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症状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症
  • 2篇首发症状
  • 2篇受体
  • 2篇双酚
  • 2篇双酚A
  • 2篇嵌合
  • 2篇腺体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脑肌病
  • 2篇脑肌病
  • 2篇内分泌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杨帆
  • 4篇陈临琪
  • 4篇吴海瑛
  • 4篇卢俊
  • 3篇谢蓉蓉
  • 2篇陈婷
  • 2篇陈秀丽
  • 2篇周文文
  • 2篇王凤云
  • 2篇金美芳
  • 1篇李本尚
  • 1篇肖佩芳
  • 1篇吴水燕
  • 1篇李云
  • 1篇何海龙
  • 1篇胡绍燕
  • 1篇杨梦婕
  • 1篇柏振江
  • 1篇李莺
  • 1篇陆叶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江苏省第十三...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生期使用不同剂量双酚A对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新生期使用不同剂量双酚A(BPA)对雄性SD大鼠幼年期及青春期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影响。方法将80只新生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组、低剂量BPA组[25μg/(kg·d)]、中剂量BPA组[50μg(kg·d)]和高剂量BPA组[250μg/(kg·d)]。在出生第1—7天(PND1—7)每日皮下注射给药。PND22、PND50每组处死50%仔鼠,取下丘脑、睾丸称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下丘脑Kiss—I mIINA和睾丸雄激素受体(AR)mRNA的表达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抑制素B(INHB)水平。结果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ND22血清FSH[(1.6100±0.6932)IU/L、(1.5743±0.6750)IU/L比(2.3629±0.5803)IU/L](F=3.314,P=0.026)、LH[(3.8763±0.9080)IU/L、(3.6038±1.3502)IU/L比(5.3025±0.7684)IU/L](F=3.139,P=0.027)、T[(0.3838±0.1778)μg/L、(0.4425±0.2141)μg/L]比(0.7825±0.2821)μg/L](F=5.106,P〈0.01)水平下降,PND50睾丸脏器系数[(0.95290±0.04915)%、(0.96920±0.04582)%比(1.02280±0.01108)%](F=10.326,P〈0.01)及血清T[(1.7586±0.3696)μg/L、(1.7188±0.3957)μg/L比(3.3575±0.7498)μg/L](F=13.799,P=0.012)明显降低;PND22高剂量BPA组下丘脑Kiss-I mRNA(0.06880±0.01179)表达较其余各组升高(F=272.125,P〈0.01),而PND50中、高剂量BP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iss—I mRNA(0.00200±0.00025、0.00190±0.00048比0.00140±0.00017)表达下降(F=191.826,P〈0.01)。结论新生期中、高剂量BPA暴露可对幼年期及青春期大鼠睾丸功能产生损伤,并影响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低剂量BPA暴露未对幼年期及青春期雄性大鼠HPG轴产生明显影响。
周文文陈临琪金美芳杨帆吴海瑛谢蓉蓉王凤云陈秀丽陈婷孙辉
关键词:双酚A
细胞因子模型预测儿童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器官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模型对儿童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44例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14 d内,每天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IL-17A。以CAR-T细胞治疗后14 d内各器官功能恢复或患儿死亡为终点,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预测患儿各脏器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4例患儿中,男31例,女13例,中位年龄7.96(5.19,11.48)岁。95.5%(42/44)的患儿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反应,其中88.1%(37/42)发生CRS 1-3级反应,16.7%(7/42)发生严重的CRS 4-5级反应。以IL-6>3892.95 pg/m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呼吸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8,敏感度为0.8,特异度为0.735,而联合IFN-γ>414.4 pg/mL、IL-6>3892.95 pg/mL和IL-2>27.05 pg/mL三者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呼吸衰竭的AUC为0.741,敏感度为0.6,特异度为0.912。以IFN-γ>1699.5 pg/m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休克发生的AUC为0.908,敏感度为0.722,特异度为1。以IL-6>4607.3 pg/m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肝脏损伤的AUC为0.964,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906;而联合IL-6>4607.3 pg/mL和IFN-γ>1446.2 pg/mL两者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肝脏损伤的AUC为0.977,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906。联合IL-6>6972.2 pg/mL和IFN-γ>3981.5 pg/mL两者,预测CRS 4-5级反应的阳性预测值为62.5%,阴性预测值为94.4%,AUC为0.846,预测敏感度为0.714,特异度为0.838,且患儿均合并2个及2个以上的脏器功能损伤。结论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6及IL-2联合指标可用
闰珂珂杨帆林晓晨张玥代云红吴水燕方芳柏振江李莺卢俊
关键词:器官功能损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以多个内分泌腺体受累为首发症状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2014年
线粒体脑肌病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特征,以骨骼肌、脑等高能量需求组织受累为主,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Kearns-Sayre综合征(KSS)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本例患儿自3岁9个月时发病,早期表现为多种内分泌腺体疾病,晚期出现视力受损、双眼球活动受限、脑脊液蛋白升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报告如下。
杨帆陈临琪吴海瑛谢蓉蓉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内分泌腺体KEARNS-SAYRE综合征首发症状线粒体功能异常脑脊液蛋白
以多个内分泌腺体受累为首发症状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杨帆陈临琪吴海瑛谢蓉蓉王凤云陈秀丽陈婷
