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赫

作品数:38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视神经
  • 11篇脊髓炎
  • 10篇视神经脊髓炎
  • 8篇谱系
  • 7篇血管
  • 6篇注射
  • 6篇疾病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5篇共济失调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血管生长
  • 4篇血管生长素
  • 4篇影像
  • 4篇神经病
  • 3篇蛋白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影像学
  • 3篇髓鞘

机构

  • 32篇中日友好医院
  • 7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38篇张伟赫
  • 25篇焦劲松
  • 21篇矫毓娟
  • 11篇刘尊敬
  • 10篇崔蕾
  • 7篇汪伟
  • 6篇汪仁斌
  • 6篇郭淮莲
  • 5篇唐文雄
  • 5篇唐春花
  • 5篇李小璇
  • 4篇彭丹涛
  • 3篇段晓慧
  • 3篇任连坤
  • 3篇张麟伟
  • 3篇张志勇
  • 2篇严莉
  • 2篇荣培
  • 2篇贾树红
  • 2篇高旭光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OEMS综合征三例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POEMS综合征又称Takatsuki综合征、Crow-Fukase综合征和骨硬化性骨髓瘤,是一种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megaly)、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
孙青盛望汪仁斌董明睿段晓慧严莉罗杰张麟伟张伟赫李珺焦劲松刘尊敬
关键词:POEMS综合征神经电生理CROW-FUKASE综合征病理分析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抗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三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3例抗 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中日医院神经科诊治的3例抗 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6、58、59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3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与麻痹性肠梗阻(1例)、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1例),1例脊髓 MRI检查可见脊髓后索病变,2例胸部CT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3例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正常范围,血清及脑脊液抗 Hu抗体均为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为著伴运动纤维受累,皮肤交感反应测定2例未引出波形,另1例潜伏期延长。病程早期,针对肿瘤治疗或未发现肿瘤患者行免疫调节治疗可部分缓解周围神经症状。结论抗 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以感觉纤维受累及自主神经病变为著,伴有运动纤维受累,血清及脑脊液 Hu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肺部肿瘤筛查及早期治疗可部分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
汪伟汪仁斌张伟赫佟杰孙少杰段晓慧刘尊敬焦劲松彭丹涛
关键词:痛性周围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共济失调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例和西医对照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年复发率和添加免疫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年复发(0.775±0.924)次和(2.181±2.400)次,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年复发率下降6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添加免疫治疗时间分别为(16.750±8.677)个月和(6.818±3.43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推迟应用免疫治疗时间。
张伟赫郭改会焦劲松矫毓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多发性硬化
腹腔注射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凋亡细胞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MCAO组、ANG组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仅作颈部切口,其余3组予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ANG组、BSA组分别腹腔注射ANG和BSA7d。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连续注射7d后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结果:7d后,ANG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BSA组、MCAO组及假手术组(P<0.05);与BSA组及MCAO组相比,ANG组缺血脑区神经元损伤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有所减轻,但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组、BSA组及MCAO组大鼠脑内缺血侧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非缺血侧(P<0.05)。结论:腹腔注射ANG可降低大鼠体重,对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无影响。
唐春花郭淮莲唐文雄张伟赫赵亚峰
关键词:血管生长素脑缺血再灌注腹腔注射
桥本脑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诊治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的发病机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H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表现为卒中样发作,伴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血清抗甲状腺抗体显著增高,头颅MRI可见双颞叶内侧、海马及左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斑片状长T1、长T2以及FLAIR高信号,白质为主,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MRS提示病灶区Cho峰略升高,NAA峰稍降低,Lac峰和Lip峰升高。脑组织病理结果示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存在类空泡样及髓鞘崩解改变。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口服维持治疗,症状及影像学明显好转。结论 HE是一种伴有抗甲状腺抗体水平增高、临床表现多样、激素治疗有效的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可见皮质或皮质下异常病灶,病理学无特异性改变。
段晓慧张伟赫洪闻刘尊敬焦劲松
关键词:桥本脑病抗甲状腺抗体影像学病理学糖皮质激素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在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有效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22例中国NMOSD患者的首次发病症状、复发情况和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预后。结果 122例NMOSD患者(女性占86%)的首次发病症状,41例有视神经炎表现,43例累及脊髓,41例累及延髓最后区,累及脑部其他位置的15例,视神经和脊髓同时受累的仅2例。122例中116例(95%)病程中有复发,78例(67%)在发病1年内、94例(77%)在发病2年内复发,年复发率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1.30(0.05~10.00)次/年。首次发作后,3个月后恢复期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0(0~7),仅6例(5%)不能独立行走(EDSS评分≥6);第2次临床发作后恢复期,99例(81%)无或仅有很轻微神经功能障碍(EDSS评分≤3),8例(7%)EDSS评分≥6。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0年后约20%患者不能独立行走,25%至少单眼盲。结论此组中国NMOSD绝大多数呈复发性病程,虽有较明显的致残性,但前两次发作后仅有小部分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矫毓娟崔蕾张伟赫张春瑜张晔琼张欣焦劲松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病程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病程特点及预后分析
矫毓娟崔蕾张伟赫张春瑜张晔琼张欣焦劲松
伴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视神经脊髓炎(NMO)逐渐被认为是一种主要侵犯视神经和脊髓、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的炎性脱髓鞘疾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问世将NMO确立为独立于多发性硬化(MS)的一种疾病实体。
张伟赫矫毓娟焦劲松
关键词:炎性脱髓鞘疾病视神经脊髓炎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影像学特点谱系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长素基因转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长素(ANG)基因转染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作用。方法制备重组血管生长素腺病毒(Ad-ANG,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Ad-GFP)。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d-ANG治疗组和Ad-GFP对照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再灌24h后两组大鼠分别侧脑室注射Ad-GFP或Ad-ANG。Longa法观察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于注射后1d、3d、7d和14d制备脑组织冰冻切片,观察脑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HE染色、vWF因子免疫组化染色、ANG免疫组化染色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Ad-ANG治疗组在治疗后3d、7d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Ad-GFP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重组腺病毒后1d、3d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室管膜周围及脉络丛有较强的绿色荧光;HE染色可见Ad-ANG治疗组皮层神经元结构清晰,间质水肿、核固缩、核溶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ANG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ANG治疗组大鼠缺血脑组织ANG阳性细胞数在观察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d-GFP对照组(P<0.01);vWF染色及凋亡检测显示3d、7d、14d时Ad-ANG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Ad-GFP对照组(P<0.01),凋亡细胞数显著少于Ad-GFP对照组(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方式转染Ad-ANG能使脑缺血大鼠脑内ANG阳性细胞数增加,并促使缺血脑区血管生成,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唐春花郭淮莲唐文雄张伟赫
关键词:血管生长素脑缺血凋亡
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首次发病的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为29—33岁。本病多以肢体瘫痪伴尿便障碍为首发,临床表现包括视力异常、运动、感觉以及尿便障碍等视神经和脊髓受累症状和体征,3例患者血尿酸降低,血清自身免疫抗体谱及NMO—IgG可阳性,头颅MRI无典型脱髓鞘病灶,脊髓MRI表现为长T1,长T2病灶几乎累及脊髓全长,可伴脊髓肿胀,其中2例患者确诊为干燥综合征伴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4例患者均经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获得不同程度缓解,1例死亡。结论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好发于青年女性,以脊髓受累多见,可合并视神经受累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颅内多无病灶,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敏感。
张伟赫矫毓娟焦劲松刘尊敬汪仁斌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