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锦清

作品数:24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综合征
  • 8篇艾滋病
  • 6篇影像
  • 6篇结核
  • 6篇肺炎
  • 5篇影像学
  • 5篇缺陷综合征
  • 5篇免疫缺陷
  • 5篇免疫缺陷综合...
  • 5篇获得性
  • 5篇获得性免疫
  • 5篇获得性免疫缺...
  • 5篇获得性免疫缺...
  • 5篇急性呼吸
  • 5篇肺结核
  • 4篇严重急性
  • 4篇严重急性呼吸
  • 4篇呼吸综合征
  • 4篇急性呼吸综合...
  • 4篇非典

机构

  • 21篇深圳市第三人...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深圳市东湖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刘锦清
  • 21篇陆普选
  • 14篇杨根东
  • 12篇朱文科
  • 10篇刘艳
  • 9篇余卫业
  • 7篇龚小龙
  • 6篇周伯平
  • 6篇郑广平
  • 5篇蔡雄茂
  • 4篇臧建
  • 4篇乐晓华
  • 4篇胡毅文
  • 4篇杨桂林
  • 4篇刘水腾
  • 4篇苏坚
  • 3篇陈心春
  • 3篇曹义
  • 3篇叶如馨
  • 3篇袁明远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第三届医学影...
  • 1篇第四届全国艾...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1篇199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叶以上10例、中叶(舌叶)及下叶17例。大片状融合实变影9例、斑片状影6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5例和空洞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主要分布2R、4R区。病灶恶化进展患12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11例,早期CD4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后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变的各种征象,有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朱文科陆普选余卫业刘艳刘水腾刘锦清苏坚乐晓华周伯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结核CD4T淋巴细胞CT
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9例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的胸部CT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及临床影像的特点。结果: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分布于胸部的不同部位;4例患者见肺内结节影;3例患者出现肺实变;4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2例患者可见心包积液;1例患者发现粟粒结节影。结论:淋巴结肿大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最显著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肿大的淋巴结可出现于胸部不同的部位,其他影像表现包括肺实变、肺内结节、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黄华陆普选刘水腾刘艳刘映霞周泱刘锦清朱文科乐晓华叶如馨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X线平片表现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提高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50例的X线胸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2 1例( 4 2 % ) ,片状融合的渗出性病灶1 3例,弥漫性粟粒影6例;胸内淋巴结肿大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 6例( 32 % ) ,双侧肺门及中下肺野可见网状、小点状影,片絮状或斑片状影1 0例,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磨玻璃影8例;细菌性感染8例( 1 6 % ) ,片状实变影7例,肺结块影并空洞1例;真菌性感染5例( 1 0 % ) ,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须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并注意发病率较高的肺结核与卡氏肺囊虫肺炎。
朱文科陆普选单鸿余卫业刘艳杨根东刘锦清臧建
关键词:胸部感染艾滋病X线平片表现真菌性感染中下肺野斑片状影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各自临床表现、实验室改变、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SARS流行期间,以SARS收治后确诊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4例病人的临床和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4例病人均有发热,38°C~40°C,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气促3例;外周血白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降低,CD8+T淋巴细胞正常或代偿性增高。影像学改变:沿纹理分布的淡片状阴影3例,双肺斑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阴影1例。治疗后,肺内见网格影及小囊状影1例,按PCP治疗后,渗出性病灶吸收明显。结论:病人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降低,肺部表现为渗出性磨玻璃样影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共同之处;卡氏肺囊虫肺炎无明确SARS病人接触史,高热和全身中毒表现突出,CD8+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胸部影像学表现无游走性征象,但可见网格状和?或小囊状改变。仔细动态观察胸片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陆普选朱文科周伯平刘锦清杨根东
关键词:肺炎病毒性肺炎卡氏肺囊虫放射摄影术
