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107α表达对NK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功能缺陷性疾病筛查价值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建立自然杀伤性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1(LAMP-1,CD107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探讨其对自然杀伤性(NK)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功能及相关性疾病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疑诊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Syndrome,CHS)患儿3例、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3例及1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及RNA,PCR或RT-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分析基因背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重组人白介素受体2(IL-2)刺激过夜,再以植物凝集素(PHA)或T细胞刺激剂Anti-CD3活化刺激细胞2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及CTLCD107α表达频率及强度。结果10例健康儿童PBMC刺激前后NK细胞[(0.27±0.07)%伽.(5.80-4-2.83)%,P〈0.05]及CTL[(0.18±0.07)%郴.(4.47±2.36)%,P〈0.05]表面CD107α表达频率均显著升高,其平均荧光强度(MFI)亦显著升高。与10例正常儿童比较,3例疑似CHS患儿外周血PBMC经Anti-CD3活化后CTL表面CD107α表达无明显上升(0.3%、0.9%、0.2%),对照组为(4.47±2.36)%;PHA刺激后两例患儿NK细胞表面CD107α表达频率亦无明显变化(0.5%、0.6%),对照组为(5.80±2.83)%,其MFI变化趋势与CD107α表达率类似。3例HLH患儿NK细胞(3.3%、4.1%、2.7%),对照组为(5.80±2.83)%;CTL(2.8%、1.7%、1.9%),对照组为(4.47±2.36)%;表面CD107α刺激前后其表达频率及MFI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疑似CHS患儿中两例患儿LYST基因突变分别为(c.5411-5414del TTTC,L1741fsX1758和C.7975C〉T,R2596X)和(c.4863G〉A,R1563H和c.5392-5393delAA.E1739fsX1756),确诊为CHS综合征,1例基因诊断尚未明确。3例HLH患儿PRF、MUNC13-4及STXll基因检查结果均未发现突变。结论成功�
- 王晶刘征蒋利萍安云飞赵晓东
- 关键词:细胞脱颗粒CHEDIAK-HIGASHI综合征
-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一例及其家系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1例中国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AP蛋白表达.方法 患儿男,6岁,于5岁时发现右腰部肿物,活检提示为伯基特淋巴瘤.其胞兄及表兄均于1岁左右因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夭折.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免疫学特征拟诊为XLP.提取患儿及部分亲属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SH2D1A基因,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序列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SAP蛋白表达.结果 患儿在缓解期EBV-DNA检测为536.9拷贝/ml(>500拷贝/ml为EBV阳性),其SH2D1A基因第2外显子462位核苷酸发生无义突变,碱基C突变为T,形成TGA终止密码子(Arg55X),患儿母亲、姨母及外祖母为该突变携带者.患儿PBMC中S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携带者SAP蛋白表达未见异常.结论 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XLP患儿及家系.男性重症EBV感染,甚或无EB病毒感染证据,但具有家族史的淋巴瘤患儿应考虑XLP.SAP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
- 杨曦王晶安云飞金兼弘和宫脇利男赵晓东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伯基特淋巴瘤基因突变
-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临床及分子特征研究
- 目的: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SH2D1A或BIRC4基因突变所致,该病在国内致病基因明确的病例报道极少,其临床及分子特征、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尚不明确,所以对其进行临床...
- 安云飞罗小波杨曦王晶赵晓东
- 关键词:分子特征儿童患者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