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军
- 作品数:61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再通治疗不良预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机械再通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分析不良预后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再通治疗且年龄≥80岁的患者,收集基线信息、影像学、再通治疗与并发症、临床预后等资料,分析不良预后的具体原因。结果共纳入20例高龄患者,年龄80~96岁,平均(83.3±4.1)岁。均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再通成功(mTICI 2b-3)率为70%;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5%。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mRS 0~2级)者35%,预后不良者(mRS 4~6级)55%。分析该11例患者预后不良的原因,归因于发病重或就诊时间较晚者2例;归于再通不成功或再通并发症者3例;归于高龄相关因素者6例,其中,合并闭塞以外动脉多发重度狭窄、侧支血流代偿差、卒中进展迅速者3例,因内科并发症加重致预后不良者3例。结论高龄卒中患者存在内科并发症较多、伴有闭塞血管以外其他动脉重度狭窄等;侧支代偿差、原有内科并发症等可能是再通治疗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
- 祁鹏陆军王利军王俊杰胡深杨希孟陈鲲鹏王海峰王大明
- 关键词:卒中血管成形术预后
- 滤网脑保护装置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观察和护理
- 本研究自2001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滤网脑保护装置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型术7l例次,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对其术前准备、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 姜学丽郭红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翟乐乐祁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
- 文献传递
- 基底动脉干巨大冗长迂曲扩张症及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王大明祁鹏陆军王利军王俊杰胡深杨希孟陈鲲鹏
- 难治性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
- 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重建治疗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血管内重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9月至2017年8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对18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后每3~6个月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表现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术后3~ 24个月行造影随访,结果以稳定、好转及复发评价.结果 22例患者血管内重建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中,2例(9.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出现穿支梗死,出院时恢复良好.21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5.5个月,平均(42.1±26.3)个月,恢复良好(mRS 0~2分)18例(85.7%),预后不良(mRS 4~6分)3例(14.3%).19例患者获得造影随访,随访时间为3.0~47.0个月,平均(11.9±6.9)个月.10例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塞且载瘤动脉重建良好,病情稳定;5例好转或稳定;1例支架内闭塞;3例复发.结论 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较安全,中期疗效相对满意.
- 祁鹏胡深王利军陆军王俊杰杨希孟陈鲲鹏王海峰王大明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后循环
- 75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分析75岁以上患者脑血管造影实施、病变分布、并发症等情况。方法83例75岁以上患者行全脑及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缺血性脑血管病61例(73.5%),出血性脑血管病22例(26.5%)。结果83例造影中78例(94.0%)造影经股动脉完成,11例(13.3%)造影中应用复合弯曲导管。缺血性脑血管病例中前循环狭窄107处(占67.3%),后循环52处(占32.7%);硕外97处(占61.0%),颅内62处(占39.0%);发现8例(占13.1%)患者存在9个未破裂动脉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中16例(72.6%)存在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19个。5例(6.0%)出现并发症,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2.4%),穿刺点血肿2例(2.4%),尿潴留1例(1.2%)。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技术对75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是较安全的。
- 韩轶鹏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缺血脑血管造影术
- 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目的探讨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mm且动脉瘤颈/瘤体宽径≥3/4)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4例27个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料。
- 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
-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
- 颅内宽颈、超宽颈动脉瘤的瘤颈栓塞和载瘤动脉重建--支架内球囊再塑形技术
- 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
- 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各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识别能力。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65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MRI影像学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4例)。不稳定斑块组根据纤维帽是否破裂又分为未破裂斑块组(29例)和破裂斑块组(15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未破裂斑块组和破裂斑块组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D40L:x^2=6.45、12.04和16.23,P〈0.01;MMP-9:F=2.55、5.10和4.69,P〈0.05)。不稳定斑块组和破裂斑块组患者血清PAPP-A浓度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1和13.55,P〈0.05),破裂斑块组患者血清PAPP—A浓度水平高于未破裂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9,P=0.000)。sCD40L≥673.22ng/L(OR=22.47,95%CI:2.11~239.81,P=0.01)、MMP-9≥84.09μg/L(OR=10.01,95%CI:1.74—57.78,P=0.01)、PAPP—A≥0.101μg/L(OR=14.29,95%CI:2.69—75.90,P=0.002)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相关。结论血清sCD40L、MMP-9、PAPP—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较高的血清sCD40L、MMP-9、PAPP—A水平可能提示斑块易损或破裂。
- 韩轶鹏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李妹玉刘佰运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炎症
- 糖皮质激素治疗Cognard 5型硬脑膜动静脉瘘致急性四肢瘫痪二例
- 2019年
-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结构上的异常动静脉短路.其中Cognard 5型早期诊断困难,表现为进展性脊髓病者易被误诊为脊髓炎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发急性截瘫的现象.本文报道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gnard 5型DAVF致急性四肢瘫痪的患者.
- 陈鲲鹏陆军王大明王利军祁鹏王俊杰
-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四肢瘫痪糖皮质动静脉短路DA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