结核性脑膜炎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颅脑结核的 CT 表现特征与价值。方法通过头颅 CT 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证实的104例结核性脑膜炎 CT 表现。结果 104例中 CT 平扫“阴性”者41 例(占39.4%)。经 CT 增强...
付向东陆普选朱文科叶如馨刘锦清彭宇
文献传递
SARS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与预后研究
陆普选余卫业肖松生蒋小玲朱文科刘锦清杨根东杨桂林黄华唐蔚曹满瑞胡毅文
该课题对我院收治的50例SARS患者临床、胸片、CT等详细资料的分析,对 SARS的影像学特征,分型,鉴别诊断、肺部影像学改变与T淋巴细胞的关系 以及预后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率先提出了SARS的影像学特征,并在核心杂志上发...
关键词:
SARS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方法  52例SARS患者 ,每隔 1~ 3d摄胸部正侧位片 ,而且在 7次以上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流行病学、放射学、实验室检查确诊的 52例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 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为 :3 1例见两肺大片状、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18例见 1侧肺叶或肺段有片状影 ;1例表现为肺段内结节影 ;2例见两肺纹理增粗 ,呈网格状及不规则线状影 ;16例见磨玻璃样影。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SARS的X线表现 ,可有如下特征 :三片一间 (病人出现大片状、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有些病人出现间质性改变 ) ;三多一个不相符 (病灶在两肺中下野多 ;磨玻璃样影多 ;游走性多 ,即上下游走或左右游走 ;症状与X征象不相符 ;一快一慢 (胸部X线表现病灶变化快 ,最终吸收慢 )。结论SARS的胸部X线表现如单独和单次静态观察似乎无明显特征改变 ;但是 ,进行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胸部X线征象及变化 。
陆普选周伯平袁明远陈心春龚小龙杨根东刘锦清杨桂林郑广平王火生
关键词:SARS胸部X线表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掌握关键技术环节,避免并发症。材料与方法:61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患者,肺癌32例,肺结核并大咯血21例。支气管扩张咳血6例,支气管动静脉瘘2例,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剂28例,使用明胶海绵26例,另7例是无水乙醇+明胶海绵和微球+明胶海绵。栓塞剂的量视病灶而定。结果:超选择插管38例,插管成功率100%,肺癌支气管动脉栓塞后总有效率87.5%,大咯血栓塞后的止血总有效率92%(26/27例)。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动脉损伤症状。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致死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介入治疗,见有脊髓动脉显影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陆普选杨根东刘锦清蔡雄茂曹满瑞罗晓东徐仁根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适应证禁忌证介入治疗并发症
支气管动脉栓塞与结合局部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咯血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比较单纯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局部使用立止血 +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以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治愈率。方法 将 62例结核咯血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各 3 1例 ,分别用支气管动脉栓塞 (A组 )和支气管动脉局部用立止血 +栓塞 (B组 )的方法治疗。对两组的疗效 ,复发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有效率为64 .5 % ,B组 87.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3 0 9,P <0 .0 5 ) ;A组共行栓塞治疗 5 2次 ,B组 3 7次 ;两组均未发生脊髓梗塞 ,食管支气管瘘 ,误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用立止血进行支气管动脉局部注射合并栓塞治疗能提高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局部用立止血安全、严重不良反应少。
陆普选曹满瑞蔡雄茂孙燕芝余卫业杨根东刘锦清龚小龙陈心春郑广平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立止血肺结核大咯血治疗学
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了解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方法 34例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咯血量≥300 ml/d者26例,≥600 ml/d者8例;靶血管内单纯使用立止血者13例,(立止血1~3KU/次);局部注射立止血+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者21例(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后,再用1~2 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 局部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大咯血的34例病人,治疗1次的32例、2次的1例、3次的1例。单纯立止血治疗13例,12例有效,有效率92.3%;双重治疗组21例,20例有效,有效率为9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射立止血也是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陆普选蔡雄茂曹满瑞余卫业杨根东陈心春孙燕芝刘锦清龚小龙付向东邓永聪刘智郑广平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立止血肺结核大咯血明胶海绵颗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