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志金

作品数:101 被引量:549H指数:1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大肠
  • 36篇肿瘤
  • 36篇肠癌
  • 35篇大肠癌
  • 31篇肠肿瘤
  • 22篇直肠
  • 21篇内镜
  • 20篇直肠肿瘤
  • 15篇镜检
  • 13篇结肠
  • 13篇结直肠
  • 13篇结直肠肿瘤
  • 12篇大肠肿瘤
  • 10篇发病
  • 9篇免疫
  • 9篇内镜检
  • 9篇内镜检查
  • 8篇肠镜
  • 7篇胃肠
  • 6篇胃癌

机构

  • 99篇惠州市中心人...
  • 16篇惠州市第一人...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惠州市博罗县...

作者

  • 101篇余志金
  • 46篇陈惠新
  • 43篇许岸高
  • 32篇徐永成
  • 23篇张晓慧
  • 22篇钟旭辉
  • 21篇罗程
  • 16篇彭晓峰
  • 15篇凌红
  • 15篇钟选芳
  • 12篇甘爱华
  • 10篇翁志雄
  • 9篇姜泊
  • 7篇刘集鸿
  • 7篇曾书君
  • 6篇程进伟
  • 6篇杨清绪
  • 6篇严山
  • 5篇刘志红
  • 5篇何伟锋

