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慧

作品数:3 被引量:10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种群
  • 2篇物种
  • 1篇第四纪冰期
  • 1篇神农架自然保...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地理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种群保护
  • 1篇种群恢复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物种丰富度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基因流
  • 1篇海拔
  • 1篇海拔梯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李义明
  • 3篇杨玉慧
  • 1篇张德兴
  • 1篇马勇
  • 1篇吉亚杰
  • 1篇许龙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Curren...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非飞行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被引量:29
2003年
于 1999~ 2 0 0 1年调查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6个地点不同栖息地的非飞行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栖息地分为 8类 :原始林、择伐林 (采伐枯立木 )、次生林、灌木林、草地、常年性河流水溪、农田和人居住区。小型非飞行哺乳动物调查用捕鼠夹 ;大型非飞行哺乳动物调查主要根据皮张收购资料以及样线法和痕迹法 ;用 10m× 10m的样方调查林地树种丰富度。调查发现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非飞行哺乳动物 5 9种 [不包括引进种梅花鹿 (Cervusnippon) ]。在同一海拔高度 ,原始林通常比择伐林和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高 ,说明采伐严重降低了物种丰富度。对比同一栖息地不同海拔高度的物种丰富度 ,我们发现 ,在中海拔地段 (80 0~ 170 0m)物种丰富度最高 :如在原始林和次生林 ,海拔 170 0m的东溪物种丰富度最高 ;在择伐林 ,海拔 80 0m的九冲物种丰富度最高。聚类分析显示 ,6个地点的哺乳动物物种组成可以分为两组 :高海拔组 (2 10 0m以上 )和中低海拔组 (170 0m以下 )。各地点的哺乳动物物种组成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是一致的。各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与单位面积 (10 0m2 )树种平均丰富度、栖息地类型数和海拔高度相关。 3个环境变量间也是相关的 :海拔高度对单位面积树种平均丰富度和栖息地类型数有重要影响。
李义明许龙马勇杨敬元杨玉慧
关键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栖息地
分子生态学研究与动物多样性保护被引量:28
2001年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揭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新篇章。分子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生态学方法中的一些难题 ,如野外调查周期长、分辨率有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应用各种分子标记 (如 :RFLP、VNTR、RAPD、DNA测序等 )可以分析种群地理格局和异质种群动态、确定种群间的基因流、研究瓶颈效应对种群的影响以及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是指导物种保护和濒危种群的恢复所必需的。种或品系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解决形态分类中的模糊现象 ,确定基于遗传物质的谱系关系 ,还可以用来分析近缘种间杂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 ,选择保护地区。近年来引起重视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DNA变异分析可能会在研究种群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一系列种群特异性问题方面非常有用。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会有更多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得到解决 ,尤其是结合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应用多个分子标记对目标种群进行研究 ,所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 。
杨玉慧李义明
关键词:分子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种群保护物种多样性种群恢复
中国黑斑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初探被引量:44
2004年
本文通过对黑斑蛙 8个地方种群 2 5 7个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探讨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过程。对所检测出的 79个单倍型的分析表明 :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区内中部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南北边缘种群。种群间基因流同地理隔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种群遗传分化符合距离隔离或脚踏石模型。线粒体单倍型以广西和四川种群的个体的遗传分化为最深 ,反映出西部山区的屏障隔离效应。单倍型歧点分布分析表明 ,约 10 3- 2 2 6万年前 ,即在末次间冰期 ,黑斑蛙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扩张事件。单倍型的分布格局和共享情况显示黑斑蛙种群在冰期后的重新扩张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南往北的递进式扩散形式。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波动导致了黑斑蛙适宜生境在纬度方向上的平移 ,进而导致黑斑蛙种群随生境变化而进行扩张或收缩 ,使黑斑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能始终保持在分布区中间高而南北两端低 。
杨玉慧张德兴李义明吉亚杰
关键词:黑斑蛙种群线粒体DNA基因流第四纪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