇全国C[*v...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稀土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 13篇2001
  • 13篇2000
  • 14篇1999
  • 8篇1998
  • 9篇1997
  • 6篇1996
  • 12篇1995
  • 7篇1994
  • 8篇1993
  • 4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90
  • 13篇1989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XRD及XPS技术研究了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还原温度对还原态超细K-Co-M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分别考察未还原及不同的还原温度下K、Co和Mo活性物种的价态以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上Mo主要以+4和+6两种价态存在.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表面上Mo4+/Mo6+比增大,较高的Mo4+/Mo6+比有利于形成合成醇反应中活性位.Co也是以+2和金属态两种价态存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表面上Co2+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但是在体相中可以检测到有金属Co形成,且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当还原温度为550℃时,表面上的Co2+迅速减少,这种表面上的Co2+的迅速减少可能导致了合成醇活性的迅速降低.K+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经550℃还原后,K+在表面明显富集.
孙中海伏义路鲍骏
关键词:还原温度低碳醇合成XPS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O_4 超细粒子催化剂被引量:25
1999年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O4 超细粒子催化剂. 使用XRD,BET 和DTA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初始溶液的酸碱性、柠檬酸用量及焙烧温度对粒子晶相、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的影响. 同时,测试了添加助剂钾并经硫化的CoMoO4 催化剂上CO 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制备CoMoO4 超细粒子的适宜条件为: 初始溶液pH= 3-5 , 柠檬酸/( 钴+ 钼) 摩尔比等于0-4 . 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凝胶经500 ℃热处理后,粒子的比表面积为29-4 m2/g, 粒径约为60 nm , 在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鲍骏卞国柱伏义路
关键词:超细粒子低碳醇一氧化碳加氢催化剂
硫化态的Mo/γ-Al[*v2*]O[*v3*]、Mo/ZrO[*v2*]甲烷化催化剂上CO吸附及TPD的研究
姜家乐黄志刚伏义路
关键词:甲烷化催化剂
CO和NO在铜氧化物表面上吸附赝势从头算被引量:4
1994年
采用赝势从头算方法(PS-HONDO) 分别计算了CO和NO以C(或N) 和O端吸附在Cu^(2+)和Cu^+上的基态势能曲线,其计算结果表明NO是以N端吸附在Cu^(2+)或Cu^+上,CO以C端吸附在Cu^+,可能以O端吸附在Cu^(2+)上.CO(或NO)吸附在Cu^(2+)或Cu^+上时,吸附势阱深度的顺序为:Cu^+-CO>Cu^(2+)-NO>Cu^(2+)-OC>Cu^+-NO.CO(或NO)在Cu^+上吸附时,电子由衬底向CO(或NO)反馈,CO(或NO)吸附在Cu^(2+)时.电子由CO(或NO)向Cu^(2+)传递.这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合理解释了CO(或NO)在Cu^(2+)和Cu^+上的吸附强度的差别以及当CO和NO共存时,CO选择吸附在Cu^+上,NO选择吸附在Cu^(2+)上的实险事实.
田扬超段玉华李俊清伏义路
关键词:一氧化碳一氧化氮铜氧化物
不同温度还原超细K-Co-Mo催化剂的XPS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XPS技术研究了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分别考察不同还原温度下K、Co和Mo活性物种的价态以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上Mo主要以两种价态存在(+4和+6).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上Mo4+/Mo6+比值增大,较高的Mo4+/Mo6+比值有利于形成合成醇反应中活性位.催化剂表面上的Co以+2价存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催化剂表面上Co2+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当还原温度为550℃时,催化剂表面上的Co2+迅速减少,这种催化剂表面上Co2+的迅速减少可能导致合成醇活性的迅速降低.K+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经550℃还原后,K+在催化剂表面明显富集.
孙中海伏义路鲍骏
关键词:还原温度低碳醇合成XPS
La-Cu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质和表征被引量:12
1991年
研究了三个La-Cu氧化物催化剂对CO-O_2和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No.1样品的La/Cu原子比为1.0。No.1附品经H_2还原为No.2样品。No.1样品浸渍50ppmPt后,用H_2还原得样品No.3。对CO-O_2和NO-CO反应活性的次序均为NO.3>NO.2>NO.1。NO.1样品的主要组成为La_2CuO_4+CuO。No.2,No.3样品是Cu_2O,CuO,La_2O_3的混台物,并含少量Cu。NO.1,2,3的平均表面铜的氧化数分别为1.7,1.5和1.3。测定了O_2不可逆吸附量、在125℃表面“晶格”氧的反应百分数(A_L)以及“晶格”氧开始参与氧化反应的温度(T_L),讨论了活性氧的反应和补充以及氧化反应时可能存在的CU^+-CU^(2+)氧化还原循环。从TPR等实验结果,提出了微量Pt可能高度分散在表面上,削弱了CU^(2+)-O的键能,而使Cu^(2+)在氧化反应中更易被还原的设想。
林培琰陈勇俞寿明伏义路水野哲孝御园生诚
关键词:催化剂氧化物催化活性
温度对钙钛矿结构'氮氧化物阱'NO<,x>储存性能的影响
本文重点考察了在稀燃条件下(O<,2>的体积分数为5.3﹪),温度对钙钛矿结构的BaZrO<,3>'氮氧化物阱'NO<,x>储存性能的影响.
陈加福孟明李新刚林培琰伏义路俞寿明
关键词:钙钛矿结构温度储存性能环境催化
文献传递
不同负载量K-Mo/γ-Al_2O_3催化剂的酸性及其醇合成性能被引量:2
1998年
不同负载量K┐Mo/γ┐Al2O3催化剂的酸性及其醇合成性能*卞国柱伏义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合肥230026)范立藤元薰(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科,东京都本乡7-3-1)关键词氯化钾,三氧化钼,氧化铝,负载型催化剂,酸性,低碳醇分...
卞国柱伏义路范立藤元薰
关键词:负载型催化剂低碳醇合成醇
稀燃NOx阱Pt/Co-Ba-Al-O中钴助剂的XAFS研究
2002年
共沉淀-浸渍法制备Pt/Co-Ba-Al-O样品。采用XRD,XAFS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载体经过800℃焙烧后,Co物种主要以四面体配位的铝酸钴相存在。铂物种则以小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添加钴物种对Ba物种存在形态的影响不大;但改善了氧化铝相的分散度:抑制了金属铂原子簇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Pt在催化剂表面分散更均匀。
李新刚孟明林培琰陈加福伏义路俞寿明谢亚宁胡天斗
关键词:XAFS
Y分子筛结构中钼组分固态引进及其催化性能被引量:3
1998年
Y分子筛结构中钼组分固态引进及其催化性能叶树集姜明*李忠瑞陈昆松伏义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合肥230026)关键词Y分子筛,钼,固态反应,一氧化碳,加氢分类号O643反应气氛下,分子筛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固态离子交换已引起重视,通过该方法,可...
叶树集姜明李忠瑞陈昆松伏义路
关键词:Y分子筛固态反应一氧化碳加氢分子筛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