传媒

  • 7篇胃肠病学和肝...
  • 7篇第二届全国肠...
  • 6篇中国医学创新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广东医学
  • 4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磷酸化受体在肝外胆管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磷酸化受体表达在肝外胆管细胞癌(E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其磷酸化受体p VEGFR1/2在35例EH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EHCC细胞系中VEGF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进展、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VEGF、p VEGFR1和p VEGFR2阳性的病例数分别为20(57.1%)、14(40.0%)和14(40.0%)例。p VEGFR1的高表达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 Erk1/2水平、神经侵犯、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静脉侵犯程度均相关(P均小于0.05)。p VEGFR1的高表达增加EHCC患者的死亡风险(HR=4.45,95%CI 38.66-61.62,P=0.035)。结论p VEGFR1/2的表达程度与EHCC的进展呈正相关,高表达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提示p VEGFR1/2有可能作为EHCC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
陈惠新陈丽莎徐永成余志金程进伟曾书君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预后
DOG1在CD117/CD34阴性的GIST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DOG1在CD117/CD34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GIST和9例胃肠外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17在GIST和胃肠外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88.9%和77.8%,CD34在GIST和胃肠外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4.4%,而DOG1在GIST和胃肠外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93.0%和100%。8例CD117阴性病例中,DOG1阳性表达率为37.5%(3/8)。DOG1和CD117阳性表达率在各风险程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G1在诊断GIST中与CD117、CD34有一定互补性,在GIST的诊断、鉴别诊断工作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抗体。
彭晓峰余志金许岸高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DOG1
抗抑郁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伴有情感障碍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睡眠质量,探讨心理疏导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对IBS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罗马Ⅲ标准诊断IB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伴有情感障碍的IBS患者予阿森斯睡眠障碍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acale,SDS)进行自我评估。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加心理疏导和黛力新治疗2个月。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的差异。另随机选取行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治疗前对比研究。结果:伴有情感障碍的IBS患者的AIS总均分为5.9±2.7,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6.5%(23/63),均显著高于体检组(P<0.05)。SDS总标准分IBS组与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高于体检组;而SAS总标准分IBS组与体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IS、SDS总标准分和失眠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S总标准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情感障碍的IBS患者常存在睡眠障碍,AIS总均分和SDS总标准分高于体检人群;抗抑郁治疗可改善部分IBS患者的睡眠质量。
余志金陈惠新朱列和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睡眠障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青年大肠癌误诊治分析
目的剖析青年大肠癌误诊原因,为制定对策寻找科学依据,并就误诊定义进行初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各数据库1995~2005年间所有公开发表的有关青年大肠癌误诊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青年大肠癌误诊率...
余志金许岸高钟旭辉
文献传递
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图像特点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GSTs)的超声内镜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G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将患者分为极低危组(n=57)、低危组(n=42)、中危组(n=19)、高危组(n=12)。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患者超声内镜图像特点,探究GST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超声内镜图像显示,130例GSTs患者中肿瘤形状规则者占92.31%(120/130),起源于胃固有肌层者占78.46%(102/130),病灶多呈低回声、均匀回声,边界清晰,少部分存在钙化、溃疡及囊性病变。随着侵袭危险性的增加,表面溃疡、钙化及囊性变比例明显升高,即高危组、中危组GSTs患者表面溃疡、钙化以及囊性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与极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回声均匀性情况看,极低危组回声均匀占比显著高于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表面溃疡、钙化、囊性变及回声均匀性与GSTs侵袭危险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超声内镜图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面溃疡、钙化及囊性、回声均匀性是预测侵袭危险性的重要标志。
陈丽萍余志金曾书君罗程徐永成陈惠新
关键词:胃间质瘤超声内镜图像特点
染色放大肠镜进展征象对判断进展型大肠腺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肠镜进展征象对判断组织病理学"进展型"大肠腺瘤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11日至2006年12月26日期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肠镜室行结肠镜检查的连续患者中检出的病变(或可疑病变)进行染色和放大肠镜观察...
许岸高徐永成余志金张晓慧陈惠新凌红
关键词:腺管开口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组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和中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总结分析南方医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985~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3870例资料。结果:①年龄分组构成比: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占17.0%、45.3%和37.7%,近20年青年大肠癌所占比例从21.7%下降到12.2%。而老年大肠癌从22.5%上升到47.2%。②发病部位:直肠癌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3组分别占59.8%、59.8%和51.3%,青年组与中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左半结肠癌3组分别占17.0%、17.8%和18.9%,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半结肠癌3组分别占23.2%、22.3%和29.8%,青年组与中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③组织学分型:腺癌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3组分别占66.5%、83.7%和88.8%,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黏液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较高恶性程度肿瘤在3组人群中分别占28.8%、14.5%和9.4%,青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P〈0.01),中年组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近20年青年大肠癌所占比例下降,而老年大肠癌上升。青年组大肠癌病变部位与中年组相似,直肠癌显著高于老年组,右半结肠癌显著低于老年组。青年组大肠癌组织学分类黏液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腺癌等恶性程度较高者多在中年组和老年组。
彭晓峰余志金许岸高姜泊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
惠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2019年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调查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回顾性调查广东省惠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近4年的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和变化趋势,为该地区提高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制定卫生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该院的"广东省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收集在2016-2019年全部6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主要诊断进行系统分类,整理、统计、对比和分析系统疾病种类、疾病构成比及顺位变化趋势.结果 2016-2019年,某院6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共计114093例,其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病例数主要集中在60-69岁,构成比达51.51%.60-79岁男性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91,P=0.000).前10位所患系统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因素、呼吸系统疾病、眼和附器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类疾病,总构成比达90.88%,这些系统疾病在近4年构成比与其他系统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82,P<0.05).80岁及以上年龄组前2位疾病依次为循环、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死亡患者前3位致死疾病分别为肿瘤(28.27%)、循环系统疾病(27.88%)、呼吸系统疾病(22.32%),其累计构成比为78.47%.结论 该院老年住院患者前10位系统疾病构成比在各年份和年龄段相对集中,顺位变化不大,是该地区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而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该地区老年患者前3位主要致死疾病.因此,医院应提升这些老年人重点疾病诊治水平,并为该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老年人群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翁志雄余志金陈树丹余蓉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
广东省四个地区大肠癌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广东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比较分析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四个地区1988-2008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1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172例大肠癌中珠三角4327例、粤东1583例、粤北782例、粤西1480例;2006-2008年段与1988-1990年段比较,四个地区大肠癌患者的收治数均呈上升趋势,以粤北上升最显著;中位发病年龄以粤东最高,为61岁;四个地区的中位发病年龄均呈上升趋势,以粤东上升最显著;四个地区的性别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直、结肠癌的比例以粤东最高,为1.3∶1;粤北和粤西黏液腺癌的比例高于珠三角和粤东;低未分化癌的比例以粤北最高。Dukes A期和Dukes B期的比例以珠三角和粤东为高。结论:广东不同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各地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各地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陆宝钿许岸高余志金张晓慧徐永成钟选芳何伟锋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肠肿瘤
577例大肠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惠州地区577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大肠癌危险因素单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l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与大肠癌的关联程度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对577例大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既往有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和一级亲属患大肠腺瘤或大肠癌家族史和大肠癌的发生有关(P<0.05)。根据单因素的分析结果,将有意义的变量引入到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既往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一级亲属患大肠腺瘤或大肠癌家族史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OR值均>1)。结论糖尿病病史、既往有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和一级亲属患大肠腺瘤性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增加了患大肠癌的危险性。
余中贵许岸高徐永成余志金张晓慧甘爱华
关键词: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