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介入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疾病
  • 4篇动脉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并发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清
  • 3篇诊治
  • 3篇桡动脉
  • 3篇经桡动脉
  • 3篇静脉
  • 3篇梗死

机构

  • 20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5篇王甲文
  • 15篇任晖
  • 14篇郑时康
  • 9篇李静
  • 8篇祝鹏
  • 7篇高天林
  • 5篇刘胜强
  • 5篇谢静
  • 5篇巩洁
  • 4篇王蕊
  • 4篇袁博
  • 4篇李静
  • 4篇任晖
  • 3篇刘菲
  • 3篇马晶晶
  • 3篇屈兰燕
  • 3篇张军康
  • 3篇巩洁
  • 2篇周俊
  • 2篇王东琦

传媒

  • 6篇心脏杂志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安徽医药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全国第十三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9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9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联用氯吡格雷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或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袁博任晖巩洁李静王甲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
一种心脏介入治疗用导丝导入装置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心脏介入治疗用导丝导入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导丝,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导丝的前端固定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后端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导丝限位的压板,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
任晖王甲文李静
文献传递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213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2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6.8%vs98.7%)、手术成功率(98.2%vs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6.12±0.67)dvs(9.02±0.81)d]、局部血肿(2/12)、尿潴留(0/18)、失眠(2/20)、烦躁(3/14)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6%vs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谢静祝鹏任晖刘胜强马晶晶刘菲周俊宋大坤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关键词:冠心病ALLEN试验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以说明经桡动脉路径的优越性。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按采用的路径分为经桡动脉路径组(桡动脉组,213例)和经股动脉路径组(股动脉组,210例),分析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日、局部血肿、尿潴留、失眠、烦躁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祝鹏谢静任晖刘胜强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经桡动脉介入
三种中心静脉置管路径的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三种中心静脉导置管路径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置管路径不同分为3组,颈内静脉路径组103例,锁骨下静脉路径组105例,股静脉路径组106例,比较其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心律失常。3组内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局部渗血、血肿、血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脱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路径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祝鹏谢静任晖李静刘胜强郑时康王甲文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导管堵塞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PCI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它包括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
谢静祝鹏马晶晶刘菲周俊宋大坤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ALLEN试验
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索研究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急诊中的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不同时期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为非临床路径组,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为临床路径组。非临床路径组给予本病的常规治疗和护理。临床路径组按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临床路径规定给予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30 min内开始溶栓、90 min内开始经皮冠状介入治疗(PCI)的完成情况、心肌血液再灌注效果、住院期间并发症、病死率、出院一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临床路径组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溶栓和PCI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临床路径组,平均用时明显少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血液灌注效果优于非临床路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病死率、出院一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非临床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急诊中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到进行治疗时间,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有效的提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
郑时康王甲文舒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血清Hcy与C反应蛋白对心血管类疾病诊治及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Hcy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类疾病中的诊治及预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心血管类疾病患者126例实施研究,根据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组44例,心肌梗死组42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同期在我院的4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H型高血压组,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血清Hcy及CRP水平及异常检出率情况,分析血清Hcy及CRP对心血管类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Hcy及CRP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H型高血压组(均P<0.05).但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组间比较血清Hcy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Hcy及CRP异常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H型高血压组(P<0.05).但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组间比较血清Hcy及CRP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血清Hcy及CRP对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达到97.73%、94.62%及97.50%.联合血清Hcy及CRP检测对心血管类疾病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时间显著少于单用血清Hcy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cy以及CRP,对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华星王甲文荆成宝赵斌
关键词:血清HCYC反应蛋白诊治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糖尿病患者为木糖醇注射液250 m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结果发现:在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7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ST-T改变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7.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适合应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应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巩洁任晖袁博李静王甲文郑时康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不稳定心绞痛
城市医院就诊的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征
2014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与动脉硬化检测的关联性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研究样本来自2012年4月-2013年3月安康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中老年患者。对颈动脉彩超和动脉硬化检测同时完成的756名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动脉硬化检测与颈动脉斑块有关联(P〈0.01);②男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0.9%,女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21.8%,男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③男女两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有升高的趋势(P〈0.01)。结论:动脉硬化检测与颈动脉斑块有关联,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王甲文郑时康任晖祝鹏王蕊高天林王东琦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检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