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茗

作品数:25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肉瘤
  • 5篇肿瘤
  • 4篇软组织
  • 4篇骨肉瘤
  • 4篇骨转移
  • 3篇转移瘤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病变
  • 3篇大鼠脊髓
  • 3篇大鼠脊髓损伤
  • 2篇低分
  • 2篇低分子
  • 2篇低分子肝素
  • 2篇凋亡
  • 2篇动功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栓
  • 2篇炎症

机构

  • 2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铁路北京...

作者

  • 23篇赵茗
  • 12篇齐典文
  • 11篇张国川
  • 9篇胡彤宇
  • 4篇扈文海
  • 3篇刘思源
  • 3篇张男
  • 3篇孙亚澎
  • 3篇孙涛
  • 3篇周庄
  • 3篇陈洪义
  • 2篇申勇
  • 2篇王玲
  • 1篇王赟
  • 1篇谢立新
  • 1篇赵纳
  • 1篇李冠青
  • 1篇赵森明
  • 1篇赵萌
  • 1篇张丽杰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TMP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20只。Sham组只暴露脊髓,不打击。SCI组和TMP组采用Allen法损伤大鼠T9脊髓节段,复制SC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30 min,TMP组腹腔注射川芎嗪200mg/kg,每日1次,共7次;SCI组和Sham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术后1、3、7、14 d随机抽取各组动物5只,进行后肢功能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脊髓组织HE染色、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 STAT3)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形态学出现典型的SCI改变,脊髓组织中IL-17和p STAT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组相比,TMP组术后3、7、14 d BBB评分均显著升高,SCI改变减轻,脊髓组织中IL-17和p STAT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STAT3活性降低IL-17水平,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张男赵茗孙亚澎
关键词:脊髓损伤川芎嗪白细胞介素17
低分子肝素治疗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骨转移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骨转移癌合并DVT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癌合并DVT患者治疗后DVT的总有效率为90.2%;治疗前后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期间9例(17.6%)患者发生出血倾向,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MWH治疗骨转移癌合并DVT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齐典文胡彤宇张国川扈文海郭昶志赵茗
关键词:骨骼肿瘤低分子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
股内收肌群切除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9例发生于股内收肌群且具有明确术前诊断的软组织肉瘤,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收肌群切除术,随访11~48个月,随访期间局部控制率为100%,总生存率为94.7%,无瘤生存率为89.4%。结果显示,采用股内收肌群切除术治疗软组织肉瘤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
赵茗李建衡胡彤宇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
发生骨相关事件的股骨转移瘤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移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诊治的股骨转移瘤患者160例,按股骨转移部位分为三组:股骨近端组、股骨干组和股骨远端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病理性骨折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21例股骨转移瘤患者,男性72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58岁(22~87岁),其中50~69岁患者居多。原发肿瘤来源前三位依次为肺(49.6%)、肾(14.9%)和未知来源肿瘤(12.4%)。发生病理性骨折33例(27.3%),诊断明确后保守治疗35例(28.9%),活检后选择保守21例(17.4%),手术治疗65例(53.7%)。股骨近端组77例(63.6%)、股骨干组33例(27.3%)、股骨远端组11例(9.1%)。股骨干组发生病理性骨折比例最高(42.4%),股骨近端组次之(23.4%),股骨远端组最低(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2,P<0.05)。股骨远端组囊内切除比例最高(71.4%),股骨干组次之(55.0%),股骨近端组最低(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1,P<0.05)。股骨近端组关节置换重建比例最高(75.7%),股骨远端组次之(33.3%),股骨干组最低(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0.223,P<0.00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式及原发肿瘤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转移瘤导致病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大多应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转移瘤以关节置换为主,骨干和远端以骨水泥内固定为主。
孙涛郭昶志齐典文胡彤宇赵茗周庄扈文海张国川
关键词:股骨肿瘤转移流行病学病理性骨折
榄香烯对骨肉瘤细胞的多效性研究
目的:明确榄香烯在体外实验中对骨肉瘤细胞的多效性作用,如对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对榄香烯所诱导的凋亡进行相关研究.对榄香烯与EMT(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及MMP(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主要因子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赵茗
关键词:榄香烯骨肉瘤增殖
