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急性
  • 2篇血糖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关系
  • 2篇早期血糖
  • 1篇叠加法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动脉瘤夹闭术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聚

机构

  • 12篇枣阳市第一人...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郭世刚
  • 7篇杨学
  • 5篇陈劲草
  • 2篇陈静
  • 1篇李启发
  • 1篇李元秀
  • 1篇贺思
  • 1篇王会阳
  • 1篇侯伟
  • 1篇熊寒涵
  • 1篇陶书超
  • 1篇丁凯
  • 1篇方淑玲
  • 1篇张业强
  • 1篇张功学
  • 1篇黄丽
  • 1篇李文魁
  • 1篇罗杰
  • 1篇王强
  • 1篇李洪波

传媒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消化功能变化。方法 将 4 0例食管癌 ( Tis~ 2 N0~ 1 M0 )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天、1月、1年 ,测定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液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钡餐胃排空时间以及胆囊 B型超声波和胃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基础胃酸分泌量比较 ,术前和术后 3天、1月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术后 1年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两组患者的胃酸 p H值、空腹血清胃泌素、胃排空时间这三项指标比较 ,术后 1月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术后 1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随访 3年 ,两组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贫血、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 ,保留组均低于切断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后腹泻、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切断组高于保留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保留迷走神经干及其肝支、腹腔支和鸦爪支 ,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消化功能 。
吴崇学李启发侯伟王会阳陶书超郭世刚张业强李元秀
关键词:食管癌迷走神经食管肿瘤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甘露醇125ml静脉快速滴注,每天根据情况选择次数。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7天后对本组病人行GCS评分与入院时(3-8分)比较,升高0-5分为A组,5分以上为B组。结果:两组GCS评分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GCS评分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疗效明显。
杨学陈劲草郭世刚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吡拉西坦甘露醇
一种节约型叠加法防脱玻片的制作方法被引量:2
2009年
张功学方淑玲郭世刚丁凯陈静熊寒涵
关键词:免疫组化多聚赖氨酸防脱片叠加法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63例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6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直径大小约2.5-3.0cm)。结果:术后生存57例(90.5%),死亡6例(9.52%),术后随访3-12个月,以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V级3例,其中Ⅰ-Ⅲ级44例,占70%。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杨学郭世刚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基底节区小骨窗开颅
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早期血糖升高水平及其预后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58例非糖尿病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24h内测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根据血糖升高水平分为2组:第1组血糖水平6.1—10.0mmol/L,第2组血糖水平〉10.0mmol/L,对早期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二组互相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有关联,血糖升高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首次空腹血糖升高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早期血糖升高水平可以帮助判断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预后。
杨学陈劲草郭世刚
关键词:早期血糖预后
外伤后难治性癫痫的高危因素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难治性癫痫(I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及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好转出院,资料完整且得到随访的68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伤后出现IE和非IE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首次入院时伤情、颅脑损伤部位、硬脑膜是否完整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均是颅脑外伤后发生IE的危险因素(P<0.05~0.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中老年、皮层损伤、硬脑膜破损及开颅手术治疗是外伤后发生IE的高危因素。
王强杨娟罗杰李文魁高磊李洪波郭世刚
关键词:颅脑损伤难治性癫痫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2009年
郭世刚贺思黄丽陈静
“H”形皮瓣在外伤性头皮缺损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头皮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外伤性头皮缺损较大患者采用“H”形皮瓣修复。结果:本组6例患者均达到I期愈合。结论:“H”形切口延长对于外伤性头皮缺损是一种很好的修复方式。
杨学陈劲草郭世刚
关键词:头皮缺损转移皮瓣
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2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3例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患者进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总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结果随访1~3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6例(占26.1%),轻残生活需要照顾者7例(占30.4%),重残5例(占21.7%),死亡5例(占21.7%),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采用大骨瓣开颅的内外减压术治疗,减压效果满意,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才能提高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杨学陈劲草郭世刚
关键词:脑疝去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475例非糖尿病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后24 h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根据血糖升高水平分为两组:第1组血精水平6.1~10.0 mmol/L,第2组血糖水平>10.0 mmol/L,对早期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其预后有关联,血糖升高水平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结论首次空腹血糖升高越高,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杨学郭世刚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糖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