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海滢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矮败
  • 4篇矮败小麦
  • 2篇等基因
  • 2篇等基因系
  • 2篇近等基因
  • 2篇近等基因系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系
  • 2篇核不育
  • 2篇分子标记
  • 2篇不育
  • 1篇性状
  • 1篇性状表现
  • 1篇雄性核不育
  • 1篇太谷核不育
  • 1篇太谷核不育小...
  • 1篇核不育小麦
  • 1篇分子检测
  • 1篇AFLP分子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鲍海滢
  • 4篇刘秉华
  • 4篇杨丽
  • 4篇王山荭
  • 3篇夏兰芹
  • 1篇孟凡华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3篇2001
  • 2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被引量:14
2001年
以 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 ,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 ;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 2天 ,而开花期平均晚 1天左右 ;在同样遗传背景下 ,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没有实质性差异 ,每株穗数受环境影响较大 ,但 9种基因型的平均值接近 ;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异交结实率差异明显 ,平均值为 38%。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鲍海滢孟凡华夏兰芹薛国典
关键词: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性状表现
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6
2001年
鲍海滢刘秉华王山荭杨丽夏兰芹
关键词: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分子检测AFLP分子标记
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被引量:13
2000年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夏兰芹鲍海滢
关键词: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经过反复实践和思考,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鲍海滢
关键词:矮败小麦
小麦核不育基因Ms2的分子标记
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是中国特有的遗传资源,现已广泛用于国内的小麦育种实践.对这两个材料进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价值.该论文以中国小麦遗传背景的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性近等基因系和矮败小麦...
鲍海滢
关键词:分子标记小麦雄性核不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