地舒单抗治疗难治性骨巨细胞瘤14例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地舒单抗在治疗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4例难治性GCTB应用地舒单抗,包括脊柱6例、骨盆2例、骶骨3例、四肢复发性GCT 3例。6例脊柱GCTB中5例为手术前应用(胸椎、腰椎),1例为两次手术后复发性难以切除同时发生肺转移病例;2例骨盆分别是1区+4区、2区+3区;3例骶骨中2例为S1~3,1例为S2~4;3例四肢分别为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远端,均为囊内刮除术后复发,肿瘤体积巨大,边界不清。男2例,女12例,年龄(34.79±16.89)岁。手术前应用方法为:地舒单抗120 mg,第1、8、15、31、61、91天行皮下注射。最后一次用药后2周作CT和MRI,用作于用药后测量。对比用药前后肿瘤最大径、病变的CT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疼痛程度通过VAS评分衡量。2例骨盆肿瘤患者和3例四肢肿瘤患者均行整块切除术,骶骨肿瘤患者均行囊内刮除;5例脊柱肿瘤患者,2例行术前用药,已应用4 mg×120 mg,尚未手术,另外3例均行en-bloc切除,并分析术中大体标本及术后病理结果。同时,对手术后>6个月病例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前肿瘤最大径为(62.58±21.88) cm,用药后为(54.17±22.65) cm,P=0.000。用药前病变中心及边缘平均CT值为(43.30±19.71) HU和(97.15±42.68) HU,用药后为(97.97±54.37) HU和(223.95±116.63) HU,P值分别为0.027和0.010 (P<0.05)。用药后VAS评分平均1分。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8例,平均随访26.5 (16~35)个月,分别为3例脊柱0复发,1例骨盆0复发,3例骶骨2例复发,1例肱骨近端出现可切除的软组织复发。结论地舒单抗治疗四肢长骨复发、边界不清的III级及中轴骨GCTB,可明显使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使肿瘤钙化、缩小。推荐骶骨或四肢肿瘤需要囊内切除者减少用量。
张润梓马天晓齐典文赵茗于沂阳胡彤宇张国川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初诊为骨肉瘤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将其分为对照组(rhG-CSF组)25例、观察组(PEG-rhG-CSF联合rhG-CSF组)52例。患者初次化疗方案均为AP方案。通过定期观测血常规评估化疗后ANC减少及预防性应用PEG-rhG-CSF的效果。结果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以显著缩短ANC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Ⅲ-Ⅳ级ANC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减少补充使用rhG-CSF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同时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以有效的降低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ANC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有益于保证骨肉瘤患者后续大剂量、高强度化疗的顺利进行。
赵茗和艳娇解明芳齐典文王玲马天晓胡彤宇张国川
关键词:骨肉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共刺激分子B7-H3和PCNA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52例儿童骨肉瘤标本组织中B7-H3和PCNA的表达,并比较B7-H3和PCNA表达与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儿童骨肉瘤患者中,B7-H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和67.3%。B7-H3和PCNA在骨肉瘤不同分化级别、Ennecking分期、是否复发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和PCNA两个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59,P=0.009)。B7-H3、PCNA同时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两者同时低表达者(P=0.025)。结论B7-H3和PCNA在骨肉瘤患者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B7-H3和PCNA均阳性的患者复发风险增加,预后较差,联合检测B7-H3和PCNA可以用于评估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赵茗李冠青解明芳潘禹铮王玲
关键词:骨肉瘤儿童B7-H3PCNA
CT引导下同轴穿刺活检确诊骶骨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1病例报告患者,女,72岁。主因右侧臀部疼痛,大小便障碍1周于2015年9月入院。患者于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臀部疼痛,不向双下肢放散,为钝痛。后疼痛渐加重,持续时间渐长。同时伴有轻度大、小便障碍及右侧会阴区麻木,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门诊以"马尾圆锥综合征性质待定"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行骶骨CT、MRI发现:
齐典文陈洪义赵茗丁洋张国川
关键词:淋巴瘤大小便障碍会阴区双下肢麻木骶骨肿瘤软组织包块
一种新的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根据流式细胞仪的结构和原理,结合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抗原的分布特点,设计新的流式细胞检测荧光抗体标记组合方案,以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操作失误,降低试验成本。方法在组合方案CD4-FITC/CD8-PE/CD3-PE-Cy5中加入CD19-FITC,则PE-Cy5和FITC双阳性细胞为CD4^(+)T淋巴细胞,PE-Cy5阴性而FITC阳性细胞为B淋巴细胞。结果新组合方案与原方案比较,新方案重复性和准确度不劣于原方案;CD3^(+)、CD3^(+)CD4^(+)、CD3^(+)CD8^(+)、CD19^(+)细胞频率检测结果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关系分析,两种方案5对数据均高度相关(r>0.95);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提示两种方案数据具有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法分析提示两种方案数据具有一致性。结论新方法可以一次实验替代原需两次实验或多种染料的方法,并可节省出一条荧光通道,降低了流式技术检测成本,并可减少实验失误。
班玉梅霍伟赵萌赵茗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