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华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小麦
  • 4篇蓝粒
  • 4篇蓝粒小麦
  • 3篇基因
  • 2篇染色体
  • 2篇APM
  • 1篇代谢
  • 1篇多极化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有丝分裂
  • 1篇有丝分裂指数
  • 1篇诱变
  • 1篇诱变后代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原位杂交技术
  • 1篇原位杂交鉴定

机构

  • 5篇天津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杨国华
  • 4篇李滨
  • 4篇刘建中
  • 3篇彭永康
  • 2篇郑琪
  • 2篇杨秀英
  • 2篇李振声
  • 2篇英加
  • 2篇童依平
  • 2篇赵学强
  • 2篇李振声
  • 1篇王振英
  • 1篇周汉平
  • 1篇徐正华
  • 1篇穆素梅
  • 1篇高建伟

传媒

  • 2篇Acta B...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Journa...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天津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蓝粒小麦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查尔酮合酶基因和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3'末端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2004年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hinopyrum ponticum(Podp.)Z.W.Liu et R.R.-C.Wang)发育种子中克隆到两个查尔酮合酶基因(TaCHS.tl,TaCHS.wl),分别编码394个氨基酸,二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0%和98.9%;而且克隆到一个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F3'5'H)3’-末端。分别从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Podp.)Z.W.Liu et R.R.-C.Wang)、蓝粒小麦、白粒小麦和中国春基因组中分离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的全长序列(ThpCHS.tg TaCHS.wg,TaCHS.csg),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均含有一个内含子(intron),序列差异主要在内含子。通过DNA序列比较,发现一个CHS与亲本之一的长穗偃麦草基因组同源性达100%,一个CHS与另一白粒亲本基因组同源性达99%,表明来自于父、母本的CHS在蓝粒发育的种子中均表达。Southerm杂交结果表明CHS在小麦中的拷贝数至少有4个,不同颜色的蓝粒小麦、白粒小麦间拷贝数基本一致,但都与长穗偃麦草有差异,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判定CHS在蓝粒小麦中属于一个多基因家族。Reverse Northern分析表明CHS在开花后15d发育的蓝粒小麦中具有较强的表达;花后21d F3'5'H和DFR的转录本积累显著高于CHS,基本上检测不到CHS的表达。这三个基因在蓝粒小麦中的表达顺序与其他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基因表达次序一致:ChS先于F3'5'H,F3'5'H先于DFR。实验还表明F3'5'H和DPR在幼叶中表达也较强,CHS仅在发育种子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花后21d,F3’5’H在白粒、蓝粒小麦和中国春种子中均强烈表达,蓝粒小麦CHS和DFR转录本比白粒小麦多。因此,认为在蓝粒小麦中存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在蓝色色素形成过程中,该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受到调节基因的调控。
杨国华李滨高建伟刘建中赵学强郑琪童依平李振声
关键词:蓝粒小麦查尔酮合酶基因REVERSE
Ⅰ蓝粒小麦蓝粒性状遗传及生化代谢途径分析;Ⅱ大麦高亲和力NO<,3><'->转运系统编码基因的表达分析
该论文共分两部分:一、蓝粒小麦蓝粒性状遗传及生化代谢途径分析.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5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为建立以'蓝粒基因'为形态及分子标记...
杨国华
关键词:蓝粒小麦大麦
文献传递
大豆品种播季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选取四川省有代表性的17份春、夏、秋大豆品种,进行春、夏、秋分季播种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及其它农艺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豆3号和筠连七转豆的出苗至始花日数,90-627和8407-1的出苗至成熟日数,90-627和90-3的产量,贡豆91-1的株高,成豆四号、西豆3号、90-3的单荚粒数,以及90-627的百粒重等性状在春、夏、秋不同播季下均比较稳定,对光温敏感性弱,可作为生产利用和育种亲本材料.
杨国华徐正华
关键词:大豆稳定性
蓝粒小麦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分子克隆(英文)被引量:8
2003年
蓝色色素在监粒小麦种子糊粉层中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应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正在发育的种子中克隆到一个编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的基因(DFR)。推测其为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且与蓝粒小麦中蓝色色素形成密切相关:其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包含35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与一些从其他植物中已克隆到的DFR有很高的同源性:大麦(94%)、水稻(83%)、玉米(84%)。从长穗偃麦草(2n=70)、蓝粒小麦、浅蓝粒小麦自交产生的白粒后代小麦以及中国春的基因组中分别分离到一个全长DFR序列。经聚类分析表明DFR cDNA核甘酸序列与从中国春基因组中克隆的DFR具有100%的同源性,且与长穗偃麦草、蓝粒小麦、白粒小麦基因组中分离的DFR均有很高的同源性。4个DFR基因组DNA均含有3个内含子,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内含子区,表明该基因在进化上很保守。经Southern杂交分析,DFR在小麦中至少有3-5个拷贝,不同小麦材料间未见明显差异,但与长穗偃麦草有明显筹异,属于一个DFR超基因家族。Northern分析表明该DFR在蓝粒和白粒种子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都在开花后大约18 d表达最强,在同一时期的蓝白种子中,DFR在蓝粒种子中的表达量高于白粒。DFR转录本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幼叶?
杨国华赵学强李滨刘建中郑琪童依平李振声
关键词:蓝粒小麦长穗偃麦草
除草剂甲氨磷(APM)对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甲氨磷(Amiprohpos methyl,APM)是一种磷酰氨除草剂,由于它具有使用后分解快,对环境残留少的特点,因此在生产上广泛使用。70年代后期,发现APM是微管蛋白的专一解聚剂,它可抑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
王振英杨国华彭永康
文献传递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被引量:20
2002年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3 ] ,蓝 5 8(2n =4 2 )是一个具有 2条长穗偃麦草 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4E/ 4D)。LW0 0 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 ,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 3 3 4为 4 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 (40W +1’4E) ,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 4E的单端体 (40W +1’t4E)以及组型为 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国华李滨刘建中英加穆素梅周汉平李振声
关键词:蓝粒小麦基因组原位杂交辐射诱变
除草剂APM对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用HU和APM双阻断法对蚕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APM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MI)增高,至5.5h时有丝分裂指数高达82%,进一步延长处理时间,MI有降低的趋势,但细胞内染色体出现多极化、后期桥、断片、微核等。
杨国华杨秀英卢静君张辉华彭永康
关键词:APM多极化微核有丝分裂指数
小扁豆核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小扁豆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核型 ,结果表明 ,绿小扁豆和红小扁豆的核型公式均为 2n =2x =16 =6m +6sm +2st+2st(SAT) ,两种小扁豆的核型类型都是 3B ,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均为 2n =2x =16 =4L +6M2 +6M1+4S ,二者主要在第
杨秀英杨国华苏震云彭永康
关键词:小扁豆染色体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和绘制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9
2002年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主要有染色体重复序列、总基因组 DNA、寡单拷贝序列和染色体涂色集中等 ,该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
杨国华英加李滨刘建中李振声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基因图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