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岸高

作品数:264 被引量:1,806H指数:19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0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8篇大肠
  • 93篇肿瘤
  • 78篇肠癌
  • 73篇大肠癌
  • 57篇肠肿瘤
  • 39篇细胞
  • 34篇直肠
  • 34篇胃癌
  • 30篇内镜
  • 30篇大肠肿瘤
  • 28篇直肠肿瘤
  • 25篇凋亡
  • 25篇细胞凋亡
  • 24篇蛋白
  • 24篇结肠
  • 21篇结直肠
  • 21篇病变
  • 18篇溃疡
  • 17篇结直肠肿瘤
  • 16篇发病

机构

  • 200篇惠州市中心人...
  • 43篇惠州市第一人...
  • 2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9篇广东医学院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篇惠州市中心医...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惠州市疾病预...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惠州中心人民...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64篇许岸高
  • 61篇甘爱华
  • 56篇刘集鸿
  • 56篇张晓慧
  • 46篇陈惠新
  • 43篇余志金
  • 39篇凌红
  • 39篇钟旭辉
  • 28篇徐永成
  • 27篇钟选芳
  • 19篇姜泊
  • 18篇李丙生
  • 16篇熊理守
  • 14篇李韶光
  • 12篇童志勇
  • 12篇余中贵
  • 12篇陈旻湖
  • 11篇胡品津
  • 10篇何伟锋
  • 9篇罗程

传媒

  • 25篇广东医学
  • 2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8篇实用医学杂志
  • 13篇医学综述
  • 13篇临床消化病杂...
  • 10篇中华消化内镜...
  • 9篇第二届全国肠...
  • 8篇胃肠病学和肝...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胃肠病学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中药材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26篇2007
  • 29篇2006
  • 14篇2005
  • 13篇2004
  • 22篇2003
  • 9篇2002
2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参方剂诱导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和影响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黄参方剂对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72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7例 ,口服黄参方剂 6 0ml/d ;对照组 35例 ,口服维酶素片 12片 /天 ,疗程 2月。治疗后胃镜同一部位取材 ,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凋亡指数和BCL 2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黄参方剂组服药前后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 (19 8± 9 6 ) %和 (32 8± 16 2 ) % ,服药后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服药前 (P <0 0 5 )。BCL 2蛋白阳性率治疗前后分别为 5 2 8%和 2 6 4% ,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和BCL 2蛋白阳性率在服药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黄参方剂可诱导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
陈惠新许岸高刘集鸿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
胃癌发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1999年
目的:了解细胞增殖及基因bcl-2、p53的表达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这一演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11.3 % ±2.2% 、18.9% ±6.5% 、20.33% ±7.3% 、40. 03% ±10.6% 、53.08% ±10.9% 和72.44% ±38.4% ;bcl-2表达分别为10.0% 、23.3% 、40.0%、56.7% 、85.7% 和46.7%;p53蛋白表达分别为0% 、0% 、0% 、4.3%、14.3% 和53.3% 。各期病变中的这三项指标绝大多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1)在胃癌演化过程中,PCNA呈持续上升趋势。(2)在胃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呈反向关系,前者可能是胃癌早期的行为,后者则可能是胄癌中晚期的行为。
甘爱华许岸高刘集鸿李韶光沈剑刚姜泊
关键词:胃癌癌前状态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P53
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CRC)术前TNM分期判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选取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CRC患者共39例,以术后病理TNM分期作为金标准,评价EUS、MSCT及两者联合对CRC患者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EUS对CRC的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5.0%-83.3%,N分期为50.0%-80.0%;MSCT对CRCR的N分期判断准确率为60.0%-83.3%,EUS、MSCT对于N0、N1的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N2的判断,两者联合较EUS优势明显(91.7%vs 50.0%,P〈0.05)。结论 EUS对CRC术前T分期及N0、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MSCT对N2、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查,可获得更精准的术前TNM分期。
李丙生许岸高甘爱华余中贵黄文锋
关键词:超声内镜
腺瘤性胃息肉内镜治疗及随访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腺瘤性胃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 90例腺瘤性胃息肉患者 ,分别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或活检钳直接钳除等方法治疗。结果 :所有息肉均成功摘除 ,无发生出血及穿孔 ,随访 1~ 5年 ,发现 11例( 12 2 % )复发 ,1例 ( 1 1% )癌变。结论 :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 ,安全可靠。积极内镜复查 ,可了解息肉复发及癌变发生情况。
钟旭辉许岸高
关键词:内镜随访胃肿瘤外科手术
医院变革管理
2004年
2004年是中国国有医院的“改革风暴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型国有医院都在酝酿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计划。实行科学的变革管理,既是变革成功的保证,也是在变革过程中对医院管理层提出的严峻挑战。
许岸高黄颖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院文化
广东省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首先,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大都市)、惠州市(中等城市)和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中18~8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初筛,按罗马Ⅱ标准及Manning标准加以补充(含便秘)。
熊理守陈旻湖王伟岸胡品津陈惠新许岸高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胃良恶性溃疡病变中的相互关系
2001年
目的 通过检测胃良恶性溃疡病变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情况 ,探讨胃良恶性溃疡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存在的潜在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TRAP -ELISA方法检测 2 9例胃恶性溃疡 (GC组 )、2 5例胃良性溃疡 (GU组 )及 19例正常胃黏膜 (NC组 )组织端粒酶活性 ,并分析 3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GC和GU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9% ( 2 3/2 9)和 8% ( 2 /2 5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2 4 6 7,P <0 0 1)。NC组无端粒酶活性表达。GU ,GC ,NC组Hp感染率分别为 6 0 % ,45 % ,5 0 %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GC组中Hp阳性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6 9% ,Hp阴性组为 88% ,GU组中Hp阳性组为7% ,阴性组为 10 % ,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胃恶性溃疡组织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 。
陈惠新凌红刘集鸿童志勇许岸高
关键词: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端粒酶
改良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讨果胶铋、雷尼替丁、痢特灵和四环素每日服 2次 ,2周疗法对确诊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 lori ,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费用分析。方法 :60例农村患者随机分成四联疗法组 ( 30例 )和新三联 (由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组成 )疗法组 ( 30例 ) ,服药前及停药 4周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 :改良果胶铋四联疗法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 93.3%、86.7%和 2 0 .0 % ,而新三联组则分别为 96.6%、90 .0 %和16.6% ,2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由雷尼替丁、果胶铋、痢特灵和四环素组成的每日服药 2次 ,连服 2周的四联疗法 ,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 ,价格便宜 ,适合山区农村医院推广。
许岸高甘爱华刘集鸿钟志强黄志辉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铋剂四联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影响因素
2003年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疾病,患者是否就诊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躯体症状的严重性、心理行为特征和医疗资源的易得性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的IBS病例和就诊于三级甲等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专科病例的比较。
王伟岸胡品津熊理守陈旻湖许岸高陈惠新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就诊行为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联合检测vimentin和SFRP2甲基化在大肠癌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引言 在大肠癌筛查中,粪便DNA检测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简便、高效的方法深受业界推崇[2].可用于大肠癌筛查的粪便DNA分子标记不计其数,而且不同的生物标记具有不同的检测性能,因此寻找一个检测大肠癌性能较理想的生物标记组合...
肖著军王新颖李丙生李钊马群英朱伟思王国振林金凤许岸高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