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柏松

作品数:64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体外循环
  • 23篇外循环
  • 14篇动脉
  • 14篇心脏
  • 12篇压电泵
  • 12篇肺保护
  • 11篇手术
  • 11篇灌注
  • 10篇外科
  • 9篇压电振子
  • 8篇动脉灌注
  • 8篇外科治疗
  • 8篇肺保护液
  • 8篇肺动脉灌注
  • 8篇保护液
  • 7篇炎症
  • 7篇炎症反
  • 7篇炎症反应
  • 7篇泵体
  • 6篇心肌

机构

  • 49篇吉林大学中日...
  • 17篇吉林大学
  • 4篇吉林省康复医...
  • 3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内蒙古蒙医学...

作者

  • 63篇林柏松
  • 41篇张秀和
  • 29篇姜亦忠
  • 28篇张柏民
  • 22篇李哲
  • 13篇董景石
  • 12篇陈立波
  • 12篇杨志刚
  • 12篇刘维帅
  • 11篇吴越
  • 10篇赵洪序
  • 8篇孙雪峰
  • 8篇郑炜
  • 7篇刘瑞刚
  • 6篇杨阳
  • 6篇陈文华
  • 5篇张连仲
  • 4篇张伯民
  • 4篇王巍
  • 4篇张慧华

传媒

  • 1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0篇中国实验诊断...
  • 8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吉林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8
  • 2篇199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1998年
动态观察了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证实,CPB心内直视术后早期总的T淋巴细胞(Tt)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百分率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百分率增加,Th/Ts比值倒置,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降低。说明CPB心内直视手术可使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应给予相应治疗。
陈立波赵洪序张秀和林柏松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IGGT细胞亚群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35~69(49.2±7.9)岁。超声心动图提示有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9例,其中二尖瓣15例,主动脉瓣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11例,同时累及三尖瓣3例、肺动脉瓣1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原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畸形矫治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全程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手术前死亡2例,均因赘生物脱落而导致脑栓塞继而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5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均治愈出院,随访49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均无感染复发,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心内已有赘生物形成的心内膜炎患者早期行外科手术能降低病死率,确切的外科治疗和良好的围术期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张竞为张秀和林柏松李哲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外科治疗
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以自体肺取代人工肺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对犬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在CPB期间使用膜式氧合器,实验组在CPB期间使用自体肺进行氧合,两组均阻断主动脉90min、辅助循环30min,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CPB后15和60min,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PB前(P<0.05),实验组与CPB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PB后15和60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CPB后15和60min各组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CPB后15和60min各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实验组CPB后60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实验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自体肺体外循环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林柏松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李哲孙耀
关键词:肺保护体外循环
一种双悬臂梁振子无阀压电泵
一种双悬臂梁振子无阀压电泵,包括上泵体、下泵体、上压电振子、下压电振子、压紧弹簧、锥形进口、锥形出口、密封圈,其特征是:上压电振子和下压电振子左端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v”型;上压电振子的右端固定于上泵体,下压电振子的右...
董景石陈文华刘瑞刚刘维帅吴越林柏松杨志刚曾平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2011年
在风湿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膜疾病中,常常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sufficiency),发病率在25%-30%。目前,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外科手术方法。随着心外科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三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良和更新,手术指征更趋完善,
王智伟张秀和林柏松李哲
关键词:三尖瓣成形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二尖瓣外科手术方法瓣膜疾病
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及氧合机器血对犬肺形态及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氧合血组(B组)及保护液组(P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CPB)期间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分别经肺动脉灌注氧合机器血和肺保护液,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氧合血组CPB后15和60min气道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5)。各组CPB后15和60min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min肺血管阻力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CPB后15和60min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肺保护液组CPB后15和60min氧指数明显高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5)。肺保护液组CPB后60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氧合血组及对照组(P<0.001)。肺保护液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P<0.05),且氧合血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肺保护液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氧合血组(P<0.05)及对照组(P<0.001),且氧合血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林柏松李玉林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肺保护体外循环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对主动脉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前瞻性分析对比二叶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瓣狭窄对主动脉的形态学与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自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行主动脉瓣置换、伴或不伴主动脉根部手术的23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69%男性,57...
林柏松王巍张秀和张伯民姜亦忠符韶鹏李哲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形态学心脏功能
93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1年
林柏松柳海滨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姜亦忠赵洪序
关键词: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术式疗效
乌司他丁对首次单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首次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1(30min内输完),然后以1000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于CPB前(T1)、转流后60min(T2)、停机后60min(T3)、停机后360min(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第10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40%(8例)、实验组为15%(3例),实验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首次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率,这可能与其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林柏松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李哲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相关性炎症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相关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则行常规体外循环、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诱导前(T1),转流1h(T2),停机1h(T3),停机2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两组实验犬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林柏松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李哲
关键词:肺保护液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