伏立康唑在不同年龄段中国儿童群体中的剂量优化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国儿童群体的最优给药剂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42例不同年龄段患儿使用伏立康唑注射剂(4或7 mg/kg q12h)血清药物谷浓度的达标情况,评估不同年龄段中国儿童的最优伏立康唑给药剂量。结果:在给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2~<6岁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的中位值均显著低于6~<12岁或12~<18岁患者;6~<12岁与12~<18岁患者的伏立康唑谷浓度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给药剂量为“4 mg/kg,q12h”时,80%的2~<6岁患儿的血清药物谷浓度不能达国际指南推荐的最低目标(1 mg/L),当伏立康唑剂量增加至7 mg/kg,q12h时,该年龄组仅有37.5%的患者不能达到最低目标谷浓度;伏立康唑剂量按“4 mg/kg,q12h”静脉滴注时,72.7%的6~<12岁患儿可达到目标谷浓度,当给药剂量增加至“7 mg/kg,q12h”时,60%的6~<12岁患儿的伏立康唑谷浓度高于指南推荐的最大值5.5mg/L。结论:年龄和给药剂量对中国儿童患者的伏立康唑药物谷浓度均有显著影响,对于2~<6岁的儿童,伏立康唑剂量按“4 mg/kg,q12h”给药时,多数患者不能达到目标谷浓度的最低值;对于6~<12岁儿童,伏立康唑按“7 mg/kg,q12h”的给药剂量偏高,因此“4 mg/kg,q12h”的剂量更推荐作为中国6岁以上儿童患者的适宜剂量。
杨梦婕钟文陈亚静周密杨帆卢俊王梅
关键词:伏立康唑儿童不同年龄段血药谷浓度
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2年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切入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参与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助力制定合理化诊疗方案、关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抗肿瘤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助力临床合理用药、对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培训、抗肿瘤药理学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等干预措施促进肿瘤科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多学科会诊、用药安全性评价、抗肿瘤药物培训、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药物咨询等切入点参与肿瘤科治疗团队。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多个切入点参与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更好的开展合理用药工作,对肿瘤科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唐汝泽赵东亮杨帆王文娟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新生儿期不同剂量双酚A暴露对雌性大鼠青春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期不同剂量双酚A(BPA)暴露对雌性大鼠阴道开口时间(VOD)和下丘脑Kiss-1基因、卵巢雌激素受体(E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雌性Sprague-Dau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溶剂组、17β-雌二醇组(17β-estradiol,E2,10μg/d)、低剂量BPA组(每日25μg/kg)、中剂量BPA组(每日50μg/kg)和高剂量BPA组(每日250μg/kg),在生后0-6 d(PND 0-6)经皮下注射每日给药。记录VOD,并于当天处死,取出下丘脑、卵巢并称重,计算下丘脑、卵巢脏器系数。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测定下丘脑Kiss-1 mRNA和卵巢中ERαmRNA、ERβ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2组、中、高剂量BPA组VOD提前;E2组下丘脑Kiss-1 mRNA、卵巢ERβ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生儿期每日50μg/kg及250μg/kg BPA暴露可引起的大鼠青春期启动提前,但并非通过Kiss-1基因表达改变来实现;新生儿期每日25μg/kg BPA暴露未引起大鼠青春期启动提前。
杨帆陈临琪金美芳周文文吴海瑛
关键词:双酚A新生大鼠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r/r B-ALL患儿行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资料,分别以复发、死亡为终点事件,评估CAR-T细胞治疗r/r 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共32例r/r B-ALL患儿接受CAR-T细胞治疗,中位年龄7.5(2-17.5)岁。32例患儿共回输CAR-T细胞40次,回输中位CAR-T细胞总量0.9×10^(7)/kg(患儿体重)。结果显示,2例患儿在评估前死亡,其余30例患儿3、6、9个月RFS分别为(96.3±3.6)%、(81.4±8.6)%和(65.3±12.5)%;3、6、9个月OS均为100%,12个月OS(94.7±5.1)%,24个月OS(76±12.8)%。回输前骨髓肿瘤负荷≥36%、CAR-T细胞回输2周内铁蛋白峰值≥2500 ng/ml与复发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CAR-T治疗相关脑病综合征(CRES),26例在CAR-T细胞回输1周内出现CRS反应,12例出现CRES反应。18例给予托珠单抗静滴,其中12例联合糖皮质激素,CRS反应及CRES反应经治疗后大多1周内缓解。激素使用剂量与患儿持续缓解时间相关,甲泼尼龙累积剂量≥8 mg/kg预后不佳。结论:CAR-T细胞治疗儿童r/r B-ALL有效且安全,CRS及CRES反应经治疗后均可缓解;回输前骨髓肿瘤负荷≥36%、回输后甲泼尼龙累积剂量≥8 mg/kg预后不佳;回输后两周内铁蛋白峰值≥2500 ng/ml与疾病复发相关,且为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杨帆王天怡杜薇薇何海龙肖佩芳陆叶胡绍燕李本尚卢俊
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接受培门冬酶(PEG-ASP)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0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PEG-ASP治疗的81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AP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治疗措施、预后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AAP发生率为4.8%(39/810)。AAP与性别、ALL免疫分型及危险分层无相关性,但年龄>10岁患儿的AAP发生率较≤10岁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8%的AAP发生在首次或第2次接受PEG-ASP治疗期间,AAP发生的中位时间为PEG-ASP暴露后12 d,PEG-ASP的中位累积剂量为3 660 IU/m^(2)。92.3%的AAP患儿出现腹痛症状;94.9%的AAP患儿伴随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89.5%的AAP患儿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出胰腺炎迹象。39例AAP患儿经治疗后均好转,8例AAP患儿治愈后复用门冬酰胺酶(ASP)相关制剂,其中3例再次出现AAP。结论 年龄可能是AAP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首次与第2次接受PEG-ASP治疗期间是AAP高发时间段。部分AAP患儿缺乏胰腺炎特征性临床症状,AAP患儿再次应用ASP相关制剂时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李云钟文杨帆石文华陈冬卢俊王梅
关键词:培门冬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淀粉酶脂肪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